JKF 捷克論壇

搜尋
0935978928
威爾斯親王 | 2017-7-15 00:31:28

人稱陳爸的陳怡光,現為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主任,是實驗教育界的先鋒。除了家裡三個小孩都從小自學,他也長年透過組織自學家長、推動實驗教育法,是實驗教育三法的重要推手。暑假到來,他看到網路上有家長為小孩規劃了滿滿的活動,想到自己十多年陪孩子自學的經驗就是「無時不刻在放假,也在學習」。面對難得的長假,他提出規劃孩子活動時的建議,希望大人能把握難得的長假,多走近自然,嘗試學校裡面做不到的事,也透過多元的同儕,讓孩子從彼此身上學習。


以下為陳爸的第一人稱分享:
我們家沒有暑假作業。我們從15年前就開始在家教育,課程規劃不需照學校的行事曆,因此我們不論春夏秋冬無時不刻都在學習也都在放假。我們選擇做的事通常和節令有關,例如春天去太太娘家波蘭過復活節,夏天在台灣參加各種過夜的營隊,秋天去波蘭過萬聖節掃墓,冬天在日本或加拿大學滑雪。
我跟太太Dorota在選擇孩子的活動時會考慮:
1.擁抱自然培養抗壓性
學習就像飲食一樣,偶而換換口味才能胃口大開,一直餵食相同的學科只會把學習的胃口打壞,而最好換口味的方式就是走出教室,擁抱自然。我們家春天會回去Dorota娘家波蘭去參加傳統復活節的遊行,除了這個節慶只會在三四月間舉行外,同時也可以看到波蘭春天植物和動物的多樣性。而波蘭的秋天則是完全不一樣,金黃色的落葉鋪滿了大地,小孩和狗在公園裡追逐打「落葉戰」,更是另外一種情境。孩子從小透過大自然四季變化,習慣改變是唯一的不變,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不會過度焦慮,抗壓性自然會提高。
2.嘗試學校裡做不到的事
難得有個可以自己規劃時間的長假,就應該嘗試去做在學校裡面做不到的事,例如練習把事情做好做滿,專注深入的去學習一件事。以學習一個新的語言為例,每天補幾小時的語言還不如花2~4週去長住當地,除了學習語言,還能夠認識當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我們六年前的冬天在日本頂下一間休業的民宿,讓孩子每天自己坐公車去滑雪學校,天天跟我一起鏟雪,跟媽媽去買菜,融入當地的生活。孩子學到的不是只有書本上的單字,而是日常生活中能夠使用的短句,以及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3.親自「體驗」知識
知識可分為親身體驗的直接知識,透過他人轉述的間接知識,和反思前兩種知識所得的內省知識。不論是上學或上才藝班,孩子學到的都是片段且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間接知識。孩子應該好好利用難得的長假,去跟朋友一起閒晃或去付出勞力賺錢,累積更多的直接知識,才能跟學校教的間接知識結合,透過反思變成孩子自己一輩子受用的智慧。
4.找多元背景的同儕
品味不是會打高爾夫球或會用法語點酒,而是在各種情境下都能從容自在,最好的養成方式就是從小接觸多元背景的人。孩子在長假中參加的各種活動,是否學到新知識或技術其實不是那樣重要,更重要的是認識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所以不要把課排得滿滿的,不要急著下課後把孩子載到下一攤,讓孩子有機會結交新朋友,跟新朋友一起散步、騎腳踏車、坐巴士或捷運,談他們共同的興趣,擴大孩子的社交圈,培養他未來能跟任何背景的人往來的能力。
孩子長大後的工作目前可能都還沒發明,長假中塞滿的了隨時會被AI取代的間接知識,未來恐怕連工作都不保了。即使家長忙著加班無暇陪伴孩子走入大自然中體驗,至少可以壓抑自己想把孩子時間塞滿的衝動,讓孩子善用長假多方深入探索,不要限制了他們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只有身體學到的直接知識是AI無法取代的。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靜~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