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楊子平
見習騎士 | 2017-7-15 15:03:27

過去胎兒被認為沒有自我的免疫系統,但新加坡杜克-國醫大學研究生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最新研究發現,胎兒在13週左右,就會產生一套與成人完全不同的免疫系統,對未來胎兒細胞或幹細胞基因治療,將有突破性的發展,也有望改善高危險妊娠的發生。研究成果已於6月14日刊登於知名國際期刊《Nature》。

林口長庚婦產科醫師蕭勝文表示,該篇論文的指導作者Jerry Chan為杜克-國醫大學研究生學院臨床醫師,同時也是台灣母胎醫學會的顧問,過去與長庚團隊有緊密的合作,更曾經在胎內治療台灣的玻璃娃娃病患,未來運用此機轉,可針對免疫反應太強的胎兒進行「預先投藥」,增加胎兒在子宮內的穩定性,且由於胎兒出生後免疫系統會再進行一次轉換,長大後的抵抗力也不會受影響。

該項研究是由Jerry Chan與新加坡免疫學家Florent Ginhoux博士帶領團隊共同執行,在通過倫理審查後,找了96例於12至22週進行流產的胎兒做實驗,結果在13週的胎兒脾臟、皮膚、胸腺與肺部,皆發現抗原呈遞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團隊將抗原呈遞細胞進行分析,竟發現作用類似成人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的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該細胞可以降低胎兒的免疫反應去攻擊母體細胞或是移植的外來細胞。

蕭勝文提到,胎兒與母體就像被移植的器官與宿主。過去醫界一直認為胎兒不具免疫系統,否則為何不會發生攻擊母體或產生排斥反應,後來在胎兒時期進行幹細胞移植時受到排斥,才知道胎兒其實有免疫系統,只是一直不知道機轉為何。此次重大發現,對胎兒學打了一劑強心針。

蕭勝文說,反復性流產或是早產的孕婦,都有免疫攻擊的情形。前者可能是胎兒的免疫系統太強,對胚胎產生排斥;後者則為胎兒與母體的免疫相抗,未來若成功研發降低免疫反應的藥品,都有望提高孕期的穩定度。

另外,對於胎兒細胞或是幹細胞基因治療,也將有突破性的發展,了解調控這些胎兒特有的免疫機制,醫界可以大大提高胎內移植的成功率。對於成人的器官移植方面,其他研究學者也認為,經由類似胎兒的不同免疫反應,提高樹突細胞減緩免疫作用,如果應用在成人上面,也許有機會減少或是不需用使用抗排斥藥物。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