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cp7619
威爾斯親王 | 2017-7-24 14:31:43

【圖文提供/寶瓶文化】                                     2016年4月14日 09:30

◎在教「善」之前,先教「真」
我的品格教育和一般的方式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大翻轉。
一般的品格教育要學生學會正面的行為;覺察卻要他們先看清自己的負面行為,也就是在教「善」之前,我先教「真」。一般的品格教育很重視善惡對立;覺察會告訴你凡事發生都有它的意義,都可以學習。



一般的品格教育很容易就定罪人;覺察包容犯錯、拔除罪惡標籤,讓人瞭解犯錯的主因是當下沒有覺察,要更深化自己的覺知力。覺察更要大家知道其實沒有壞人,做壞事是因為忘了發現自己原本是好人。
傳統的品德教育我們都很熟悉:列德目、舉善行、賞善罰惡、恫嚇、製造罪惡感等。但是,覺察的品格教育是更寬容、深沈、全面且持久的。教孩子「面對黑暗」、「誘惑前的覺察」和「找到平凡的喜悅」,或許更能深耕德性,讓品德教育更成功。
我相信,能讓自己平靜和喜悅的人就是好人。
我們要做好人,不是做完人。
◎面對黑暗:虧心事大告解
有一次我發給學生一張紙,要他們寫下自己曾經犯下的重大錯誤,也就是「虧心事大告解」,要學生學會面對自己的黑暗面,看他們有沒有這個勇氣。
◆ 勇敢面對自己的黑暗面
我說:「請你們寫下一些藏在心中不為人知的過錯,不用擔心!」
「不會交到訓導處?」有人問。
「老師人格保證。」
「要寫名字嗎?」學生問。
「如果沒有犯過什麼大錯誤,寫上名字交回就好;如果更有勇氣,就在寫完過錯之後,再寫上你的名字,老師保證絕對不會讓第二個人知道你寫的東西。老師保證會把它放在我的口袋裡收好,而且不會處罰,但是會期望你不要再犯。」
說到不會公布、不會處罰又不必寫名字,好多人露出笑容,也有人在苦思,有人在發呆,有人邊寫邊笑。
「老師,真的什麼都可以寫嗎?」瞳瞳問。
「真的!」
「不會讓別人知道?」呆娘問。
「老師會把它放在口袋裡,有誰敢來拿?」
◆ 把壓抑的情緒「寫」出來
過了一會兒就有人交了,可能是沒有虧心事要告解吧;後來一個接一個交回來了,有人摺了好幾摺,有人要放在最下面不讓人看到,有人則仍在埋頭苦寫。
我看他們洋洋灑灑的一大篇,寫完一篇後又交一篇,心中竊想:原來做了那麼多的虧心事。
「老師,寫出來覺得好舒服,這些事在心中藏了好久!」一個女生笑嘻嘻地跟我說,這就是發洩壓抑情緒的方式。
我問大家:「各位同學,你覺得寫完後,心情很舒服的請舉手。」舉起手的還真不少。
好多孩子交過來時,一再要我保證不會給別人看,我拍拍胸脯保證,他們才敢交給我。也有人等大家都交完了,才偷偷私下交給我,還一直重複說一定要保密。
後來我打開來看──天哪,真的是無法無天!這些惡行要是都被發現,那訓導處真的要比照便利超商不打烊了。比較常見的行為是上課偷看書、偷畫畫、偷玩媽媽的手機、偷錢、作弊、偷改分數、說謊、爬牆、賭錢、聽耳機、罵老師、有邪惡的想法……
統計結果,總計有十六位生命勇士敢具名寫自己犯過的錯誤,剛好超過全班人數的一半。
◆ 學習獨處時的自律
如果沒有這個活動,我們仍然只看到學生在大人面前很乖的假象。這些校規不允許的錯誤行為,讓我不禁反省:「去惡揚善」的品格教育到底能造成多少改變?品格教育難道只教人前的行為?那人後的黑暗角落,我們有沒有教?愈強調要做好人,那做不到好人的行為時,孩子是不是就像這樣偷偷為惡,不讓大人知道,然後被稱讚「好乖」?
獨處時的自律與情緒平衡,或許才是我們更要加強的部分吧!這可不是「去惡揚善」的品德教育教得來的,而是要有深層的心靈淨化能力,才能夠昇華與超越。所以,心靈覺察教育才是品德教育的根本,因為能調禦心的人,才能調禦行為。
◎讓孩子學會快樂、平靜的能力
有一次,帶學生聽一場反毒宣導的演講。「監獄裡的人有七成是毒犯,回籠的機會是八成,勒戒的社會成本是每年五十一億,足以讓全國的小朋友免費吃營養午餐!……」台上的教官滔滔不絕地講述著這些可怕的事實,苦口婆心地要讓孩子們明白毒品的可怕,預防他們接觸毒品。然而,對於吸毒人口有增無減的情況,我想主管當局也一籌莫展吧!讓學生知道了一些反毒知識,不一定能杜絕他們以後的吸毒行為。
人為什麼要去吸食毒品?可能因為人生太苦了吧!相信毒品一定有它獨特的魅力,提供了孤獨者某些撫慰,帶給吸食者無可取代的快感。吸毒者用毒品來忘記痛苦,這是人的本能,然而,如此一來卻逃避了真正的痛苦,也造成了身心受重創。
「吸毒的情況常發生在學業成績低落、人際關係不好、家庭沒有關懷的孩子身上,還有多話、躁動、沮喪、好辯的特質。」教官這一席話,讓我們當老師的有深度的反思。
每一班都有這種特質的孩子,這樣的學生沒有減少,吸毒的人口當然有增無減。吸毒是有原因的,他們想要平衡某種匱乏感,只是方法用錯了。
所以,讓孩子學會快樂、平靜的能力是多麼重要!畢竟我們無法選擇家庭,也不容易改變個性,但是如果學會了讓自己平靜快樂的方法,再加上對毒品常識的瞭解,才能擁有免除毒品誘惑的能力。
將心比心,如果社會、家庭給吸毒者的是痛苦,為了求生存,他們當然會想辦法找樂子。而我們只注意他們有沒有做壞事、吸毒,並沒有教他們心靈安頓的能力或是給他們幸福,如此一來,吸毒問題當然不會減少。
基於這個理念,我的教育活動常常加強孩子們的心靈自主能力,讓他們學習給自己快樂與平靜。

本文出自寶瓶文化《全班都零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