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502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0935978928
威爾斯親王 | 2017-8-2 10:25:39

帶著孩子外出的時候,常常會有很多媽媽困擾,「為什麼那麼多不熟的人要討著抱我小孩」?而這樣的「長輩討抱」行為,又常常跟「身體全紅燈」的觀念牴觸...這樣要怎麼「教」?

女作家事件後,眾父母心惶惶。
開始有分享文出現,教導所謂「身體紅綠燈」:將身體區分為紅燈不可觸摸區(大多家長會教導為「穿泳衣遮蔽區」)、黃燈不喜歡不舒服(臉頰、肩膀)、跟綠色可以觸摸區(頭髮、手臂)。藉此跟小孩探討,身體的自主權。
這個動作的用意是好的。
在我們這一輩,童年成長過程所欠缺了太多這些教育,慢慢的惡果開始浮現。所以,正視這個問題,絕對是好的。
只是...在我們學著將孩子視為一個完整個體,尊重、信任、學習負責的過程中,簡單的一個原則「不因年齡而輕視」,所以,如果把身體紅綠燈的方法,推及到大人身上,就會發現仍然有盲點。
盲點在於:「身體的所~有~部~位,都應該『未經同意不得碰觸』」。也就是說,就算是頭髮、手指這些部位,也應該為紅燈區。
最近在整理各種「性騷擾故事」,除了肢體上明顯的接觸跟傷害之外,光是「刻意靠近嗅吸味道」或是「眼神」、「言語」,就可以造成多少人一輩子的陰影...
如果這樣套回到小孩的教育上,就會發現,「其實整個身體都是紅燈」。
其實孩子們在跟信賴的對象,養育的父母,討抱是非常正常的。抱到爸媽腰痠腿軟叫不敢,抱到頭槌鼻頭噴淚跪地還繼續來。
但是,在帶著孩子外出的時候,常常會有很多媽媽困擾,「為什麼那麼多不熟的人要討著抱我小孩」?而這樣的「長輩討抱」行為,又常常跟「身體全紅燈」的觀念牴觸...常常就會看到,眾家長圍繞著一隻扭動不安明顯抗拒的小孩,邊笑邊說:「唉唷!抱一下又不會怎樣!」、「小氣捏!阿姨喜歡你啊!」
這樣要怎麼「教」?

針對這問題,就要從「社會慣性」看起。以前我還不覺得明顯,直到帶著老大去一趟歐洲,整整數周的時間之內,驚訝的發現當地人不會對孩子「動手」。

一樣會微笑看著小孩、一樣會拿著小禮送小孩、對孩子各種禮遇...但是就是沒有人說要「抱」、「摸臉」、「拍頭」。
完全沒有。
比較之後才感受到這麼明顯差異!如果說,這是風俗民情,但又似乎不只這樣...因為我自己看到人家可愛圓潤肥嘟嘟的小孩,也超想抱一下的(掩面)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從人類學的角度,可以解釋這樣的原因。
首先要知道:「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由雙親單獨照顧孩子是很不尋常、非常近代才出現的現象」,因為「人類的團隊精神起源於共同照顧所有的下一代,不只是母親會照顧孩子,而是附近的成人會一起照顧」。(出處:《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之耶魯人類學家的曼哈頓上東區臥底觀察,推薦此書,拍案叫絕又能給身為父母的諸多警醒)
從狩獵進步到農業,人類學的角度用更大的時間軸刻度來看整個社會型態的演進,猴子跟你我這些人類,只有些微的差距。
而擁抱、伸手摸、這些肢體接觸,有著重要的意義:「主要是女性會照顧孩子--她們在必要時伸出援手、自己有需要時也會得到親朋好友幫忙。與他人合作的哺育者除了可以行善,還可以讓自己感到快樂」
人類學家暨靈長類動物學家德瓦爾(Frans de Waal)觀察獼猴生態:「普通獼猴清楚讓人看到,提供母愛與社群關懷的猴子會感到開心。每年春天,普通獼猴生小猴時,進入青春期的母猴會搶著幫忙,搶著一定要『伸手摸』。牠們會待在生產的母猴附近,不停的仔細清理母猴與可愛小猴,直到母猴同意讓牠們單獨跟小猴相處一段時間。」彷彿猴保母一樣。

「猴保母會爭先恐後搶著抱小猴,梳理毛、舔臉,最後抱著小猴打瞌睡,讓人感到猴保母處於入神、甚至是狂喜狀態」
是否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緊緊抱著小猴,會讓保母的大腦與血液充滿催產素」!甚麼是催產素?

鼎鼎大名的催產素,由大腦下視丘釋放,在女性分娩時引發子宮收縮、刺激乳汁分泌,加速分娩、及停止產後出血。除此之外,它還有強大的力量,能在母嬰之間的擁抱時建立起母子聯繫,讓前一秒還在分娩崩潰淒厲大吼的媽媽,在孩子抱入胸口瞬間安靜微笑。
相信有陪太太進產房又沒昏倒的爸爸,都被嚇到過,明明還咒天罵地掐老公、怎麼瞬間驅魔完成、母愛滿載?產台上剛剛才說要殺了醫師的那個媽媽,已經完全下半身無感、任由婦產科醫師都還在那邊清血水縫傷口搞半天。

這就是催產素的強大威力。同時「催產素」,也被稱為「愛情激素」或是「擁抱激素」,能夠喚起知足的心情,減少焦慮,增加平靜的感覺和圍繞的安全感,而擁抱、愛撫、親吻,都能促進該激素的釋放,幫助人們建立起親密感。
Meyer, Dixie.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nd Their Effects on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The Family Journal. 2007, 15 (4): 392–397. doi:10.1177/1066480707305470

所以也難怪...自己捫心自問,在見到別人家可愛孩子的時候,誰都會有衝動想要去抱一下。說起來就是同為靈長類的猿猴內在,有這樣的驅動存在。
理解了這樣的原因背後,或許不再會固著於認為「長輩討抱」有多麼「不可理喻」。(是的,那些討抱的就是一群猴子)但說起來,逐漸正視要建立孩子身體自主權的時刻,身為家長要怎麼教呢?
重點不是教孩子「被迫」、「勉強」。而是教周圍的討抱人群:「缺乏催產素的話,請回家去抱自己的家人」,或者「下次自己生一隻,要抱多少有多少」
尊重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就從不勉強他被人擁抱開始。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靜~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