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hot6666
王室 | 2018-3-12 09:29:05

本篇最後由 hot6666 於 2018-3-12 09:30 編輯

電影《賽德克•巴萊》創造了超過8億的票房,描述賽德克族人反抗日本長期壓迫引發的霧社事件,不過受限於篇幅及部分劇情改編,觀眾能了解的很有限。其實在霧社事件後,僅存的298位賽德克族人,被迫遷移到南投仁愛鄉的清流部落。當時這個地方又叫川中島,只有一個出入口的地形,減少了部落與外界接觸的機會,也保留了更多傳統文化。

走訪部落,道路兩旁除了錯落的住居,大多都是水稻田,白鷺鷥有時跟在耕耘機後面覓食,有時群飛在田野與山谷間,形成美麗風景。這裡生產的米也呼應地名,取名為川中米。往部落高處走,最明顯的地標是餘生紀念館,館內陳列著霧社事件的相關歷史文物,館外則有餘生紀念碑。

為了讓大家更深入了解清流部落,部落目前提供各種體驗,不管你來自何方,都能當個賽德克族人。體驗內容包含穿著黑白紅配色的賽德克服飾、紋面,跟部落裡的大小朋友來段古謠樂舞;或是聽著耆老敘說兒時的苧麻織布記憶,再用小型織布機親自動手DIY。天氣晴朗時,還能跟獵人前進山中,體驗射箭與補獵陷阱實作。

此外,一日體驗中還有歷史導覽、部落風味餐、背簍背籃、相關影音欣賞等環節,包套以30人團體為主,每人費用約為1000元,不過部分內容會視天氣或遊客到訪部落的時間調整,也可依照不同需求客製化調整。(劉欣欣、陳姿吟、高世安、薛泰安╱南投報導)

南投仁愛鄉清流部落所在地,是個由眉原溪北港溪和阿比斯溪,沖積而成的台地,日治時期稱川中島,也是霧社事件僅存的298名賽德克族人,最後安身之處。直到現在,清流部落還是一個,非常質樸的部落,偶有像我們這樣外來的訪客,來這裡走走,學學射箭、玩玩織布。

這對於身為一位部落頭目來說,都不是對部落真正有幫助的事。清流部落頭目普乎克•畢夫表示,台灣的觀光一向過於注重於外表,帶給部落一點微薄的幫忙,但是政府仍然沒有重視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政府只有取、利用,文武百官都坐在那裡,看我們原住民跳舞,那我們原住民的人格、族格在哪裡?」紋著面的普乎克•畢夫的話,在我心頭一擊、久久說不出話。普乎克•畢夫認為,一個會尊重原住民民族的政府,才是真的政府。

現在的清流部落幾年前開始推動深度導覽,有耆老教遊客織布、頭目帶射箭學打獵做陷阱,普乎克•畢夫建議遊客,到任何部落去遊玩,最少住個一天、兩天,才會知道為什麼原住民要做這些事情。而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把原住民好的文化分享出去,並且不分族群一起保護土地、保育動物。(陳姿吟/綜合報導)

春季的清流部落,山頭鬱鬱蒼蒼,草木皆綠。田中央翻土機來來回回,白鷺鷥隨之群起飛舞;田埂間婦人正彎腰除草,部落孩子們嬉鬧奔跑,空氣中嗅到了自然質樸,一切的一切,是如此生氣勃勃、充滿盼望。

1930年10月27日,賽德克族人在長期備受壓迫、不平等對待下,由頭目莫那.魯道率領各番社族人共約1200人聯合起義,大舉反抗日本政府,當天在日本人鎮壓之下,賽德克族人死傷慘重,剩下500多人。隔年4月25日,日本人再策動友好的賽德克原住民夜襲他們自己的族人,最終剩下298人。

而後日本政府在同年5月6日,將這些族人安頓在南投仁愛鄉清流部落,當時稱為「川中島」。因為由眉原溪、北港溪和阿比斯溪沖積而成的台地,只有一個出入口,也讓這些賽德克族人,再也回不去霧社。但是日本政府並未放棄,由於擔心還有勇士的存在,便利用部落裡的老人,提供約20人的名單,將他們淩虐致死,所以當時剩下的,幾乎只有老弱婦孺了。

「這裡的耆老是不講霧社事件,這個他們是非常的傷痛,它是我們的禁忌,不能講出來的。」莫那•魯道曾孫女瑪姮•巴丸說道。比起7年前電視裡的她,白髮絲多了許多,講起當年回到部落的心路歷程,她仍激動得潸然淚下。

瑪姮•巴丸告訴我,報導重點希望著重於部落的事物,她個人一點都不重要,但無論是採訪當下,或是寫文的此刻,我都知道,瑪姮•巴丸的精神以及那股深擊我心頭的溫暖力量,完全無法忽略或抹滅,而我也希望能將這正能量,傳遞給正在看文章、影片的你們。

「賽德克巴萊」在賽德克語裡,意思就是「真正的人」!你、我是「真正的人」嗎?

歷史悲慟無力改變,但對於現今社會,真真切切活著的我們,卻是責無旁貸。當年因緣際會參與電影《賽德克巴萊》演出,讓瑪姮•巴丸有感於部落年輕人不認識祖先、不知道自己從哪兒來,於是她決心有一天要回到部落,講關於賽德克的故事。

對於所有原住民族群來說都一樣,文化傳承是首要之務。瑪姮•巴丸在部落成立協會,她感動的告訴我:「這個部落很團結、非常團結。」部落族人的團結幫忙,不僅讓孩子、年輕人都開始學習古謠樂舞,培養種子老師,還開始回復種苧麻的傳統,並製成苧麻線、耆老教織布,希望族人能「把衣服穿回來」。

瑪姮•巴丸坦言,對於原民文化傳承最大的困難就是「跟時間拔河」,因為耆老都很老了,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部落所有的知識文化體系建置起來,需要更多的人力與努力。(陳姿吟/南投報導)

MKL02.jpg (173.36 KB, 下載次數: 0)

MKL02.jpg

MKL03.jpg (312.13 KB, 下載次數: 0)

MKL03.jpg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venson07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