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8-10-7 09:43:04

前幾天分享的一篇有關「2018諾貝爾物理獎:雷射光學領域的突破」的文章,看來論壇中還是有一些好友對科學有一些興趣。
從今天起,我會選一些和我專業相關科學史上重要的的人與事,和大家分享與討論,希望好友們會喜歡。

資料引用於:http://history.pansci.asia/

哥本哈根的秋冬,料峭卻舒適。77 歲的物理學家波耳坐在他的研究室中望著窗外的天空,驀然想起四十年前愛因斯坦來訪的情景。他到車站迎接這位仰慕已久的大師,兩人搭上電車回家,結果在車上討論得太投入了,竟坐過站了。只好下車搭返回的電車,不料又過了頭,如此來回幾次。但他們一點兒也不在意,因為實在談得太投機了!

那真是美好的時刻啊!老人嘴角不禁揚起微笑。可是愛因斯坦為什麼特地來哥本哈根呢?啊,對了,那年他們倆一起領諾貝爾物理獎。他贏得的是 1922 當年的獎,而愛因斯坦卻是補領前一年就應受頒的獎,只因為委員會裡有人作梗。真是可笑,他們竟敢如此對待這位大師。不過,也因為如此,愛因斯坦才會在回程時順道來訪。

說起來他跟愛因斯坦真是有緣。他們同一年領獎,而他得獎的研究也是與愛因斯坦得獎的光電效應論文有關。他就是吸收普朗克與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才在 1913 年以「量子躍遷」挽救老師拉塞福的原子模型,解決了古典物理無法回答的問題:何以繞行的電子不會發出輻射而逐漸失去能量,最後墜落到原子核?太陽光譜出現的暗線與後續實驗也都印證了他的理論;愛因斯坦還特地讚賞他的發現是「思考層次最高境界的美妙音樂」。

然而,就到此而已。老人回想起來,仍深感遺憾。當他繼續探索並全然擁抱量子力學,愛因斯坦卻是裹步不前。

他了解量子力學所描述的世界如此光怪陸離,完全違背傳統的認知,但這就是真實的世界啊!不,其實沒有所謂客觀獨立存在的真實世界,所謂真實只對觀測者有意義,而且觀測行為本身就會影響到真實如何呈現。當然這個由他與海森堡於 1927 年領銜發表,被稱為「哥本哈根詮釋」的觀點是不可能被篤信因果律與決定論的愛因斯坦接受的。他與愛因斯坦分別代表量子力學與古典物理陣營多次展開辯論。

即使如此,他們各自堅守不同立場毫不影響彼此間的惺惺相惜。就像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會擲骰子」,他回應以:「愛因斯坦,別再告訴上帝該怎麼做了!」那是老友才有的調侃啊!那幾年的思辨交鋒就像當年電車上的熱烈交談一樣美好,C.P. 斯諾形容得真好:「在人類思考的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更深奧的知性辯論了。」

自從七年前愛因斯坦過世後,他心靈上更覺得寂寞了。

老人突然從追憶中回過神來,站起身走到黑板前,一筆一筆畫了起來。那是愛因斯坦的光盒──為了反駁他們的測不準原理而提出的思想實驗。這老小子讓他當場無從反駁,害他思索了一整夜才想出破解之道,不過最棒的是破綻竟然就在於愛因斯坦忽略了他自己的相對論效應。波耳愣愣地望著黑板上畫好的圖形,不知是在思索或又陷入回憶,過了好一陣子他才轉身回家。第二天,波耳因心臟衰竭死於家中。

坐在沙發上最左邊的就是波爾,最右邊的不用我說大家也認識,愛因斯坦大神也 ... ... ...

評分

已有 8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aixxgxu52315 + 30 感謝大大分享
H601118 + 30 + 30 感謝分享
comsci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att007 + 30 感謝分享~
deeperinloveu + 12 感謝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43  金幣 + 54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4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kevin5389553999
大公爵 | 2018-10-7 09:48:57

長知識
引言 使用道具
zero1419556
王室 | 2018-10-7 10:33:50

感謝大大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jkfmen
威爾斯親王 | 2018-10-7 11:18:41

物理是神的境界~一般人實在難以涉入
對於物理的狂熱~台灣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
現在人短視近利~早已不復見往日追求真知的熱情了
我先前這篇悼念霍金的文章~有些感嘆的論述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732 + 10 我很認同+1
wenzen.chen3504 + 10 挑戰神的那位回去了啊XD

總評分: 名聲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keelouis
王室 | 2018-10-7 11:19:03

研究速度決定您的效率哦。
但是抉擇的決定更重要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7 11:36:36

本篇最後由 732 於 2018-10-7 11:38 編輯
jkfmen 發表於 2018-10-7 11:18
物理是神的境界~一般人實在難以涉入
對於物理的狂熱~台灣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
現在人短視近利~早已不復 ...


好友所言極是,現在科技部部長對科研的要求就是要能夠應用,然後技術轉移賺錢,完全就是短視近利。

現在想想當初愛因斯坦或者是霍金博士的研究,應用在哪裡,技術要轉移給誰?
但現在再來看愛因斯坦百多年前的研究,對於我們現在的文明是提升了至少50年以上!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wenzen.chen3504 + 10 我很認同+1;5G發展也沒了唉~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費波南西
威爾斯親王 | 2018-10-7 11:50:44

真是一篇令人感動的好文 , 兩位大師的交流 , 激起他們倆內心的火花 , 這應是它們生命中難得的經驗 . 感謝大大的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7 11:57:20

keelouis 發表於 2018-10-7 11:19
研究速度決定您的效率哦。
但是抉擇的決定更重要

基礎研究是很難講究速度的,因為新的科學發現大多建築在前人的智慧上。

像牛頓或是愛因斯坦這種能有突破性的新概念,這種天才要300年才會出一個!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7 12:01:58

費波南西 發表於 2018-10-7 11:50
真是一篇令人感動的好文 , 兩位大師的交流 , 激起他們倆內心的火花 , 這應是它們生命中難得的經驗 . 感謝大 ...

我這只是拋磚引玉,論壇裡面高手如雲,也期待其他的好友能夠分享他的專業領域,這樣大家在論壇裡面除了有娛樂之外,也可以學到一些專業的知識。
引言 使用道具
deeperinloveu
超級版主 | 2018-10-7 14:15:43

很感人的故事

請繼續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7 14:31:13

deeperinloveu 發表於 2018-10-7 14:15
很感人的故事

請繼續分享

有深姐的加持,那麼我就盡力挑選好的主題分享囉!
引言 使用道具
wufs
大公爵 | 2018-10-7 16:29:13

超感激大公爵的專文,對小弟幫助極大,基礎研究基本上就是燒錢燒時間,但是當下看不到成效,不過對於長遠的影響非同小可,不要只看這些科學家的研究,背後帶來的效益與後續研究技術與人才發展都有非常的好處,短視近利對科學界的發展幫助較小,長期投資才會有更長遠的收益.....
引言 使用道具
idwang
王室 | 2018-10-7 16:57:25

基礎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像美國基礎研究紮實

才會在貿易戰中掐住對方的咽喉

只求表面的繁榮

不如紮實的做研究

所以像台積電才會如此所向無敵

基礎的研究也需要大筆的資金,人力物力、甚至短期看不到成果

這需要有遠見的管理者,還有雄厚的資金才有辦法

將理想更進一步發展及邁進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732 + 10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2018-10-7 19:12:19

本篇最後由 att007 於 2018-10-7 19:13 編輯

怎麼辦?我忽然想到波爾茶捏! 592756b1b31b0e3039c75668883a4.gif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732 + 10 樓主太有才啦!
wenzen.chen3504 + 10 除了原子模型…我也是比較熟波爾…茶啊XD.

總評分: 名聲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7 19:13:08

idwang 發表於 2018-10-7 16:57
基礎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像美國基礎研究紮實


其實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我們的科技部部長也不會比別人笨,問題就是出在我們的立法院。

這些大部分不入流的立法委員,自以為要看緊國家的荷包(自己的荷包倒是顧得滿滿的),只要我們做基礎研究的用了公務預算,就立刻要看到成果。

現在在台灣幾乎沒有人願意要讀博士班,即使是台大的熱門科系都招生困難,就是因為產業界不願意聘博士,只願意做毛利率不到5%的代工,情願付別人高額的權專金,也不願意做基礎研究。

政府每天在喊產業要升級,但卻不願意支持基礎研究,產業難道會自動就升級嗎?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idwang + 10 台灣博士很難找到教職或工作
comsci + 6 + 6 非常中肯, 博士班沒人要讀= =".

總評分: 名聲 + 1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7 19:18:57

att007 發表於 2018-10-7 19:12
怎麼辦?我忽然想到波爾茶捏!

哈哈,此波耳非波爾也!
引言 使用道具
comsci
高級超級版主 | 2018-10-7 19:19:53

本篇最後由 comsci 於 2018-10-7 19:57 編輯

台灣人才不是沒有啊~但有沒有更遠大的志向跟崇高的人格? 我怕是手指也數得出來吧~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 ... s-taiwan-obipharma/

智商高低, 專業/研究能力跟人品道德根本是兩碼子事, 很多好的老師並非如此出名, 很多

檯面上赫赫有名的也不見得是好老師...總之..學術界的黑暗只有在裡面的人才能體會>"<

"You ar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 Mark Zuckerberg

別人有這種宏觀的思維, 我們(或很多的華人)可能缺乏, 現在隨便問20多歲年輕人有無意

讀"博士班", 可能大部分的回答"讀那個做甚麼? 能賺到更多$$嗎? 獲益成本不高?!" 這就

是任何事情都用金錢衡量的時代~讀到碩士畢業就是要賺錢買iphone, 考公職的也是佔

大宗, 反正工作穩定麻, 人生不就是這樣, 我朋友當到中校都要領退休金了呢? 這國家堪慮

一個正教授本薪10萬, 我看還不如某夜市賣雞排的...但真的可以這樣比擬嗎? 難怪美國到

現在還是強權, 這最基本的思維上的差異, 別人投資$$下去研究, 20, 30年在算的, 忘了某

大咖說過, 就算50年後大陸還是無法超越美國, 戰略思維不改變的話(華人要改很難吧?!)

國外提倡的是創新, 改變, 華人大部分不變應萬變(當然不是全部) 阿反正這樣過日子就好

大陸某科技論壇的大老都直接說了, 目前多少核心技術還不是要看美國臉色~

以前有幾個出色的例子, 上台大醫學的後來選擇數學, 上台大電機的後來選擇台大物理 ,

這些都是不平凡的個體, 因為他們有不平凡的家庭跟支持, 台灣愈來愈缺少(即便在上位者)

這些人了...回到主題, 科學的發展在台灣永遠是短視近利, 有甚麼潛力? 沒潛力就沒有經費,
"關係不好"的那群也沒經費!!! 我們的科研就是"關係-經費-產值"這三角關係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732 + 10 我很認同+1
wenzen.chen3504 + 10 例如清大材料徐伯均在Duke當教授嗎?.

總評分: 名聲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7 20:45:23

本篇最後由 732 於 2018-10-7 22:02 編輯
comsci 發表於 2018-10-7 19:19
台灣人才不是沒有啊~但有沒有更遠大的志向跟崇高的人格? 我怕是手指也數得出來吧~
https://theinitium.com/ ...


原來雨大也是巷子內的人,對國內的科研環境也是瞭如指掌。

我們向科技部申請研究計畫,而計畫通過不通過是由一群審議委員決定的。至於申請人有沒有潛力,那是要看他是不是在台成清交這些頂大任教,或者是他的人脈好不好,這些審議委員認不認識他/她。

但審議委員大多是台成清交的,所以計畫會不會通過,各位好友就可想而知了。我看到很多在私立大學很努力的助理教授,就算計畫寫得再好,要不像徵性人給一點點錢,或者是直接砍掉。

除此之外,我們申請計畫的時候,要填寫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表格,這是這幾年才多出來的,之前沒有。之前我審到一個計畫,計畫申請人竟然填寫:

「基礎科學研究的目的在探索科技基礎更久遠的未來,很難用 對社會、經濟、學術發展等面向的預期影響性 來評估其未來性。2016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大隅良典:要求科學研究「有用」,形同宣判基礎科學死刑。本次研究提案是一個基於化學物理邏輯推論下的提案,其貢獻將是培育國家人才由校園基礎科學研究實驗室培育。」

我看完之後驚為天人,而且之後我也引用他的話來填這個表。

理工醫農科系的教授還勉強可以填這些表格,我實在是不知道人文社科學系的教授應該要怎麼填,這樣各位好友就大概知道現在國內科研環境的現況!

1.jpg (11.82 KB, 下載次數: 0)

1.jpg

2.jpg (10.4 KB, 下載次數: 0)

2.jpg

3.jpg (4.88 KB, 下載次數: 0)

3.jpg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comsci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comsci
高級超級版主 | 2018-10-7 21:50:42

本篇最後由 comsci 於 2018-10-7 21:52 編輯
732 發表於 2018-10-7 20:45
原來雨大也是巷子內的人,對國內的科研環境也是瞭如指掌。

我們向科技部申請研究計畫,而計畫通過不通過 ...

網路簡化變成網路複雜化而已, 我是人文社科類別, 複雜程度不亞於你們理工^^"

理工醫農尚有數據, 科學實證等資料可以追溯, 人文類別幾乎都是靠一張嘴, 講白

了就是關係...有關係就是"沒關係," 理工台成清交佔大部分, 人文商社也是台/政為

主流, 暗黑到有點不大想說了, 老師平常上課的嘴臉, 跟申請計畫可是截然不同XD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732 + 10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7 22:14:19

comsci 發表於 2018-10-7 21:50
網路簡化變成網路複雜化而已, 我是人文社科類別, 複雜程度不亞於你們理工^^"

理工醫農尚有數據, 科學實證 ...

再附上一個今年科技部計畫開獎後,在學界廣為流傳的一封信。

最近政府開始抓假新聞,貼這個文有點怕怕的,但還好不是我寫的,罪名輕一點!

何不食肉糜_頁面_1.jpg (413.25 KB, 下載次數: 0)

何不食肉糜_頁面_1.jpg

何不食肉糜_頁面_2.jpg (444.84 KB, 下載次數: 0)

何不食肉糜_頁面_2.jpg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comsci + 10 + 10 非常悲哀, "風向"研究XDD.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