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8-10-20 09:48:47

1911年,拉塞福發表劃時代的原子模型,指出原子的內部結構是電子圍繞著體積極小的原子核。問題是,若按照電荷數推算原子核內的質子數量,加總後的質量還是小於原子的質量,相差的質量跑去哪裡?對此,拉塞福提出「中性粒子假說」,主張原子核內還有電中性的粒子,是由電子與質子結合而成;例如氫的原子核就是由兩個質子和一個電子所組成。

雖然1928年就有物理學者根據量子力學指出原子核內不應該有電子,但因為量子力學尚未成為主流,加上拉塞福的權威性,仍然沒有取以代之的模型。沒想到,就像拉塞福推翻恩師J. J. 湯姆森的布丁模型,最後推翻拉塞福的中性粒子假說的人,也是他自己的徒弟查德威克。

查德威克家境清寒,都是靠獎學金才能繼續升學;大學就讀物理系的系主任就是拉塞福。他念完碩士後,於1913年留學德國,隔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因為是英國人而被拘禁在集中營,直到1918年才獲釋。返國後,他繼續跟著拉塞福做研究。

1932年初,約里奧-居禮夫婦(居里夫人的女兒和女婿)從原子核中轟出了中子,但他們誤以為那只是特殊的γ射線。查德威克從他們論文中的實驗數據看出那應該是一種未知的粒子,於是他日以繼夜地展開實驗,兩星期後就獲得初步成果。二月,他先向《自然》期刊投稿一篇快訊《中子存在的可能性》,五月再正式發表論文,題目就改成《中子的存在》了。

查德威克發現了一個新的基本粒子,因而於193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確認中子的存在後,科學家發現不帶電的中子更能有效地打入原子核,引發核分裂的連鎖反應。沒多久,美國用於製造原子彈,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各國繼續用以發展核子武器與核能發電,人類從此跨入禍福相倚的原子時代。

資料引用於:http://history.pansci.asia/

評分

已有 4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ado + 10 感謝大大分享
deeperinloveu + 12 + 12 感謝分享
jkfmen + 10 感謝好友分享!
angelsky777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2  金幣 + 2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20 11:05:32

拉塞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 ) ,被尊稱為近代物理之父或核子物理之父 。1889 ~1895年在紐西蘭坎特布里學院攻就讀學位;赴英入劍橋大學Cavindish實驗室為研究生,深受主持人湯姆森( J.J. Thomson)賞識。因鑑定α射線就是氦原子核, 並建立半衰期和衰變常數的觀念,及放射性物質的衰變方程式,於 1908 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在1909年拉塞福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用α粒子撞擊一片薄的金箔,他注意到大部分的α粒子都能通過金箔,但卻有八千分之一會回跳。他嬉稱用海軍15吋巨砲射擊一張紙,但炮彈卻會回跳而打到你自己。由此簡單的觀察,他認為原子的質量必須集中於很小且帶正電荷的原子核上,而電子則位於遠離原子核的位置。

拉塞福.jpg (7.96 KB, 下載次數: 0)

拉塞福.jpg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20 11:08:48

原子結構的發展:

(1) 1808年,道耳吞提出原子說—物質均由原子所組成,原子是不可分割。

(2) 電子的發現:1897年湯姆森由陰極射線管發現電子,並求得電子質荷比e/m。1909年密立根油滴實驗求得電子的電荷。

(3) 質子的發現:1919年拉塞福以α粒子撞擊氮的原子核現質子 。

(4)中子的發現:1932年英國的查兌克(193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使用鐳所放射的α粒子撞擊鈹的原子核現中子。

拉塞福原子模型.png (16.08 KB, 下載次數: 0)

拉塞福原子模型.png

引言 使用道具
zxc987456321
王子 | 2018-10-20 11:13:46

長知識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20 11:15:00

其實最早發現中子的人不是查兌克,而是居禮夫人的女兒伊蓮.居里,她發現有個不帶電的物質從原子核中跑出來,雖然她把這個現象寫在論文中,但她認為這個跑出來的物質,應該只是能量很高的光而已。但是伊蓮當時的研究,發現另一種元素的衰變現象,也在1935年得到諾貝爾化學獎。

拉塞福發現了放射性的半衰期,並將放射性物質命名為α和β射線,這項實驗被授予19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但拉塞福不是很高興,因為他自認為是物理學家,而非化學家。他的一個名言是,「科學只有物理一個學科,其他不過相當於集郵活動而已」。

週期表第104號元素被命名為「鑪」,紀念拉塞福。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20 11:31:31

為了能集中精神證明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推掉了所有的職務進行研究,不時在深夜工作。他設計了一套簡單的儀器,是一條圓柱體,裏面裝著作為射線來源的釙和作為轟擊目標的鈹。然後把所得的輻射指向各種物料,如石蠟;然後被擊中的粒子,即質子,會進入小的離子室,可以用示波器觀測到裏面的質子。

中子的質量太大,不可能是質子─電子對,或是能量很高的光而已,因此必須是其他東西,這樣同時支持了波耳和海森堡的理論,即中子是一種新的核子。為表揚他對中子的發現,查德威克於1932年獲英國皇家學會授予休斯獎章,1935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50年獲科普利獎章及1951年獲富蘭克林獎章。

由於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因此在實驗室合成比鈾重的元素變得可行,這種合成是通過慢中子捕獲及其後的β衰變來完成的。跟α粒子不同的是,中子不帶電荷,而α粒子則帶正電荷,因此會被其他原子核的電力排斥,而中子則不需穿越這樣的一個庫侖障壁,並因此甚至能夠穿透及進入最重的原子核(例如鈾)。這點啟發了費米去研究中子及原子核碰撞所帶來的核反應,最終費米憑這項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玻爾原子模型.jpg (17.52 KB, 下載次數: 0)

玻爾原子模型.jpg

引言 使用道具
jkfmen
威爾斯親王 | 2018-10-20 22:07:54

感謝好友分享
真要感嘆科學家鍥而不捨的研究精神
繼原子之後~老師是不是要繼續開釋量子力學的神祕面紗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732 + 10 感謝好友支持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20 22:27:53

jkfmen 發表於 2018-10-20 22:07
感謝好友分享
真要感嘆科學家鍥而不捨的研究精神
繼原子之後~老師是不是要繼續開釋量子力學的神祕面紗 ...

量子力學我在教物理系的學生他們都聽不懂,在閒聊版講量子力學實在是太沈重了。

不過之後碰到卜朗克、波耳、薛丁格或者是海森堡這些量子力學的創始者,我會盡量以說故事的方式描述一下量子力學。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kfmen + 10 真是太棒了~可以一飽眼福了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jkfmen
威爾斯親王 | 2018-10-21 00:04:21

老師解釋薛丁格的貓~一定精彩可期
引言 使用道具
費波南西
威爾斯親王 | 2018-10-21 23:18:23

感謝大大的分享 , 物理學家就像是大自然的解謎者
引言 使用道具
alkim98
王子 | 2018-10-24 00:04:44

現在發現基本粒子不止靠推敲,還得靠觀察!設備夠好才是王道!

這些僅僅靠推敲就能推理出基本粒子,再藉由實驗驗證的!都是非人類的腦袋!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