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8-10-27 09:50:24

儘管充斥錯誤,托勒密星表仍沿用一千四百多年,直到十六世紀末才由第谷耗費二十年的光陰,以裸眼觀測天體,重新繪製,為克卜勒發現行星運動三大定律鋪好道路。惟世人皆不知,在第谷星表之前一百六十年,中亞地區就有人繪製了可與之媲美的星表;而這位天文學家竟是帖木兒之孫,曾統治帖木兒帝國的兀魯伯(Ulugh Beg, 1394-1449, 或譯烏魯伯格)。

兀魯伯的父親是帖木兒的四子,於1405年繼位後,將帖木兒帝國的國都遷往赫拉特,而於1409年將原來的國都撒馬爾罕(位於今烏茲別克)交給兀魯伯管轄。酷愛數學、天文,還會創作詩歌的兀魯伯將撒馬爾罕建設成學術昌盛、人文薈萃的城市,並於1429年建造了巨大的天文台,吸引精通天文、數學的伊斯蘭學者前來。

圓形建築的兀魯伯天文台高35米、直徑50米,內有各種當時最先進的觀測儀器,以及一具半徑達36米的巨大六分儀,為此地面還得往下挖11米。鑒於過往的星表都是修訂自托勒密星表,兀魯伯決定帶領天文學家從零開始,逐一標定,終於在1437年完成自托勒密之後,第一份完全憑實際觀測製作而成的星表,也是當時最精確的星表,其中包括了1018顆恆星的位置,以及日、月與五大行星的運行資料。

兀魯伯算出恆星年應為365天5小時49分15秒,只比正確數字多了25秒,比後來哥白尼的估算還準。他還算出地軸的傾斜角度是23.52度,也是優於第谷的估算。在數學方面,他建立的三角函數表精確到至少小數點以下八位。
然而兀魯伯的政治、軍事手段遠不如他的科學天份。1447年,他因父親過世而繼承王位;但第二年赫拉特總督叛變,兀魯伯率兵征討卻敗戰而返,不料他的長子竟也趁此叛變,意圖篡位。兀魯伯因此遭到拘禁,直到1449年的今天終被自己的兒子下令處死。

兀魯伯死後,天文台即遭到破壞而荒廢,直到1908年才被俄國的考古學家找到。而他製作的星表雖然有流傳下來,卻在歐洲的圖書館中蒙塵,等到第谷死後五十年才被重新發現。令人不禁感嘆人類的天文學進展不知因此遲了多少年哪!

資料引用於:http://history.pansci.asia/

Beg.jpg (972.64 KB, 下載次數: 0)

Beg.jpg

評分

已有 6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angelsky777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ado + 10 感謝大大分享
關門放狗 + 20 感謝大大分享
a511555200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deeperinloveu + 12 感謝教瘦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72  金幣 + 2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費波南西
威爾斯親王 | 2018-10-27 11:01:27

哇 , 這段故事從未見過 , 今日是首次知道 , 感謝大大的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hamidh
大公爵 | 2018-10-27 11:08:02

政爭真的對時代進步有影響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27 11:35:52

費波南西 發表於 2018-10-27 11:01
哇 , 這段故事從未見過 , 今日是首次知道 , 感謝大大的分享

伊斯蘭文明由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突厥文化相互融合、共同發展、演化而成的一種人類古老文明。伊斯蘭文明物在哲學、倫理學、論理學、建築學、科學、醫學和藝術等領域有著極高造詣,曾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重大影響。十八世紀以後,伊斯蘭文明逐漸走向衰落,尤其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千年來的爭戰,導致歐美基督教世界科技文明為主的現在,伊斯蘭文明被黑化成恐怖主義,所以很多伊斯蘭科學家的貢獻大多不為人所知。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27 11:47:01

阿拉伯的阿拉罕(Alhazen, 965-1039)用解剖學的方法描述了眼睛的構造,是第一個提出視覺是由於有光進入眼睛的人。他出版了《光學》一書對光的反射及折射有很多研究,是第一個提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在同一平面上的人。他不僅利用平面鏡來成像,還推廣到球形、圓柱形、圓錐形的凹面鏡和凸面鏡。他在書中詳細敘述了像的位置及大小、反射法則、焦點、光線的斂聚等。阿拉罕的光學研究工作為近代光學奠定了基礎。

AlHazen.jpg (10.24 KB, 下載次數: 0)

AlHazen.jpg

引言 使用道具
jkfmen
威爾斯親王 | 2018-10-27 13:10:12

人不分平庸才智都各有優缺點~適性發展才是正確的方向
但現在的教育方式(至少台灣如此)把大家都變成同質性的產品
這樣反而把學生都平庸化了~見不到什麼突破性發展的契機
引言 使用道具
deeperinloveu
超級版主 | 2018-10-27 14:02:20

宮廷秘史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27 14:35:27

deeperinloveu 發表於 2018-10-27 14:02
宮廷秘史

翻開人類的歷史,為了要作王,父子手足相殘的例子不勝枚舉。今天的主角就好像宋徽宗一樣,如果身在平凡人家,一個是名垂千史的科學家,而另一位是書法家。
引言 使用道具
idwang
王室 | 2018-10-27 16:26:49

如果沒被兒子處死

還繼續研究及發揚光大

現在的天文學或許更進步了
引言 使用道具
a09321441054306
版主 | 2018-10-27 22:36:30

感謝樓主無私的分享,生在帝王家,在學術領域上卻有如此造詣,兀魯伯被世人稱為「帝王天文學家」和「皇位上的學者」,被烏茲別克人尊奉為「民族的驕傲」。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27 22:53:24

a09321441054306 發表於 2018-10-27 22:36
感謝樓主無私的分享,生在帝王家,在學術領域上卻有如此造詣,兀魯伯被世人稱為「帝王天文學家」和「皇位上 ...

我想再多死後的尊稱,都不及被自己親生兒子賜死的恥辱吧!
引言 使用道具
ado
威爾斯親王 | 2018-10-28 02:11:23

每次的戰爭都會帶來科技上的傷害。
這讓人想起張衡的候風地動儀,也是在漢末失去掉測震這項科技。
讓人遺憾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0-28 08:40:17

ado 發表於 2018-10-28 02:11
每次的戰爭都會帶來科技上的傷害。
這讓人想起張衡的候風地動儀,也是在漢末失去掉測震這項科技。
讓人遺憾 ...

戰爭不僅會帶來科技上的傷害,環境資源被毀、建築設施被破壞、人命傷亡、人民流離失所,許多的歷史文物也因此被破壞。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我們生活在這一段承平的時代!
引言 使用道具
alkim98
王子 | 2018-10-29 21:45:05

這真是太令人驚訝了!

科技的進步....都成就在少數人手上!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