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8-11-1 10:35:25

多年以後,當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格最後一次在陵蘭島面對暴風雪侵襲時,將會想起26歲那年,初次跟著探險隊踏上冰天雪地的格陵蘭島時心中的悸動。那次他留在基地建造氣象觀測站,隊長與兩名隊員出外探勘人類足跡尚未抵達之處,卻就此一去不回,命喪冰原。那是他初瞥死神的陰影,但這並未令他打退堂鼓,否則他就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來到格陵蘭島。只是這一次,死神似乎終於來到他面前……。

魏格納雖然是氣象學家,但卻不是為了研究氣象才重返格陵蘭島,而是為了蒐集證據,向世人證明他於1912年就提出的大膽理論:大陸漂移說。他相信遠古時期地球只有一片完整的盤古大陸,後來破裂漂移才形成現今的七大洲和五大洋。這個主張聽起來一點兒也不像科學假說,反倒比較像是妄想的古老神話,難怪飽受嘲諷。

魏格納當然有其根據,最明顯直觀的線索就在地圖上。看看南美洲東邊與非洲西邊的海岸線是如此吻合,絕不可能是巧合,甚至其它大陸也大致可以湊在一起。這絕不是異想天開的拼圖遊戲,因為還有其它許多現象唯有用這個理論才說得通。例如各大陸冰河期的冰川從南北兩極往前延伸,照理說最前緣都應該會推進到氣溫相當之處,也就是緯度位置應該差不多,但實際上卻相差甚大。如果把這些大陸拼湊在一起,冰川前緣就都落在約莫相同的緯度了。

還有化石證據。一些被大海阻隔的大陸都出現相同的動植物化石,而其中許多根本是無法飛翔或不會遊泳的物種,若非這些大陸以前彼此相連,它們如何擴散出去呢?1912年,英國探險家史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在南極找到舌羊齒植物化石,更可證明這一點。但這些證據仍不足以令學界信服,他們寧願相信曾經存在橫越大洋的陸橋將各大陸連接起來。

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之所以無法令世人接受,在於他無法提出一套理論,解釋是怎樣的動力機制竟能使大陸移動。限於當時的科學知識,的確找不出有說服力的解釋,但魏格納仍堅持信念,他決定測量格陵蘭島相對於歐洲大陸的位移,直接證明大陸真的會移動。於是他於1930年第四度來到格陵蘭島,但卻被困在風雪之中……。

魏格納終究沒有機會提出證明了。就在他剛過五十歲生日的第二天,魏格納死於冰天雪地之中。他的屍體半年後才被發現,但他的大陸漂移說卻深埋逾三十年,直到海底擴張的現象被證實後,才終於獲得平反。

資料引用於:http://history.pansci.asia/

大陸漂移.gif (309.06 KB, 下載次數: 0)

大陸漂移.gif

評分

已有 4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upertubo + 10 感謝大大分享
deeperinloveu + 12 + 12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jkfmen + 10 感謝好友分享!
微笑圈圈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2  金幣 + 2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1 10:44:28

魏格納根據大西洋兩岸,特別是非洲和南美洲海岸輪郭非常相似等資料,認為地殼的矽鋁層是漂浮於矽鎂層之上的,並設想全世界的大陸在古生代石炭紀以前是一個統一的(盤古大陸),它的周圍圍繞遼闊的海洋。後來,特別是中生代末期,盤古大陸在天體引潮力和地球自轉所產生的離心力的作用下,破裂成若干塊,在矽鎂層上分離漂移,逐漸形成了今日世界上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況。但這一假說卻難以解釋某些大問題,如大陸移動的原動力、深源地震、造山構造等。

1950年後,為了解釋大陸漂移現象,板塊構造論逐漸發展。該理論認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海洋和陸地的位置不斷變化。根據該理論,地球內部構造最外層分為兩部分:岩石圈和軟流圈,並導致大陸漂移。

WEGENER.jpg (414.64 KB, 下載次數: 0)

WEGENER.jpg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1 10:48:16

後人為紀念這位堅持學術理念而奉獻生命的魏格納,月球及火星上有以他命名的隕石坑「韋格納」(Wegener)。小行星29227也是以他為名的。他喪命在格陵蘭島的地區,以他的名字被命名為韋格納半島。

1980年,韋格納百年誕辰時,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在德國不萊梅港成立。韋格納勳章也是以他名字命名 。
引言 使用道具
zxc987456321
王子 | 2018-11-1 12:17:24

這篇知識爆炸了
引言 使用道具
hamidh
大公爵 | 2018-11-1 13:07:36

要堅持理念不容易
引言 使用道具
費波南西
威爾斯親王 | 2018-11-1 14:52:30

國中時 , 就聽聞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 , 當時頗受啟發 , 還真不知他是死在格陵蘭的冰雪之中 , 感謝大大的分享 .
引言 使用道具
jkfmen
威爾斯親王 | 2018-11-1 18:17:00

很多科學研究都是先提出符合邏輯的理論假說
然後再設法找出可以證實的有力證據
一些創新的觀念要讓大家接受也是段艱苦的過程
這就是所謂~先知都是孤寂的道理
感謝好友分享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732 + 10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1 18:33:55

jkfmen 發表於 2018-11-1 18:17
很多科學研究都是先提出符合邏輯的理論假說
然後再設法找出可以證實的有力證據
一些創新的觀念要讓大家接受 ...

在科學史上,許多的科學家提出大膽的假設,生前飽受嘲諷但死後還之清白的例子屢見不鮮。

這就如同好友所說的,先知都是孤寂的!
引言 使用道具
npvalovetou
王室 | 2018-11-1 19:11:32

這真是長知識了呢
引言 使用道具
deeperinloveu
超級版主 | 2018-11-1 21:51:01

大膽的假設
小心的求證

科學的精神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732 + 10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1 22:47:58

費波南西 發表於 2018-11-1 14:52
國中時 , 就聽聞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 , 當時頗受啟發 , 還真不知他是死在格陵蘭的冰雪之中 , 感謝大大的分享 ...

就是因為他死在格陵蘭的冰雪之中,才突顯出他悲劇英雄的角色(很像金庸大師筆下的喬峰),是否能說他死得其所呢?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1 22:53:44

deeperinloveu 發表於 2018-11-1 21:51
大膽的假設
小心的求證

科學的精神的確就是大膽的假設加上小心的求證,魏格納做到了這一點,雖然當時不容於主流意見,如今卻名留科學史,應該也算是死而無憾了!

引言 使用道具
ado
威爾斯親王 | 2018-11-2 01:07:28

能為了証明而行動的人,總覺得阿豆仔挺有勇氣的,俺如果發現而未被其它人所發現的現象或事物,
大概會選擇當鴕鳥,埋起來,隨波逐流~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2 16:48:32

ado 發表於 2018-11-2 01:07
能為了証明而行動的人,總覺得阿豆仔挺有勇氣的,俺如果發現而未被其它人所發現的現象或事物,
大概會選擇 ...

也不是所有的老外都是這麼有勇氣的。

若又不是他這樣的堅持自己的信念,甚至於賠上了自己的性命,又怎麼會名留科學史呢?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