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8-11-5 11:43:21

我日子過得有點昏頭了,居然跳過了11月3號,所以今天分享兩篇英國同時代的科學家,明天就可以休息一天了!

1664年的今天,年輕的虎克(Robert Hooke, 1635-1703)在英國皇家學會上展示他的畫作。這可不是一般的肖像畫或風景畫,而是他多年以來,一筆一畫精細地繪出顯微鏡下的世界。只見跳蚤、蝨子的纖毛畢露、蒼蠅的複眼結構清晰可辨,而軟木薄片成了一堆小格子整齊排列而成的網狀。虎克將這小格子稱為「細胞」(cell, 取自拉丁文cella,小房間之意),自此成為生物細胞的名稱。

虎克手巧,又極具機械天份,他所用的顯微鏡就是自己打造的;卡爾達諾(Girolamo Cardano)一百年前設計的萬向接頭,也是虎克首度製造出來。正因為具備這方面的天賦,他20歲時就擔任「化學之父」波以耳的助手,負責製作實驗器材,包括改良的真空幫浦,成為波以耳完成許多真空實驗的關鍵。1660年,他獨立於惠更斯發明了用於鐘錶的擒縱輪與螺旋平衡彈簧,並因而發現了彈簧應力與伸長量成正比的「彈力」,只是他直到1678年才對外發表。

當英國皇家學會於1662年獲得英王簽署法案正式認可後,立即聘請虎克擔任實驗審查的負責人。這是一個工作繁重的無給職,因為皇家學會缺乏經費,直到兩年後才付他微薄的每年30英鎊。他只好自1665年起到大學兼課;他也在這一年出版《微物圖鑑》,集結他所繪的顯微圖像,結果聲名大噪。

或許是因為長期負責實驗審查,一直接觸到各種新發明或新觀念,因而啟發虎克想到許多點子,他就當成是自己的創見,以至於常常指別人的主張或發明,他老早就想過了。牛頓於1672年第一次到皇家學會展示所發明的反射式望遠鏡,虎克就宣稱他以前就曾發明過同樣的東西,兩人因此結下樑子。後來牛頓的光學論文又被虎克大肆批評,偏偏虎克又是皇家學會的審查人,無從迴避,從此兩人不但成為死對頭,牛頓也拒絕再發表他的光學研究,直到虎克過世後,才終於出版《光學》巨著,光學發展因此晚了三十年。

虎克一生未娶,晚年因糖尿病不良於行,還雙眼失明,最後於1703年病逝。牛頓也於這一年接任皇家學會會長,他上任後命令取下虎克的肖像。孤家寡人的虎克也未留下任何畫像,至今我們仍不知這位身材矮小的大發明家,究竟長相如何。

資料引用於:http://history.pansci.asia/

細胞.jpg (831.11 KB, 下載次數: 0)

細胞.jpg

評分

已有 6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jkfmen + 10 感謝好友分享!
angelsky777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supertubo + 10
dodohow123 + 10 感謝大大分享
微笑圈圈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8  金幣 + 3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5 12:06:29

其實虎克是非常有繪畫天份的,從這隻顯微鏡下的跳蚤就可以看得出來,很多細節都畫得栩栩如生!

跳蚤.jpg (725.91 KB, 下載次數: 0)

跳蚤.jpg

引言 使用道具
zxc987456321
王子 | 2018-11-5 19:14:52

細胞太不可思議了
引言 使用道具
x-ken02
公爵 | 2018-11-5 21:31:45

畫工真的厲害


但是後期跟牛頓的關係很差
導致光學發展因此晚了三十年
這應該是全人類的損失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5 21:54:25

x-ken02 發表於 2018-11-5 21:31
畫工真的厲害

導致光學發展因此晚了三十年這種說法,應該只是這篇作者的個人意見,因為1672年,牛頓遞交給皇家學會的《關於光和色的新理論》的論文,當時是皇家學會的秘書是支持光波動說的虎克,他斷然拒絕牛頓的理論,他們才從此翻臉。

牛頓對虎克的敵意在虎克去世後仍未消減。在牛頓影響下,皇家學會取下了虎克的肖像。這可能是虎克沒有留下任何肖像的原因。牛頓還試圖燒毀大量虎克的手稿和文章,但被阻止。

現在我們都知道可見光只是電磁波的一個頻率區段,因此光學發展因此晚了三十年這種說法,我持保留態度。
引言 使用道具
littleglin
王子 | 2018-11-6 02:16:27

感覺虎克一身成就卓越
可是不太懂得怎麼跟人相處
跟人互動有時比較刻薄
引言 使用道具
費波南西
威爾斯親王 | 2018-11-6 12:09:38

剛剛才回應有關於內鬥的文 , 這個案例就是典型的呀 . 以前小弟我也曾經說過 , 小時候老爸曾要買一樣樂器給為 , 我對音樂沒有天份 , 但是對自然科學有相當地興趣 , 說要買顯微鏡 , 結果不了了之 . 所以 , 小弟是否也可以說 , 台灣少了一位生物學家 , 呵 呵 呵  . 不過 , 說實在地 , 年紀漸長之後 , 對自己是愈來愈了解 , 當什麼家的 , 恐怕也是不適合 , 還是在家好了 .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6 13:56:26

littleglin 發表於 2018-11-6 02:16
感覺虎克一身成就卓越
可是不太懂得怎麼跟人相處
跟人互動有時比較刻薄

牛頓和虎克相比,牛頓的學術成就和刻薄程度都比虎克大多了。

我再舉個例子:牛頓和萊布尼茲為了微積分是誰先發明的爭論不休,當然牛頓照例打壓萊布尼茲,這個爭議,引起許多的後遺症, 造成英國數學家(支持牛頓的)與歐陸的數學家(支持萊布尼茲的)幾近一百年的互不來往,也因此使得英國數學界遭受極大的打擊。

所以人格的高尚和學術的成就通常不是成正比的!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littleglin + 20 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總評分: 名聲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jkfmen
威爾斯親王 | 2018-11-8 11:42:51

持才傲物是大忌~但偏偏又是人的通病
先別說自己不會~先掂掂斤兩自己是個人才嗎
擇善固執雖好~但打壓異己就不好了
感謝好友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8 21:47:47

jkfmen 發表於 2018-11-8 11:42
持才傲物是大忌~但偏偏又是人的通病
先別說自己不會~先掂掂斤兩自己是個人才嗎
擇善固執雖好~但打壓異己就 ...

其實那時候虎克身為皇家學會的審查人,拒絕牛頓的光微粒說其實是合理的。

就像我們現在要研發表研究成果,也要經過嚴格的審查才會刊登在學術期刊上。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8 21:49:25

牛頓其實也有觀測到光具有波才有的干涉現象,即牛頓環。牛頓發現將一塊平凸透鏡凸面朝下放在一塊平面透鏡上,將單色光直射向凸鏡的平面,可以觀察到一個個明暗相間的圓環條紋。若使用白光,則可以觀察到彩虹狀的圓環彩色條紋。

牛頓雖然發現了牛頓環,並做了精確的定量測定,可以說已經走到了光的波動說的邊緣,但由於牛頓過分偏愛他的微粒說,始終無法正確解釋這個現象。

牛頓環.png (100.62 KB, 下載次數: 0)

牛頓環.png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8 21:49:59

牛頓環現象是由平凸透鏡下凸面和平面透鏡的上平面(即兩透鏡間的空氣薄膜的上下表面)所分別反射的光線產生干涉的結果。

干涉.png (1013.47 KB, 下載次數: 0)

干涉.png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