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8-11-8 09:32:44

說到哈雷,一般人只會想到哈雷彗星(誰說哈雷機車的?出去!),其實他在科學史上可是還有許多創舉與貢獻。

哈雷自小家境富裕,有了父親的大力栽培加上自身的天賦,很早就在天文學上嶄露才華,未滿20歲就在格林威治天文台擔任助理。1676年跑到最南端的英國殖民地聖赫勒拿島(Saint Helena)待了一年半,繪製南半球天空的星圖,還作了水星淩日的觀測,因此1678年風風光光地回到英國後,成為皇家學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士。

1684年,哈雷跑去請教牛頓是否能證明克卜勒三大定律,只見牛頓輕描淡寫地回說他幾年前就寫過論文解決這問題了。哈雷肅然起敬,忙問道能否拜讀一下這篇論文?牛頓找了半天卻找不到。牛頓原本早被虎克氣得不想再公開自己的研究成果,但在哈雷舌燦蓮花的鼓吹之下,還是花了兩年時間,寫出包含三大運動定律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本曠世鉅作。

不料英國皇家學會經費有限,又認為這三大冊以拉丁文撰寫的書肯定乏人問津,遂不願印行。哈雷此時因父親過世,財務已現窘境,但仍胸脯一拍,自掏腰包於1687年印刷出版。若沒有哈雷,牛頓這本影響深遠的劃時代鉅著恐怕就沒機會問世啊!

1691年,哈雷發明潛水鐘,下沈到18公尺深的泰唔士河底下,停留了一個半小時。1693年,他分析一個小鎮的死亡年齡,提出史上第一份人壽保險的論文。1716年,他根據葛利格里(James Gregory)以水星淩日計算太陽距離的方法,提出更精確的金星淩日法;在現代人造衛星出現之前,這一直是測量太陽距離的最佳方式。

至於讓他流芳萬世的哈雷彗星,則是他於1705年提出的。哈雷從歷史的觀測記錄發現1456、1531、1607、1682這四年掠過天空的彗星,軌道參數幾乎都相同,因此推斷它們其實是同一顆彗星。經過計算後,他發現的確吻合牛頓運動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因此大膽預言這顆彗星將在1758年再度出現。

五十三年後這顆彗星果然如期現身;只是此時哈雷已去世多年,來不及目睹自己所預言的彗星回歸。天體運行向來被認為是上帝的巧手安排,如今人類竟然能看穿上帝的意圖,充分證明科學的強大力量。這顆彗星從此就被命名為哈雷彗星,以紀念他的貢獻。

下一次哈雷彗星將在2061年再度造訪,還有機會的人千萬別錯過75~76年才有一次的天文奇觀啊!

資料引用於:http://history.pansci.asia/

HALLEY.jpg (12.12 KB, 下載次數: 0)

HALLEY.jpg

評分

已有 4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angelsky777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jkfmen + 10 感謝好友分享!
微笑圈圈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deeperinloveu + 12 + 12 感謝教瘦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2  金幣 + 3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8 09:37:33

在中國、巴比倫、和中世紀的歐洲都有這顆彗星出現的清楚紀錄,但是當時並不知道這是同一顆彗星的再出現。英國人愛德蒙·哈雷最先使用克卜勒第三定律估算出他的週期,1758-1759年彗星再次來臨的時候,這顆彗星被命名為哈雷彗星,以紀念哈雷的工作。哈雷彗星上一次回歸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歸將在2061年。

comet_halley.jpg (544.63 KB, 下載次數: 0)

comet_halley.jpg

引言 使用道具
idwang
王室 | 2018-11-8 10:15:52

732 發表於 2018-11-8 09:37
在中國、巴比倫、和中世紀的歐洲都有這顆彗星出現的清楚紀錄,但是當時並不知道這是同一顆彗星的再出現。英 ...

我印象中我念國小的時候

大家都在瘋狂追哈雷彗星

說這次看不到

可能以後就沒機會看到了

或是你老到走不動的時候,才有機會看到他再次蒞臨地球

真是懷念啊
引言 使用道具
費波南西
威爾斯親王 | 2018-11-8 10:23:18

呵呵呵 , 1986年的哈雷彗星 , 小弟有幸看到喔 , 不過那時間電視媒體大幅報導 , 應該很多人都會去看看吧 ,
引言 使用道具
zxc987456321
王子 | 2018-11-8 10:34:20

長知識了
引言 使用道具
gebygeby1
王室 | 2018-11-8 10:50:13

這真的是一面鏡子~生命太過渺小了~它跑給我們追~追到我們如今都已頭白視線模糊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8 14:38:10

idwang 發表於 2018-11-8 10:15
我印象中我念國小的時候

大家都在瘋狂追哈雷彗星

1986年的哈雷彗星回歸我在讀大學,當然一生只有一次機會的事,到時我也瘋狂的去追哈雷彗星。

但我記得應該是肉眼看不到,30多年前天文望遠鏡又買不起,只好看新聞過過癮!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8 14:43:57

費波南西 發表於 2018-11-8 10:23
呵呵呵 , 1986年的哈雷彗星 , 小弟有幸看到喔 , 不過那時間電視媒體大幅報導 , 應該很多人都會去看看吧 ,  ...

那個時候台灣的觀測能力還不夠強,新聞哈雷彗星的影像應該都是美國NASA拍的。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8 14:52:19

gebygeby1 發表於 2018-11-8 10:50
這真的是一面鏡子~生命太過渺小了~它跑給我們追~追到我們如今都已頭白視線模糊了 ...


這張照片拍攝於2013年7月19日,是卡西尼探測器上的廣角相機拍攝的。

照片不僅拍到了土星的光環,還把遠方的地球和月球攝入了同一畫面。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人類的渺小!

Earth-moon_from_Saturn.jpg (202.17 KB, 下載次數: 0)

Earth-moon_from_Saturn.jpg

引言 使用道具
hamidh
大公爵 | 2018-11-8 14:52:32

那個時代人才真多 : 牛頓/哈雷/虎克 ....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8 15:12:26

本篇最後由 732 於 2018-11-8 18:24 編輯
hamidh 發表於 2018-11-8 14:52
那個時代人才真多 : 牛頓/哈雷/虎克 ....


就是因為英國那時候人才濟濟,所以才會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從北半球殖民到南半球,英文變成全世界通用語言,都源自於當時英國紮實的基礎科學研究。
引言 使用道具
jkfmen
威爾斯親王 | 2018-11-8 23:13:43

歐洲的科技發展才是真正的根深蒂固
美國不過是有錢~磁吸了許多一流人才
根基不夠就只是空中樓閣~很難成其大業的
感謝好友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