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8-11-19 09:40:05

當198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由李遠哲與另兩位學者共同獲獎時,對國人而言,實具有特殊的意義。他雖非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華人,但卻是得獎者之中第一位在台灣土生土長,一路念完碩士才出國深造的道地台灣人。

他們三位是因為「交叉分子束碰撞對化學動力學之研究」而獲獎,其中李遠哲的主要貢獻在於打造出世界上第一部通用型的「交叉分子束實驗裝置」。在此之前,科學家雖然知道兩種分子的化學反應最後會得出什麼產物,卻不清楚反應過程涉及多少中間步驟,以及反應物的狀態如何影響反應速率。例如分子A與分子B化學反應後會產生X與Y,但怎知過程中是否會先產生C與D,最後才變成X與Y呢?而A與B的動能大小與反應速率的關係又是如何?有了李遠哲的這項發明,科學家才終於得以從化學動力學的角度研究各種分子的化學反應。

1994年,李遠哲放棄美國籍,返台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除了延攬頂尖科學家回國服務,也培育許多青年人才,提升我國的學術水準。不過除了科學方面,他也頂著諾貝爾獎得主的光環積極在其它領域發揮其影響力,例如擔任教改召集人,大幅變革教育生態與升學制度;2000年總統大選時公開呼籲支持陳水扁;近年也加入反核運動。

李遠哲在科學本業之外的這些活動得到的褒貶不一,尤其教改更引起極大的質疑與批評。科學家,尤其是有一定地位的科學家,本不應逃避社會責任,例如鮑林與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當年就簽署共同宣言,反對發展核子武器。然而如何拿捏參與的範圍與扮演的角色,李遠哲的例子恰可值得我們深思。

資料引用於:http://history.pansci.asia/

李遠哲.jpg (71.92 KB, 下載次數: 0)

李遠哲.jpg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deeperinloveu + 12 + 12 感謝分享
jkfmen + 10 感謝好友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19 09:46:11

李遠哲從1978年開始多次訪問大陸,先後見過趙紫陽、鄧小平和江澤民,他形容趙紫陽「很溫和、很有理性」,他當時向趙建議要增加科研基金,趙答應了,但一直到江澤民時代,基金都未有增加。李遠哲還稱讚鄧小平是有歷史眼光、掌握世界發展脈絡的人物。

李遠哲、李政道和鄧小平合影.jpg (42.36 KB, 下載次數: 0)

李遠哲、李政道和鄧小平合影.jpg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comsci + 10 + 10 反正你跟我不同派系, 就得不到資源>"<.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gebygeby1
王室 | 2018-11-19 09:56:23

現代教育界的國難日~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reg6653 + 10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費波南西
威爾斯親王 | 2018-11-19 10:42:24

本篇最後由 費波南西 於 2018-11-19 10:48 編輯

的確 , 是不應該逃避社會責任 , 但是千萬不要牽扯到政治 , 晚節不保的最佳寫照 . 懂化學 , 卻不見得懂政治呀 , 既然推薦了 , 做了保人 , 那就要承擔後果 , 帶有連帶責任 . 至於教改 , 小弟不懂 , 不予置評 .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reg6653 + 10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19 11:32:48

費波南西 發表於 2018-11-19 10:42
的確 , 是不應該逃避社會責任 , 但是千萬不要牽扯到政治 , 晚節不保的最佳寫照 . 懂化學 , 卻不見得懂政治 ...

李遠哲是台灣的超級大學閥,一點也不為過。

中研院的原分所就是因為李遠哲台成立的,之後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和現任的廖俊智,都是李遠哲找來的化學相關學者。

李遠哲的徒子徒孫遍及台灣所有的大學及研究單位,我服務的學校也不少。

至於李遠哲對於教改應該負的責任,網路上太多資訊我在這不做贅述,我只分享一個親身的經驗。

李遠哲來我服務的學校訪問演講好幾次,終於有一次有一位勇敢的大學生舉手發問,現在大學要倒閉,問李先生的看法如何,李遠哲居然回「蓋大學總比蓋監獄好」,說白了就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不了大學的就會進監牢。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reg6653 + 10 我很認同+1
comsci + 10 + 10 學術"幫派"...哀~看很多了, 聰明人.

總評分: 名聲 + 2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jkfmen
威爾斯親王 | 2018-11-19 12:56:41

科學研究和商業發展的策略截然不同
科研的領域本不該硬去區分輕重優劣
在本質上科學沒有誰比誰重要的問題
學閥正是這種破壞均衡發展的大元凶
無奈的是
古今中外不乏這種自視甚高~自以為聰明的人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reg6653 + 10 我很認同+1
732 + 10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hamidh
大公爵 | 2018-11-19 15:09:53

科學就是科學, 不要泛政治化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1-19 15:38:00

hamidh 發表於 2018-11-19 15:09
科學就是科學, 不要泛政治化

其實持平還說,李遠哲回台灣這二十多年,不管是在爭取科研經費或者是與國際接軌,對台灣的學界貢獻非常大,這幾年台灣的研究能量都有質與量的大幅提升。

若真就如好友所言,「科學就是科學, 不要泛政治化」,如果李先生只在科學上盡本份,那麼政治絕對不會沾到他身上來。

李先生在科學甚至台灣的學界的貢獻,那是無庸置疑,但是對於教改的功過,就留待後人來評論!
引言 使用道具
hamidh
大公爵 | 2018-11-19 19:17:26

732 發表於 2018-11-19 15:38
其實持平還說,李遠哲回台灣這二十多年,不管是在爭取科研經費或者是與國際接軌,對台灣的學界貢獻非常大 ...

同感 .... 術業有專攻
引言 使用道具
deeperinloveu
超級版主 | 2018-11-19 22:23:11

研究科學的精神還是給與肯定的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732 + 10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