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8-12-11 08:40:38

量子力學最初只是起源於把光視為不連續的粒子,有著共同的基本單位能量,但是仍遵守古典的力學原理。即使薛丁格提出波動方程式,以更簡潔優雅地方式描述波耳的氫原子模型,在薛丁格本人與認同量子力學的物理學家眼中,電子在方程式中的波函數就代表實實在在的波,就像光子也是一種波。然而,有個問題困擾著大家:波函數竟然是複數,怎麼去理解虛數的物理意義?

就在大家還在議論紛紛之際,德國物理學家玻恩一人跨出決定性的一大步。正是他的詮釋讓量子力學擺脫古典力學,開創了令人目眩神迷的全新境地。在這裡,決定性的客觀存在只是假象,我們所能依賴的只有機率。

是的,機率。他在1926年先後發表兩篇論文,指出薛丁格的波函數並非描述電子如何波動,而是代表發現電子的機率(正確地說,波函數本身是一種機率振幅,它的絕對值的平方才是測量到電子的機率)。向來有明確因果關係的物理竟然跑出來不確定的機率,大部分科學家都對此無法接受,其中也包括薛丁格本人與愛因斯坦。所以薛丁格才提出貓的思想實驗來反諷,而愛因斯坦也在十二月寫給玻恩的信中寫下著名的「上帝並不是在玩骰子(He is not playing at dice)」。

不過愛因斯坦仍然於1928年提名玻恩與玻恩的門生海森堡及約爾丹(Pascual Jordan)三人為諾貝爾物理獎候選人,但後來卻只有海森堡獨自在1932年獲獎。海森堡於次年特地捎信給玻恩告解,表達對於自己一人獨獲諾貝爾物理獎深感不安,因為他獲獎的矩陣力學是在玻恩與約爾丹的協助下才能完成,他相信他們兩人對量子力學的貢獻不會因為「一個外部的錯誤決定」而被抹煞。

或許是玻恩超越窠臼的理論太過前衛,提出物質波的德布羅意早在1929年就得到諾貝爾物理獎,薛丁格與狄拉克也緊隨海森堡之後在第二年獲獎,唯獨同為量子力學開創者之一的玻恩卻遲遲未受青睞。直到1954年,玻恩對於波函數的統計詮釋終於獲得肯定,而獲頒諾貝爾物理獎;當年提名他的愛因斯坦則在半年後與世長辭。

愛因斯坦與玻恩雖然立場相左,但與他卻是終生摯友,兩人的友誼持續長達四十年,歷經兩次世界大戰。這期間他們一直保持書信往返,信中除了爭論物理,也談家庭瑣事、音樂欣賞(他們兩人碰面時還會一起演奏鋼琴與小提琴的二重奏),以及科學家在動盪世局中的社會責任。羅素在他們四十年的書信出版時所寫的序中如此描述:「……他們兩人都才華洋溢卻又虛懷若谷,而且毫無畏懼地仗義執言。在一個平庸且道德萎靡的時代,他們的生命閃耀出一種強烈的美。……」

資料引用於:http://history.pansci.asia/

BORN.jpg (35.42 KB, 下載次數: 0)

BORN.jpg

評分

已有 5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jkfmen + 10 感謝好友分享!
limoney2013 + 10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jkjkjk1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微笑圈圈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deeperinloveu + 12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52  金幣 + 2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2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2-11 08:44:52

引言 使用道具
hamidh
大公爵 | 2018-12-11 10:51:18

太深奧了 光還是波
引言 使用道具
費波南西
威爾斯親王 | 2018-12-11 11:47:24

毫無畏懼地仗義執言。在一個平庸且道德萎靡的時代 .
這令人想到現如今台灣的狀況 ,
想以中國人為榮者 , 被罵不要臉
想以台灣人自居者 , 賺不到大錢
知我者 , 謂我心憂 , 不知我者 , 謂我何求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2-11 12:16:29

本篇最後由 732 於 2018-12-11 12:49 編輯
費波南西 發表於 2018-12-11 11:47
毫無畏懼地仗義執言。在一個平庸且道德萎靡的時代 .
這令人想到現如今台灣的狀況 ,
想以中國人為榮者 ,  ...


好友應該指的是吳寶春事件吧,大國博弈,小國遭殃,就是台灣目前的寫照!
引言 使用道具
jkjkjk110
王子 | 2018-12-11 16:46:36

這個應該涉及到連續性和殘影
我想到的是
照相機和攝影機的差別

假設一支箭從天空飛過
那照相機會怎麼呈現他
而攝影機會怎麼呈現他

用相機的程式算攝影機的程式
就有連續性的斷面
反過來就有了殘影


以上是我的胡思亂想
當然人的視覺會被欺騙
也表示在不同觀測方式
也會有不同方式的呈現
那也構成不同方式的欺騙方式
引言 使用道具
zxc987456321
王子 | 2018-12-11 18:36:52

很深的一門,感謝
引言 使用道具
jkfmen
威爾斯親王 | 2018-12-13 12:49:50

「其小無內 其大無外」雖然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
但也奇妙地印證了現今的一些科學發現
量子力學的微觀世界~不正是其小無內嗎
窮無邊際的浩瀚宇宙~不也是其大無外嗎
科學家用實驗觀測以邏輯推理
絞盡腦汁探究萬事萬物的根源
最後好像都又回歸到了哲學的原點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8-12-13 17:38:05

jkfmen 發表於 2018-12-13 12:49
「其小無內 其大無外」雖然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
但也奇妙地印證了現今的一些科學發現
量子力學的微 ...

在古希臘時代只有哲學家沒有所謂的科學家,西方科學思想的源頭都是這些哲學家在好奇心驅使之下所作的思考。

中國的老莊思想也是等同於哲學,,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產生了極大影響。

所以一直到現在,博士的學位雖然有分不同的學科,但是都是叫做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簡稱 Ph.D.)。

哲學乃探求萬物之真理,所有的學科都跳不出哲學的範圍!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