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五權南路上最近出現一棟純白色建築物,夜晚時,建築物燈光投影,就像一艘船艦,吸引許多路過民眾駐足拍照,原來這是新蓋好的國立圖書館,整體造價20億,台灣設計師擺脫傳統工法,外觀利用許多曲線和弧面打造,象徵河流串聯,文化傳承,建築物也不再四四方方,施工高難度,連國外設計師都嘆為觀止。
馬路旁這一棟白色建築物實在搶眼,騎士經過眼睛都飄向燈光處,還有這位先生,戴著安全帽也要拍照。民眾:「我們台灣的建築比較少這樣子很流線的。」
從高處往下看,建築物像是一艘船艦,左右兩邊有城市燈光陪襯,氣勢逼人,它其實是台中市新蓋好的圖書館,還在驗收階段,就已經吸引攝影迷來拍照。民眾:「這個造型,它整個白色的,燈光打下來跟一般房子很不一樣。」
圖書館兩面有完全不同的感覺,3D立體圖可以看出,建築物一邊是都市意向,另一邊則偏向綠園道休閒公園,這座圖書館,地下2層、地上5層,總面積1萬2千坪,除了提供市民閱讀、展覽、休閒活動,甚至和德國、法國、美國等在台協會合作,規劃出新移民多元文化區,最特別的,是整個設計團隊都是台灣人,設計和建築師平均只有30多歲,他們突破台灣傳統設計工法,建築物不再四四方方,利用台中兩條河流串聯,變成學海無涯的外觀意象。
設計團隊之一梁建元:「在建築上可以反應台中有兩河文化,交替的關係,後來就可以產生出流動的水平帶狀,和整個光影非常變化多端的皮層現象。」
這個建築由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從大正10年正式開設,到現在也有快有百年了,面對如此有歷史性的建築,建築師用不同的詮釋方法,將過去與現在做一個美麗的銜接。 
環顧四周綠草如茵,建築從中優遊流動,建築設計師在打造的過程中將綠意的意象帶入設計,讓自然與建築之間不是兩條平行線,表達對於環境的尊重與愛護。 建築的設計以水平流動為主題,遠遠的觀看建綠帶就像是一條河流,在河流中緩緩駛入一艘大船,停泊此地,這樣的主題呼應早期因灌溉運河而定居的城市,與現今網路時代中數位潮流中一環的意象。 
建築物的兩邊包含了兩種意象,一邊是呼應城市脈絡,另一邊則是表達出休閒的綠意花園。 設計團隊指出「在建築上可以反應台中有兩河文化,交替的關係,後來就可以產生出流動的水平帶狀,和整個光影非常變化多端的皮層現象」。 
這些弧線設計讓建築的難度大為增加。流動皮層創造空間多樣性利用不同高低、傾斜的水平帶窗外牆,除了引進不同的日光量與戶外景色,也創造了各種閱讀空間的可能性,提供讀者適情適性的閱讀角落。 
在永續發展上大量綠屋頂與景觀降低環境熱能,並透過覆土層內的截水系統回收雨水並再利用。在內部環境控制上,以外牆系統之空氣層,達到隔熱效果,連續水平帶窗引入充足光源,可減少白天使用人工照明的能源,加強節能效果。 
圖書館為地上五層、地下二層建築物,大致分為讀者服務區、會議學習區、公共服務區與行政支援區,機能完整,提供台中市民一個閱讀、交流的美好之地。 
夜晚的圖書館,被柔美的燈光映照出不同的風情,經過的民眾很難不會這般的美景吸引住呀! 建築資訊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 地址:臺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 營業時間:二~六: 9:00~21:00,日: 9:00 ~1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