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9-5-16 15:35:51


(中央社台北16日電)最新更新:2019/05/16 12:56

月幔由何種物質組成,一直是難證實的謎團。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藉由「嫦娥四號」對芬森(FINSEN)隕石撞擊坑「濺射物」的數據分析,證實月幔組成以橄欖石為主的推論。

關於月球早期演化的理論認為,月殼由是岩漿中較輕的斜長石等成分上浮結晶形成,而像橄欖石、輝石等較重的礦物則下沈形成月幔;但此月幔組成理論,迄今未能被具體數據所證實。

有學者提出假設認為,隕石撞擊月球所形成的環形山、猶如一口深鑽井,有可能因為隕石撞穿月殼,進而將月幔的物質成分「濺射」到周邊月面;而最佳檢驗地點是位於月球背面、直徑達2500公里、深13公里,也是最古老的隕石坑:南極-艾特肯盆地(SPA)。

嫦娥四號(CE-4)探測器今年1月3日成功降落SPA的馮卡門隕石坑,此處的月球表面相對平緩有利降落,且不遠處即是芬森小隕石坑,其被撞擊後噴濺外射的物質,有可能散落到這裡。

北京青年報報導,玉兔2號月球車與著陸器分離後,其攜帶的紅外線成像光譜儀獲取到兩個探測點的高品質光譜數據;經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春來所領導的團隊分析發現,與月球正面的玄武岩質光譜吸收特徵存在顯著差異。

分析顯示,馮卡門隕石坑的月壤物質中橄欖石相對含量最高、低鈣輝石次之,僅含有很少量的高鈣輝石;研究團隊認為,此礦物組合是芬森小隕石坑的「濺射物」,源於月幔的深部物質,證實月幔富含橄欖石推論的正確性。

此次研究成果於美東時間5月15日下午,在「自然」(Nature)期刊線上發表,題目「Chang'E-4 initial spect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lunar far-side mantle-derived materials」,由中國國家天文台、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與地球化學所等3單位共同完成。(編輯:林克倫/沈朋達)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hokou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