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國人是否還活在百慕大海底? 目前, 對百慕大之謎的探索正在同對"大西國"遺址的尋找結合起來."大西國"是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在其對話體著作中為後世留下的千古疑案.世世代代的人們曾望洋興歎: 命運悲慘的"大西國"究竟葬身何處水域呢? 相傳9000年前, "西海"中有一塊巨大的陸地, 這就是"大西國"所在的亞特蘭蒂斯大陸.陸上風光秀麗, 物產富饒, 擁有高度發達的文明.人民生活富足, 強大的軍隊威震四方.不料, 一場毀滅性的地震和隨之鋪天蓋地而來的海嘯, 使整塊亞特蘭蒂斯大陸載著都市、寺院、道路、河運以及全體國民, 在一夜之間沉陷海底, 消失在滔天的浪峰洪谷中......盡管柏拉圖關於"大西國"的記述為當代學者所懷疑, 但自本世紀60年代以來, 人們已在百慕大海區的洋底發現了愈來愈多的史前文明遺跡.一門新興的潛水考古學正在醞釀創立當中. 這門新興的學科將以揭開亞特蘭蒂斯古陸的沉沒與藏身之謎為己任.這必將促進人們對百慕大"魔三角"真面目的逐步認識. 1967年, 一位美國飛行員羅伯爾·布盧斯和助手迪米特來·勒皮科夫駕機在百慕大海區的巴哈巴群島一帶低空飛行.突然他們發現比米尼島水面下有一個巨大的長方形物體, 他們馬上拍攝下來.勒皮科夫是法國潛海探險家, 他很快與耶魯大學的瓦朗丁教授聯系, 提出組織一個在比米尼島與周圍島嶼進行水下研究的考察組. 第二年8月, 考察組來到比米尼島水域展開水下考古工作, 陸續獲得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寶貴發現.隨後, 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了對百慕大海底文明遺跡的考察之中.在比米尼島水下, 巨大的石頭建築群靜臥洋底, 它們結構嚴密, 規模宏大, 形狀變化多端.長達1600米的大石牆, 由長4.5米, 寬6米, 高3米的大石塊砌底, 每塊大石至少重25噸.石砌的街道, 還用長方形或多邊形的石頭排列出各種圖案花樣. 一座高42米, 每邊長54米的平頂金字塔, 沉睡在距海面近400米的水下, 另外還發現有碼頭、港口設備遺跡和大理石的雕像.根據巴哈巴群島附近海底石灰巖的分析, 證明它在1.2萬年前曾存在於空氣之中, 也就是說這裡曾經是陸地.古巴島大陸架水域發現了面積約5萬平方米的"水底石頭城", 建築群內有多條街道, 石板鋪路, 石條門框, 石塊雕塑, 甚至還有石板棺材, 是個名副其實的石頭世界.潛水員們發現這座"水底石頭城"遍布貝殼化石, 年代非常古老.此外, 在墨西哥、洪都拉斯沿岸, 都發現有石頭堤圍延伸入海, 消失於洋底.在希斯班尼俄拉海底, 發現大石屋多幢, 其中最大的一幢寬70米, 高25米.在安得羅斯島附近的海面下, 還有一座相當古老的寺廟殘址, 其寬度為25米, 長度為30米. 在百慕大海域最激動人心的發現, 莫過於1978年對海下巨型金字塔的發現了.當時, 國際潛水中心主任羅歇韋率領一部分隊員來到百慕大"魔三角"附近考察, 突然大晴天起了風暴, 海面瞬時間迷霧茫茫, 白光直射天空, 小船已無法控制, 他們只好捨身潛入海裡.當潛入100米深處時, 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的金字塔, 它有兩個大洞, 海水以極快的速度從洞中穿過, 激起海面怒濤狂卷, 水霧飛騰, 工夫不大, 當這一現象消失, 海面又恢復了平靜. 為了搞清楚這座水下金字塔的情況, 美國一批科學家動用先進設備, 再次前往百慕大"魔三角"調查, 經細心測定, 他們發現, 座落在洋底的金字塔高200米, 塔尖距海面100米, 塔的每邊長300米, 建築年代約比埃及金塔早7000年.由於海水太深, 環境復雜, 水下勘察的科學家無法斷定, 該金字塔與大西洋底的其他古建築群是否系同時代的產物.在發現這座巨型水下金字塔的前兩年, 科學家們就在其東面發現有一座金字塔深藏在百慕大海區的底部, 它的塔頂離水面達700米.對大西洋中百慕大海底文明遺址的最新發現是在1989年, 兩名挪威潛水員在"魔三角"的一個水底平原上見到一座古城.他倆用水底攝影機拍下了有關鏡頭, 從中可以看到許多縱橫交錯的道路, 一座座圓房頂的建築物排列道路兩旁, 此外還有競技場及長方形的建築物.它們都保存完好.這兩位挪威人自信發現了柏拉圖所提到的"亞特蘭蒂斯古陸". 這一發現無疑為百慕大水域的海陸變遷史提供了新的證據.圍繞以百慕大海區為中心的種種史前文明遺跡的水下大發現, 科學家們見解不一.有的認為百慕大海域及至遼闊的大西洋中, 確有可能隱藏著沉淪的"亞特蘭蒂斯古陸".有的則不以為然, 因為人們歷代提到的可能會成為"大西國"的沉淪水域已達上百處之多, 也許柏拉圖說的"西海"不是大西洋而是地中海呢.對那些富於想像力的探索者來說, 他們的念頭頗為古怪, 這就是他們居然懷疑"大西國人"是否還活在百慕大海底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