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qxtbeyond
侯爵 | 2020-2-2 21:11:12

本篇最後由 qxtbeyond 於 2020-2-2 21:16 編輯

從19世紀末開始,當中國人在歐美的形象無限趨于負面化之時,卻有一幫美國人,以模仿中國人爲榮~~且聽我細細道來~我是一個很喜歡讀穿越類小說的人。但如果說讓我作爲一個中國人穿越回過去,有一個年代、一個地點,是我絕對不會挑的,那就是19世紀的歐美。從十九世紀中叶開始,數萬華工從福建和廣東兩省出發,飄洋過海來到了太平洋對岸的美國。這是一段可以被稱爲“地獄之旅”的航程,他們需要在海上漂泊2、3個月,“日則並肩疊膝而坐,夜則交股架足而眠”。爲了節省運費,輪船公司把狹小的船艙里塞滿了人,最后留給每個人的空間只有1尺多。他們缺少空氣、陽光,也缺少淡水、食品,許多人因此悶死、渴死、餓死、病死。一趟航程下來,死亡率甚至可以接近65%!


擠在甲板上的中國勞工

而當他們最終“幸運地”踏上了彼岸的土地時,他們的苦難之旅,也不過是暫告了一個段落而已。接下來,他們大多會被派到中央太平洋鐵路的西段工地上,在高強度、高風險的勞動中被榨干最后一絲力氣,最終埋骨他鄉。然而更令人感到憤慨的是,當他們最終在7年的時間里,鋪設完了之前預計要14年才能完成的、1100多公里的鐵路時,幸存者面臨的,仍然酬金微薄、種族歧視和排華浪潮頻起的不公正待遇。但人類社會的矛盾性,也恰恰在這樣一個時期得到了諷刺性的體現。正當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被美國的《排華法案》擋在邊境線上(美國人認爲吃苦耐勞的華工“搶走”了他們的工作崗位,所以推動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禁止中國勞工入境),而剩下已經進入美國的苦力們,繼續在工地上忍受剝削之時,美國的魔術界卻掀起了一股模仿中國魔術師的熱潮。這個熱潮之所以會産生,要拜一位中國魔術師所賜,他就是清末揚名美國及歐洲的中國戲法大師——朱連魁。


朱連魁和他變出的大碗

中國民間雜技與戲法,在明清時期其實進入了一個低潮。由于被統治者視爲難登大雅之堂的事物,所以這一時期極少有類似漢唐時規模的宮廷雜戲表演,戲法主要在民間發展。而正是在這樣的不利條件下,朱連魁用自己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表演功力,硬生生將魔術師送進了宮廷的表演隊伍中。因此日后他在歐美的宣傳單上,往往會寫著“court magician”這兩個單詞,即“皇家魔術師”之意,因爲他確實爲慈禧太后獻過藝。1898年,朱連魁赴美參加在奧馬哈舉辦的泛密西西比博覽會。會上,他的表演技驚四座,一鳴驚人。隨即便有美國的演出經紀人前來找他,希望與他簽訂演出合同。根據當時的排華法案,朱連魁和他的戲班在博覽會結束后就得被送回中國。但在美國人的資助下,他們被證明屬于表演藝人,而非勞工,所以被允許留在了美國。


朱連魁的演出海報

朱連魁擅長表演的魔術,在中國古典戲法中被稱爲“落活”,又稱“大褂出彩”。表演者穿一大褂或者旗袍,手拿斗方布,布在身前一遮掩,可迅速變出各種物品,比如果盤、盛滿米的大碗、里面有金魚在遊動的魚缸等。朱連魁更是把這門技藝推向了巅峰,他能在台上自己一個人變出一桶牛奶,或者裝滿了八九十斤水的玻璃缸,后者上面甚至還有鴨子在遊動。這種迥異于西方當時所有同類表演,且現場沖擊力極其驚人的魔術,自然讓西方的觀衆趨之若鹜,連呼“不可能”、“上帝啊”。


電影《致命魔術》中的那位中國魔術師,便是取材自朱連魁和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他的模仿者

博覽會后的一年時間里,朱連魁在全美各地掀起了一股中國魔術的熱潮。而隨之而來的,便是數不勝數的模仿者了。朱連魁的藝名叫做“金陵福”,用當時的方法音譯做英語則是“Ching Ling Foo”。因此一時之間,美國各地湧現出了名字和舞台形象皆帶有“中國風味”的魔術師,比如Chung Ling Sen,Chung Ling Hee,Chung Ling Fee,Tung Pin Soo, Long Talk Sam, Li Ho Chang, Chin Sun Loo等等等等。

不了解情況的人,在看到上面這張照片的時候,說不定會覺得“這美國人cosplay中國人還做得挺像的”。但我要告訴你一件很驚悚的事:那就是當時所有歐美的觀衆,是真的認爲他是中國人的!有人曾說:“有時候,誰先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第二個來的。”曆史上其實充滿著模仿者把原版pk掉的例子。在朱連魁這里,前來挑戰他“最優秀中國魔術師”地位的人,叫做威廉·艾斯沃茲·羅賓森(William Elsworth Robinson)。當然,當時的西方人是不知道這一點的,他們都以爲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名字叫做“Chung Ling Soo(程連蘇)”的中國魔術師。

程連蘇的演出海報羅賓森自14歲起開始表演魔術,並曾跟隨過當時西方最著名的一些魔術師如哈里·凱勒,亞曆山大·海曼學習。不知爲什麽,他從一開始就缺乏打造自己名氣的自信,而是喜歡借用現有名人的名頭。比如在羅賓森剛出道的時候,德國有位喜歡做阿拉伯風格魔術表演的魔術師,叫做馬克思·奧金格。他給自己起了一個叫做“本·阿里·貝”的阿拉伯藝名。羅賓森有樣學樣,稱自己爲“阿赫邁德·本·阿里”,也做起了和前者極爲類似的表演。好在由于奧金格只在歐洲表演,所以美國的觀衆沒有發現羅賓森“山寨者”的本質。

乍看上去,還真的挺像回事的確實,阿拉伯世界在當時的美國人看來,足夠的神秘,足夠的東方。但在1900年,一扇全新的大門在羅賓森面前打開了。中國!比阿拉伯更神秘,更東方的古老國度!而且當時正好也有個巴黎的經紀人在尋找中國魔術師。爲了能夠接到這份工作,羅賓森馬上山寨了一套朱連魁的節目,然后穿上傳統中國服裝,剃掉胡子,改變發型,留起辮子。爲了讓膚色看上去更黑,他還在臉上擦了油彩。新的節目和新的舞台形象,讓羅賓森順利接到了工作,他的表演也一炮而紅。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雖然他的欺騙手段終歸是不對的,但說到舞台表演,他確實有兩把刷子。在巴黎獲得成功后,他又去了倫敦,同樣大受歡迎。


羅賓森的傳記,封面上有他的真實形象

羅賓森爲自己設計了一個完整的背景故事。他說自己是旅居中國的蘇格蘭傳教士和廣東婦女的孩子,13歲時父母雙亡,于是拜一位叫做“阿和(Arr Hee)”的中國魔術師爲師。他的師傅不僅精通中國傳統幻術,對西方近代魔術也有很深的研究。當師傅死后,“程連蘇”便繼承了他的衣缽,來歐洲將他的魔術發揚光大。羅賓森的角色扮演堪稱是全方位的。他在舞台上幾乎從不說話,最多用蹩腳的口音講兩個短語。他面對記者時也永遠會拉一個名爲“翻譯”,實際上是和他配合的演員在場。他還有一位叫做“Suee Seen”的中國妻子,作爲他舞台上的助手。有趣的地方來了,這個“Suee Seen”也不是中國人。她甚至不是他真正的妻子,而是他的情婦。

家庭照“程連蘇”很快成爲了全歐洲最有名,演出酬勞也最高的藝人之一。不過,在1905年,“李鬼”終于遇到了“李逵”。那一年,同樣在倫敦演出的朱連魁已經發現了這位從節目到身份都是徹頭徹尾冒牌貨的存在。爲了揭穿他,朱連魁在報紙上發出挑戰,要求羅賓森必須表演出至少他二十個魔術里的一半,來證明自己是一個真正的中國魔術師。羅賓森接受了挑戰,也同意了在記者發布會上與朱連魁見面。但是在發布會當天,不知爲何,朱連魁沒有出現。羅賓森于是不戰而勝,名氣再次攀升了一個台階。而這次事件對朱連魁的名望影響很大,使得他最終只在倫敦表演了一個月。而戰勝了他的冒牌貨羅賓森,卻足足演了三個多月。對于西方世界來說,從19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這段時間,實際上是一個科學與迷信並存的年代。那時的人們一方面享受著科技發展所帶來的便利生活,另一方面卻仍然相信著靈魂、魔法的存在。各種與神秘主義相關的魔術表演,比如讀心術表演、催眠、降靈會等都極受歡迎。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人對于東方的哲學、宗教也開始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國魔術師,或者說帶有中國元素的魔術表演之所以會在此時受到追捧,原因便在這里了。那麽,爲什麽朱連魁這位正牌的中國魔術師,反倒會在與羅賓森的競爭中處于下風呢?是真因爲他的魔術表演不如羅賓森麽?恐怕不是的。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于,很多時候,觀衆想看到的,並不是“真貨”,而是“他們所以爲的真貨”。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卓別林隱瞞身份,去參加“卓別林模仿大賽”,結果最終只拿了第三名。這個故事不一定真的發生過,但如果發生了,那卓別林拿不到冠軍的可能性絕對是存在的。因爲大家記住的,並不是卓別林形象的所有細節,而往往只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分。只要參賽者能抓住這一點並加以適當的誇張化,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的道理,當時的西方觀衆腦中,充滿了各種對于亞洲人的偏見和刻板印象。因此,如果要讓他們覺得你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你反倒需要把自己的形象,往他們的標準上靠。羅賓森就做到了這一點。他根本不在乎自己展現的是否是中國人真正的形象。他只會去表演出一個符合西方人心目中“中國人形象”的“中國人”。

比如說,他劇院表演的開場方式,是從舞台上方“從天而降”。降下來的方式並不稀奇,是傳統的“吊威亞”。但他卻會讓自己的辮子朝上立起,就仿佛是空中有種看不見的力量在抓著他的辮子,把他往下放一樣。這種對中國人來說帶有一定侮辱性質的橋段,朱連魁反倒是絕對不會去做的。有意思的是,時至今日,盡管羅賓森的所作所爲,實質上體現的是一種白人對于其他族裔文化的傲慢與偏見,但羅賓森仍然作爲一位評價偏向正面的魔術師,被載入了魔術史冊。他與朱連魁皆被認爲是19世紀末最爲優秀的一批魔術師之一,爲后輩所緬懷。1918年,羅賓森表演了大半輩子的中國人形象,終于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破了功。那一年3月23日,他正在舞台上表演著名的“口接子彈”魔術。沒想到用來表演的道具槍卻在打響的那一刻出了問題,真的把子彈打了出來。胸口中彈的羅賓森,在舞台上,當著全場觀衆的面用完美的美式英語喊道:“上帝啊,出錯了,快降下幕布!”

“接子彈”是羅賓森的拿手好戲,這幅海報下方的小字寫得很有意思。開槍者底下寫的是“被義和團判處死刑”。羅賓森腳下寫的是“槍打不倒”他立即被送往了醫院,但爲時已晚,他于第二天清晨去世。而他死后的屍體解剖,也最終把那個隱藏了許久的秘密公布在了衆人面前。頓時,輿論震動。嗯,感到震驚是正常的,因爲他們中有誰關心過真正的中國人,是什麽樣的嗎?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a062726765
王爵 | 2020-2-3 10:46:30

感謝大大無私地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bear7
侯爵 | 2020-2-27 18:24:07

感謝大大無私的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費波南西
威爾斯親王 | 2020-3-11 09:27:01

感謝大大的分享
奉上感謝愛心一枚

引言 使用道具
a09321441054306
版主 | 2020-3-14 11:27:09

感謝樓主辛苦無私的分享回覆支持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