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angelsky777
威爾斯親王 | 2020-2-6 23:41:15



新冠狀病毒引發種族歧視 連CNN都看不下去

2020/02/05   Jessie Yeung  譯者 / 陳韋綸


新冠狀病毒疫情持續蔓延,但此時擴散的不只是病毒,也在世界各地掀起一波「反中」和「歧視亞洲人」的仇外浪潮。本文作者指出,這種仇外情緒源自西方過去對「黃禍」的刻板印象,是一種古老的種族主義意識形態,但這只會造成不必要的汙名,正如加拿大多倫多市長托利呼籲的,我們應該和華人社群站在一起對抗歧視。

日前,一間法國報紙頭條以斗大字體宣布「黃色警戒」(Yellow Alert),一旁的圖片中,中國婦女正帶著口罩。同一份報紙的另一個報導則以「新黃禍?」(New Yellow Peril)為標題,描述當前武漢冠狀病毒的爆發。

這些頭條立即引發憤怒。讀者控訴報紙措辭無知且冒犯。


在西方國家,「黃禍」是以東亞人民為目標的古老種族主義意識形態。該詞體現最糟糕的反亞洲人恐懼與刻板印象,並自19世紀首批中國移民抵達美國後持續困擾著移民社群。

當時的美國政府宣傳與流行文化,散播極度種族主義且錯誤的中國人形象,將他們描繪為不乾淨、有失文明、道德敗壞且對社會造成威脅的一群人。

在一篇關於亞洲疾病與死亡的報導中再度召喚這個詞彙,看起來欠缺深思熟慮,儼然是公然的種族歧視。









該報立刻道歉並稱自己無意延續「對於亞洲人的種族主義刻板印象」。但是傷害難以輕易地恢復,而該報並非唯一的兇手——隨著冠狀病毒擴散至全球,這僅是反中情緒的最新一波風潮。

這場持續升級的全球健康危機,已經奪走超過2百條人命——全數位於中國,並在全球導致近1萬人感染。(譯註:截至2020年2月5日,全球確診人數已達24,577起,死亡人數494人,其中包含1起菲律賓與1起香港案例)各國當局試圖遏制病毒的同時,也在評估為了避免製造全球恐慌,是否有必要發布警告。

然而,已有跡象顯示恐慌正在發生。商店的口罩搶購一空,人們將自己鎖在家裡。在疫情爆發中心的中國中部,一些人迫切搭乘飛機逃出,無論目的地為何,全球政府則暫停來自中國的航班,並對中國旅客實施管制。

但是恐慌以另一種更為人熟悉的形式出現,古老的種族主義比喻再度浮現,將亞洲人、亞洲的食物與習俗形容為不安全且不受歡迎的。




德國發行量最大的新聞週刊《明鏡》(Der Spiegel)以斗大黃色字體「中國製造」形容新型冠狀病毒。(圖片來源:《明鏡》週刊推特帳號)


恐慌擴散,種族歧視也是

隨著病毒的新聞擴散,許多居住國外的亞洲後裔表示他們被當作移動的病原體對待。

一名居住倫敦並為英國《衛報》工作的華裔英國記者表示,當他在巴士上坐下時,一名男子立即更換座位。

一名華裔馬來西亞社工在本週的倫敦遭遇了相同的經驗。「在我工作的東倫敦學校,一些人詢問我:中國人明知可能帶有病毒,為什麼還要食用奇怪的食物。」

在加拿大,報導指出華裔孩童被霸淩,或在學校被特別指認。在尚未出現冠狀病毒確診案例的紐西蘭,一名新加坡婦女表示自己在購物中心被質問且面臨種族主義的騷擾。

這些案例反映西方國家種族主義的長遠歷史。在黃禍時代,反中恐懼導致中國移民被處以私刑、種族暴力、制度性歧視,甚至是禁止中國移民長達61年之久的《美國排華法案》( Exclusion Act)。

這是為什麼「黃禍」一詞蘊含數世紀以來的創傷,並且引發激烈反應,也是之所以在現代頭條中使用此詞如此令人震驚的原因。


然而此次反中種族主義的擴散範圍已超出西方國家。在越南,餐廳外頭的標語宣布「拒絕中國人進入」。拍下照片的旅客告訴CNN這發生在上週。一間日本商店外頭,也張貼類似標語拒絕中國顧客。

網路上,各地民眾述說蘊含種族歧視的玩笑;當電視節目主持人柯登(James Corden)發布了一張與韓國流行團體BTS的合照,底下民眾推文表示「快報:詹姆士·柯登死於冠狀病毒。」這個玩笑在推特上獲得近2萬5千個讚。





丹麥《日德蘭郵報》(Jyllands-Posten)以「五星病毒旗」諷刺中國製造病毒危害。(圖片來源:法新社)


瞄準中國食物

最廣為流傳的仇外心理形式,或許是關於中國食物的刻板印象,這些敘事通常製造恐懼,而且刻意引發大眾關注。

據信,新的冠狀病毒起源於武漢的海鮮與野味市場,科學家則認為蝙蝠與蛇是可能的病毒載體。雖然野生動物交易存在合法性的問題,疫情爆發導致了對於中國食物的厭惡,這種反感通常帶有種族歧視的色彩,許多人也憤怒指控中國人任意製造潛在的全球性傳染病。

「因為中國人食用蝙蝠、老鼠、蛇等野味,全世界將飽受瘟疫之苦。」一則受歡迎的推特文章表示。

近日冠狀病毒的媒體報導強化了這樣的想法,其中不乏使用誤導的影像或圖片。一個廣為分享的影片中,一名中國旅遊部落客正在食用蝙蝠湯,但這實際上是三年前於太平洋島國帛琉所拍攝,而這道菜在過去也被西方電視節目主持人們所品嚐。

影片及部落客與武漢或是當前疫情爆發無關,但是仍然爆紅,許多西方觀眾在社群媒體上表達驚恐。騷動之大,導致該部落客在上週出面道歉。爆紅的錯誤資訊與不間斷的媒體報導時常忽略的是:在中國,僅有一小群人食用野味。絕大多數人食用的東西也可見於其他地方菜餚,例如豬肉與雞肉。最後,人們喜愛的食物與文化相關——許多西方人厭惡「奇怪」的中國食物,這種敘事本身就是歐洲中心論的。


這並不是說對於中國食物的一切批評都是無效的:該國確實存在對於野生動物交易疏於管制的問題,在過去也曾導致疫情爆發。

2003年,致命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起源於麝貓,牠們在中國南部被視為佳餚。儘管政府已制定措施,限制野生動植物的交易,卻不願採取更積極的作為,非法交易仍在持續。

由於文化上的重要性以及傳統中醫的盛行,要終結這些習俗很困難。許多野生動物被認為具備重要的醫學價值,例如人們認為飲用蛇湯可以治療關節炎,蛇膽則有助於喉嚨痛。

毫無疑問地,更需要被處理的問題是政府如何在傳統與安全管制之間取得平衡。

然而驅動消費這些食物的信仰與習俗已存在數個世紀,並且交融於人們的生活之中,它們無法輕易被消除,特別是外國斥之為原始與不潔。



與華人社群站在一塊

目前我們看到的只是反對東亞僑民的強烈仇外心理的早期跡象——網路上庸俗的笑話,糟糕的頭條,人們在公共場合展現恐懼。如果2003年的SARS是可供參考的範本,這些仇外心理都可能升級為更危險、更直接的種族主義。

2003年疫情爆發時,西方的亞裔人士被當作賤民對待。不乏白人在亞洲同事面前遮臉,以及房地產仲介被告知不要服務亞洲客戶的報導。

亞洲人面臨迫遷威脅,工作機會被取消而未被告知原因,某些亞裔加拿大組織收到明目張膽的仇恨訊息。中國與亞洲企業承受巨大損失;在波士頓,愚人節的惡作劇警告某間餐廳出現了被感染的職員,據說導致該餐廳的業績暴跌7成。

這些都發生在17年前,當時中國正緩慢對外開放。現在它已是新興超級強權,它在一連串近日衝突中的角色——持續的中美貿易戰、圍繞在電信企業華為的安全問題,對於中國在美國及澳洲部署間諜的指控——都意味著相較以往,許多西方人對中國更加猜忌,也更感到緊張。

加上疫情有可能演變為全球流行病,這一波持續升高的歧視只會更醜陋。

僑民社區與地方當局正為此準備,許多人試圖在恐懼升高為歇斯底里之前平息它。在法國,報紙爭議引發社群媒體運動,許多法國華裔居民使用標籤「#JeNeSuisPasUnVirus」(我不是病毒)。






這週,洛杉磯一份確認首起病例的聲明中,地方醫療部門強調,「如果人們沒有呼吸道疾病症狀的話,不應因為其種族、國籍或是近日旅行紀錄被排除在活動之外。」

多倫多公共醫療首長維拉(Eileen de Villa)也警告,關於病毒的錯誤訊息已經製造「針對我們社群中部分成員不必要的汙名。」

「我對此深表關切,卻失望地發現這正在發生」,維拉在上週三的聲明中表示。「歧視是不可接受的。它無濟於事,此外散播錯誤資訊也無法為任何人提供防護。」

多倫多市長托利(John Tory)也在這週對冠狀病毒引發的恐慌表態。「為了與我們的華裔社群一起對抗汙名化與歧視」,他說,「我們不能讓恐懼戰勝我們城市的價值觀。」




新排華浪潮?華人戴口罩嚇壞各族裔

2020年02月05日 06:00





美國各地近日出現華人戴口罩被質問是否從中國回來、是否染病;華裔孩子在學校戴口罩也被質疑排斥。商店排隊結帳,其他族裔遇戴口罩華裔嚇得退出隊伍,Uber和Lyft有司機拒載亞裔。不僅美國,日、韓和東亞、歐洲都出現局部排擠華人的舉動。新冠狀病毒肆虐,怪罪中國「輸出」疫情,使本已對中國戒懼的人更排斥和提防中國人;連海外華裔對從兩岸三地來的同胞都謹慎提防,唯恐被傳染,這股「排華浪潮」暗潮洶湧,方興未艾。

在美國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等華裔密集社區,人群、商場店鋪、學校、公司企業,華裔戴口罩者比比皆是。有些人是提防流感傳染、有些人在防範武漢肺炎,更多人只是心理慰藉,認為戴口罩比較安全。這種心態造成市面上口罩大缺貨,戴口罩對防疫或許有些作用,卻更容易嚇壞其他族裔,對華裔形象卻造成一些衝擊和扭曲。

美聯社報導,中國日益嚴峻的新冠狀病毒疫情,已造成全球憂慮,恐助長世界再一次「反中浪潮」。我們看到美國領先限制中國客入境、各國際航空公司停飛中國航班,民間對華人或亞裔都產生疑慮,甚至歧視,疫情讓人性的醜惡和自利本性顯露無遺。


美國的情況糟糕。華裔中小學生在學校被其他族裔排斥,紐約、洛杉磯發生多起,家長甚至要求學校停課,無視絕多數華裔學生和本地洋人孩子無異,近期並未造訪中國。中國留學生較多的大學校園,一樣人心惶惶,有學生連署要求停課;同學間醞釀反華情緒,人人自危。邁阿密大學因兩名中國返美學生出現疑似肺炎症狀,學校延後籃球比賽;威斯康辛大學兩名中國留學生發燒,被安排隔離;亞利桑那州大一名中國留學生確認罹患武漢肺炎,被校內職員嗆聲。

全美校園氣氛緊張,有學生說,教室內只要有人咳嗽一聲,都引來緊張的目光凝視。休士頓大學越裔學生親耳聽到,白人學生與他一起走出電梯後說鬆了一口氣,誤認他是中國學生、帶病毒。這種幼稚和誤解,使校園環境不如以往和諧,令人不安。

各地民間氣氛也走了樣。西雅圖一位華人戴口罩去好市多(Costco),被店員質問「你們是不是中國來的?」洛杉磯地區華人怕被病毒感染,彼此互躲,很多人避免上華資超市;有人在Costco排隊領藥,親見其他族裔看到華人趕快躲避,寧可等華人離開再重新排隊;戴口罩想防流感或肺炎,卻讓其他族裔感到害怕。非理性反應在全美蔓延,「排華」氣氛滋長,使海外所有華人間接受害。

近日有個新加坡旅行團在澳洲旅行,被禁止登上一座山觀光,理由是他們看來像華人,可能帶病毒。這種荒謬愚昧、不合邏輯心態,引發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面抱不平。他說,疫情是公共衛生事件,不是國家與種族之間的問題,各國得和中國齊心協力,才能克服挑戰。不過,新加坡政府已宣布,過去14天內曾去中國的各國旅客,或持中國護照者都不準入境,和美國做法雷同。


李顯龍說,「只有生病的人得戴口罩,沒病的人不必戴」,美國有些華裔醫師也這樣呼籲公眾。因為口罩缺貨,助長大家恐慌心態,很多人乾脆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餐館等企業生意已受衝擊。

中國因 17年前的SARS和現在武漢疫情,使西方對中國的「東亞病夫」刻板印象死灰復燃。如今中國的國際處境,有如面臨某種孤立。對照美國每年流感常傳染上千萬人,今年有370萬人感染、2000多人死亡,比武漢肺炎嚴重,只是後者死亡率更高。

一片「懼華」氣氛中,美國有一所學校發給師生和家長的信可作參考:每個人都可能生病,所以請不要孤立華人或任何和中國有其他關係的人。你不能歧視病人,因為你的行為可能使生病的人羞愧,以致隱藏病情、更無法保護其他人免受感染。這是「我們」全人類在對抗病毒,不是中國人;危機越升高,大家越需要冷靜、講人道和團結。


相關新聞:

新冠狀病毒》種族歧視伴隨疫情升溫,亞裔學生:公車上的人看到我就換位子...

新冠病毒:法衛生部門與華人協會呼籲停止歧視亞裔族群

【新冠狀病毒】比病毒更快傳遍全球的是仇視與謠言

李顯龍呼籲:排華心態「不合邏輯」 無助於對抗疫情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8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2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