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也無風雨也無晴
威爾斯親王 | 2020-2-8 01:20:17


反中演變成排華?黃種人都長一樣 海外台人也遭殃

TVBS新聞網        2020年2月6日 下午11:38  戴元利 葉俊宏


全球各地共同的敵人應該是新冠狀病毒,不過現在大陸似乎也成了許多國家的眼中釘,除了陸續在香港、南韓、越南、日本出現店家不歡迎陸客的告示外,就連地理上較為靠近的馬來西亞、新加坡也出現反中浪潮,更別說過去就有歧視華人陋習的歐美國家了,然而嚴重的是,就連非大陸籍的亞裔都會被排擠,讓這股排華浪潮成了疫情以外的不定時炸彈。



圖/TVBS



圖/TVBS


法國報紙以黃色警戒為標題,配上大陸婦女戴口罩的照片,另一篇報導更明白寫著「新黃禍」,挑起種族主義,涉嫌煽動仇恨的報導,引發軒然大波。

大陸留學生:「當時我坐巴黎的地鐵然後上了地鐵之後,就是坐在我正對面的旁邊的一位女士,看到我一坐下,然後她就立刻拿圍巾摀住口鼻。」

大陸留學生:「我有一個同學在地鐵上,然後有三個年輕女生就坐到她旁邊,就問她是不是來傳播病毒的,然後說妳是不是蝙蝠啊,然後就很大聲地笑,整節車廂的人都看著她們,但也沒什麼反應。」

法國巴黎的大陸留學生感受到敵意,現在只要有張亞洲人的臉,都可能無法倖免。

旅法台灣人:「因為我們是一群,就大概十幾個台灣人聚集在一起,結果就有一個女士從那個,巴黎市政廳裡面走出來,然後看著我們就大聲地就是有點,一邊嘲笑地說是中國人是中國人,然後就是有一種這邊有病毒,這樣子的感覺。」

前駐紐西蘭代表介文汲:「西方國家本來那裡很多城市,它的種族關係就比較敏感的,那就有比較強烈的這個種族主義甚至排外,尊重人權的文化背景的國家,我想這些事情應該是會有,可是會在一定的範圍限度裡面。」



圖/TVBS


疫病才是共同的敵人,特別在全球經濟緊密連動的年代,中國大陸是福是禍?牽連甚廣。專家分析,2020是十三五計畫最後一年,2021更是共產黨建黨百年,經濟成長要比2010成長一倍的目標,具有重大政治意義,北京當局出手救市勢在必行。

台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大陸)內需相關的產業其實我覺得,我們認為衝擊會非常的大,那我們內部評估,今年第一季中國大陸GDP跌破5%的機率,是非常非常高的,不過跌破5%之後或前後呢,我們覺得中國大陸有很多的刺激政策,應該會對應出台。」

專家點出,中國大陸經濟怎麼走,接下來2月10日復工日將是關鍵,一旦延期或廠房開工後釀成第二波群聚感染,未來的後續效應,不能太樂觀。

台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先前)大家都四散回去,那現在全部集中在工廠裡面,那工廠裡面很多都是密閉式的,如果管理上有稍微閃失的話,可能會造成所謂的群聚感染,那一旦造成群聚感染的話,我們覺得那可能又會對市場,再產生另外一波衝擊喔,所以我們覺得這兩件事情,一定要非常密切去觀察。」

全球恐慌情緒擴大,反中成了宣洩怒氣的出口,卻也讓歧視的病毒更加茁壯,趁虛而入、撕裂人心。



華裔因疫情遭歧視 布碌崙民代:絕不容仇恨行為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2020年2月7日 上午6:09  記者顏潔恩




大陸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僅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華人也因被有心人士看作是「病毒傳染體」而屢遭排斥;布碌崙(布魯克林)多名民選官員聯合華裔維權團體6日舉行記者會,強調絕不容忍任何仇恨歧視行為,一旦發現,必會採取制裁行動,民代也呼籲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民眾致電311投訴。

市議員崔馬克(Mark Treyger)、紀思庭(Justin Brannon)、州眾議員寇頓(William Colton)、州參議員郭納德(Andrew Gounardes)等人,6日在記者會上均對紐約近期發生的亞裔婦女因戴口罩遭歧視、以及校園內傳播針對亞裔學生的敵對言論等行為,表示強烈譴責。

崔馬克表示,華人不該因為「做自己」而遭到歧視,同時也不能因為他們咳嗽、或是來自中國而被另眼相看,「我們絕不容忍任何這樣的仇恨歧視行為,一定會取締執法」;他說,亞裔美國人並不是初來乍到美國的族裔,他們對美國、對紐約都有巨大貢獻,不該因病毒的出現對他們有仇外心理(xenophobia)。

崔馬克說,市府對紐約是否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進度報告是很有效率的,而全市至今未有確診病例,民眾不該自亂陣腳、加劇恐懼;他也鼓勵民眾要對醫療條件保持信心,就算病毒真的入侵紐約也能應對。

寇頓說,感染新冠肺炎出現的徵狀與其他普通流感幾乎相同,而美國現在也處於流感季節,因此勿因他人生病而陷入對方是否患上新冠肺炎的疑慮,生病的民眾也應及時就醫。

紀思庭表示,「比病毒傳播更可怕的是錯誤信息在社區間的傳播」,只會更加分裂社區;民眾應依賴傳統媒體和官方的可靠消息來源,而非社群媒體。

市長辦公室移民事務華裔專員李麗表示,市府對亞裔面臨的歧視事件相當重視,呼籲遭到不公平待遇的民眾撥打311說「Human right」(人權),向工作人員解釋事發經過,市府將採取行動;她說,通常無涉及肢體衝突的歧視行為,較難獲得警方介入,但若在事發時當事者被打、被推倒受傷,就要第一時間報警。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terrybear6268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2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dan1231575885
伯爵 | 2020-2-8 02:15:14

817趕快澄清"我們不是中國人啊"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1515134
侯爵 | 2020-2-8 02:36:06

這算是另類的種族歧視吧
但是也不是不能理解有這樣的狀況
人種之間的臉盲是互相的
互換立場之後也很有可能出現相同的處理方式
所以只能在這段期間多注意自身安全了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angelsky777
威爾斯親王 | 2020-2-8 11:59:51

1515134 發表於 2020-2-8 02:36
這算是另類的種族歧視吧
但是也不是不能理解有這樣的狀況
人種之間的臉盲是互相的


歧視其實一直都存在......

人類社會一直有著黨同伐異與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氛圍......

而至於是選擇向上提升昇華文明的高度與廣度,造就美好與幸福......

抑或是選擇向下沈淪突破底線與下限,成就人性的墮落和黑暗與悲哀......

那是個人的修養與智慧了......

分享和歧視心態與近期新冠狀病毒新聞真正最值得省思的新聞: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多少假新聞趁勢作怪

2020年2月7日 上午7:00

新冠狀病毒的新聞已經不勝枚舉,且從國際社會到各國的疾管中心,幾乎是以每小時的頻率在更新數據與各方「專家說法」,倒也不需要事後諸葛。反倒是這兩天發生的一件小事,引發了一些思考。

事情跟「假新聞」有關,不過,這次倒不是要「一如往常」地責難強國,反而是想反省一下,身處在號稱民主體制又具備言論自由的台灣同胞(我自己),又是如何面對和處理網路資訊的?


「美國武漢撤僑包機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我們都知道新冠狀病毒很嚴重,連世衛組織都不得不宣布升級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事件」(PHEIC),各國也紛紛展開撤僑行動。一篇「美國武漢撤僑包機的故事」在網路上流傳開來,在臉書的朋友圈裡看到有人轉貼,其中不乏某些具有公眾知名度的人物,也在私人訊息裡,收到朋友傳來的分享連結。

該文下半段的主要內容大概是:美國派去武漢,負責撤僑的 747-400 貨機,被部分中國媒體和網友嘲笑過於「寒酸」,然而不知道的是,其實美國會派出貨機,是為了能同時載運大量捐贈的醫療物資,送往疫區,而中國人卻「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實在很要不得。文末,還言情並茂地總結道:

「美國方面從來沒有對為什麼派貨機撤僑這件事做解釋,但萬萬沒想到貨機撤僑被中國的官媒和網民大大嘲弄了一通。美國人能說什麼呢?只有聳聳肩膀⋯⋯災難面前,盡顯人心靈的高尚或卑劣。」


倘若為真,這確實挺發人省思,我也動動手指,在微信朋友圈裡轉載,也私下發送給幾個平常就喜歡針砭時弊的朋友。心機重的我,為避免「敏感」內容被網軍刪除,特別以文字截圖的方式發表,雖說主要用意在於傳播「自以為」有意義且能產生進一步思考的訊息,但也不諱言,另外還有那麼點「看看是否又有玻璃心要碎一地」的無聊。

訊息真真假假,轉貼不過幾秒之間。過了不到 30 分鐘,我就收到短訊,內容是另一篇文章的連結,「美國送來救援物資卻被中國隱瞞不報?又是謠言!」,以及朋友淡淡的一句「你自己看看吧」。

簡而言之,第二篇文章雖出自官方色彩濃厚的環球時報,但論道理,論引據,論分析⋯⋯,都在前一篇文章之上。內容也很簡單,就是用數據告訴你,美國撤僑的貨機,根本沒有攜帶所謂的「防疫物資」,也沒有「⋯⋯在無錫機場降落,清關卸下防疫物資後,再飛武漢撤僑⋯⋯」。根據飛機的註冊代碼 N705CK,很容易可以從公開的管道查到,這台飛機是從美國密西根州起飛後,中轉阿拉斯加加油後抵達首爾,於 1 月 28 日,「直接」從首爾飛抵武漢,根本沒有在無錫降落。至於什麼防疫物資的說法,那完全是另一個獨立事件:物資是由在美華僑募集後捐贈,也不是美國政府主動贈與的。


在沒善盡查證之下便輕易轉發,我儼然成為「假新聞」的幫兇。而這不也正是如今 FB、Line 群組、各大平台氾濫的現象嗎?我們總是站在比較高的立場與姿態,義正嚴辭地指稱大陸網軍、假新聞、官媒充斥著虛假的資訊,或刻意掩蓋那些不好的消息。在很多方面,大陸政府為了維穩與「面子」確實經常如此,但我們自己呢?我們平日裡傳遞來來去去的那些「消息」與「報導」,又有多少沒經過加工?又有多少,是忠於事實且經得起驗證的故事?


針砭時弊無妨,但至少要拿正確且可證的資訊

在當前台灣主流(或者其實不算主流但就比較大聲而已)氛圍下,「黑」中「反」中好像成為某種另類的政治正確。我們確實該就事論事,讓批評與討論在言論自由的保障下暢所欲言,但那是在「倘若為真」的前提下。若消息來源根本有誤,根本是有心變造或刻意強調/掩蓋後的報導,那也不能起到輿論監督與公民參與的作用。充其量,那只是在渲染特定的意識形態、鞏固同溫層厚度之餘,讓餘波擴散至其他中立的角落,經年累月被五花八門地「洗腦」,讓人越難以辨明真偽。再如果,這類大大小小的「花邊新聞」,不斷曝光在媒體平台上,看久了聽多了,很難不被影響,進而一提到「中國」,就難免有些先入為主的預設想法。

這跟當年 K 黨透過教育系統灌輸的黨國思維,在手法上挺像的,只是現在有更多元的數位科技與網路媒介,讓假消息,或半真半假的消息,更容易流竄在各個碎片化的群體之間。

關於包機撤僑,到底美國是不是真的慷慨捐贈物資的事件,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但讓人警惕的,反而是我們常常嘲笑中國人民無法獲知外界的訊息,但身處「外界」的我們,又何嘗認真去了解裡面的訊息?每條訊息背後千絲萬縷的真偽,以及藏在細節後用心險惡的意識操作。

在很多的社群中,你不難看到那些舉凡「中國負面消息」,就群起高潮,相互轉貼,彼此極力附和與取暖,順帶罵一下中國的網友們⋯⋯。他們關心武漢肺炎或許是真,他們有人道主義的考量也或許是真,但他們對中國的極度且不加掩飾的反感,也都是司馬昭之心。針砭時弊無妨,但至少,你要拿正確且可證的資訊,再來長篇大論吧。

不過,所謂言論自由與不自由到底還是有差別的,至少,在「外界」的我,不光是可以接收第一篇文章,也能夠搜尋到第二篇,至於如何判斷、判斷後要用什麼樣客觀的心態去面對(絕對還是有少部分人是完全不想也無法接受任何正面消息與中國連在一起的),那是個人的修養與智慧了。

提供閱聽大眾省思!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