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163 | 回覆: 4 | 跳轉到指定樓層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9-10-19 22:04:31

主持人:親愛的網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召忠說軍事,2009年一開年,世界軍事最熱門的事情莫過於造航母了,新一輪的“航母熱”在全球開始湧動。

英國、法國、美國、俄國、印度等等這些大國都在研發新一代的航空母艦。就在上周,日本新一代航空母艦“日向”號也正是宣告完工並正式服役了,看來航母確實是世界大國都在爭相追捧的極其重要的戰略武器。今天我們非常榮幸的請來了騰訊網的老朋友,軍事專家張召忠教授。張教授您好!
張召忠:您好!大家好!
主持人:剛一開年,新一輪的航母熱就在全球興起了,我們知道您曾經研究過航母,首先我想請您為我們廣大網友介紹一下航母被這麼多國家所追捧,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武器裝備呢?
張召忠:航空母艦是一個大型的武器裝備,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到現在,航空母艦的排水量是所有的武器當中噸位最大的,像美國的尼米茲級的航空母艦的排水量達到10萬噸,一般驅逐艦也就是幾千噸,它的排水量大,噸位大,是一個巨無霸。再一個是它攜載飛機的能力非常強,一般來說,10萬噸的航空母艦會攜帶大約100架到80架的飛機。再一個就是,航空母艦它是艦隊的核心,比方說美國現在有300多艘艦艇,300多艘艦艇在編隊中的編成的模式都圍繞航空母艦為核心,12個航母就編成12個航母戰鬥群,都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來編隊,海軍的兵力結構也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進行編成的。
另外,航空母艦它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一個反映,也是一個大國的像征,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都有航空母艦。任何一個大國也都有航空母艦,除去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以外,像西班牙、意大利、印度這些大國都有航空母艦,包括泰國和我們周邊的日本、韓國這些都有。當然航空母艦和航空母艦不一樣,大的航空母艦10萬噸,小的航空母艦1萬噸,但是不管怎麼說,它成為一個國家強盛的像征,海軍強大的像征,國家綜合實力的高科技實力的反映。航空母艦成為大家追捧的一個焦點。
主持人:它的主要的軍事用途是用於什麼呢?
張召忠:主要的軍事用途就是說,它是陸地和近海沿岸海軍力量向海上方向的延伸,我們知道,陸地機場起飛的戰鬥機由於受作戰半徑的影響,一般三代戰機的作戰半徑是幾百公裡到一千公裡,四代機的作戰半徑大一點。一架飛機如果它的作戰半徑是1000公裡的話,說明是2000公裡的航程,飛過去再飛回來。它飛到1000公裡的時候,最多在那個地方逗留5分鐘,然後趕緊回來,否則它就沒油了。
飛機如果前伸到1000公裡作戰的話,你在那個地方逗留的時間或者是巡航的時間或者是戰鬥的時間就會非常短,如果是航空母艦前出到1000公裡,在那個地方持續作戰,飛機起來以後可以連續作戰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當它降落時,別的飛機又飛起來了。
主持人:等於就是說,飛機巡邏和作戰的時間增加了。
張召忠:這樣就可以遠距離作戰,最主要的就是把陸地的機場延伸到海上遠洋這個方向,這樣從公海遠洋能夠保持持續的作戰能力,能夠保持空中的威力,這是航空母艦主要的威力了。同時,航空母艦還有一些其他的作用,其他的護航艦艇要保護它的安全,像驅逐艦、護衛艦、核潛艇等,一般有四、五艘艦艇來給它護航,還要保證它的安全,形成了不僅是制空還有反艦和反潛這樣的作戰能力。
主持人:剛才您也說了,航空母艦和航空母艦還不一樣,大的有10萬噸級的,小的有1萬噸級的,那航空母艦的分類是按什麼來分?是按噸位分還是有什麼其他的方法?
張召忠:航空母艦的分類很亂很雜,過去有一段時間按照飛行甲板來分,最早的飛行甲板叫做全通式飛行甲板,剛才你講的“日向”號,“日向”就是直通的,從艦尾到艦首就是這麼一個甲板,這叫直通式飛行甲板。直通式甲板它有一個什麼缺點呢?飛機的起飛和降落不能同時進行,要麼起飛都起飛,不能說起飛的時候還要降落。
到了20世紀50年代,就發明了斜角甲板,多出一個角去。這樣飛機在起飛的過程當中也可以降落,起飛和降落同時進行。有一段時間的分類就分成直通式飛行甲板航空母艦,斜角式航空母艦或者是大角式航空母艦。另外二次大戰也有叫做攻擊性航空母艦,有的叫護航航空母艦。還有的按動力分,叫做常規動力或者是核動力航空母艦。
這個分法很多,但是我個人傾向於根據目前的,其實我自己對這個分類也有所調整,我分重、中、輕三種,6萬噸到10萬噸為重型的,4、5萬噸為中型的,2萬噸以下為輕型的,現在世界上航空母艦一共有20多艘,美國占了一大半,從這個現狀來看,我現在把它分成大中小三類,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在這三個之外還有一個超級航母,它已經不能歸到這些類了,它太龐大了,10萬多噸、11萬噸,現在美國造的福特級滿載能夠達到的11萬噸,屬於超級航空母艦,5萬噸到6萬噸叫大型航空母艦,大型的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還有4萬噸、3萬噸屬於中型的,像法國的戴高樂號。還有俄羅斯賣給印度的“戈爾什科夫”號是3700噸,其他還有兩個姊妹,在中國天津有一艘叫基輔號,深圳有一艘叫“明斯克號”,這都屬於中型航空母艦。
印度准備造的這艘航母也是3萬多噸到4萬多噸,屬於中型航空母艦,再下來就是輕型的了,輕型的一般是在2萬噸以下,這裡比較大的,到2萬噸左右的,有英國的無敵級,“無敵”、“皇家方舟”這一類的都是兩萬噸左右的,還有日本剛服役的 “日向”號,是18000噸滿載排水量,標准排水量13500噸。接下來小一點的就是像韓國的“獨島號”航空母艦,泰國的輕型航空母艦,意大利的“加裡波第”,西班牙是“阿斯圖裡亞斯王子”號,基本上這些都是屬於輕型的了,1萬噸左右,不到2萬噸。
主持人:我想不管您說的大、中還是輕型,航空母艦的基本組成結構都是大同小異的吧?我想請您幫我們介紹一下它由哪些系統組成?
張召忠:“日向”號航空母艦是這樣的,它現在有很多的稱呼,一開始有人管它叫准航母,它立項的時候叫16DDH,16就是平成16年,2004年開始建造的,DDH就是驅逐艦,美國和日本早期把它作為航母型驅逐艦來立項的,但是到這個艦艇出來之後,我們看到日本自己說它是航母型護衛艦,是這麼一個定性。
但是我個人認為,作為一個航空母艦有這麼幾個判斷的標准,一是它有飛行甲板,飛行甲板有兩種,一種是直通式的飛行甲板,直通式的飛行甲板主要是用來起降直升機或者是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垂直短距起降飛機過去有俄羅斯的“雅克38”“鐵匠”,英國的“無敵”號上載的“海鷂”飛機,還有現在的美國裝備的第四代戰鬥機F-35,F-35也具有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能力,這些都可以在直通式飛行甲板上降落。
另外的飛行甲板就是斜角飛行甲板,斜角飛行甲板是裝四個彈射器的,一般的直飛式都不裝彈射器,美國的都是斜角甲板,大甲板。斜角甲板裝四座彈射器可以同時彈射四架飛機。斜角甲板這個主要是彈射十幾噸到三四十噸的飛機,飛行甲板這是判斷航空母艦的一個關鍵性的因素,你一看樣子就是。“日向”一看全都是飛行甲板,這肯定就是航母。
第二個就是光有直通式飛行甲板還不行,還得看它有沒有機庫,還需要有升降機,升降機把甲板上的飛機和直升機降到機庫裡去,為什麼有機庫呢?因為航空母艦在海上航行的時候受到海上鹽霧的侵襲很容易鏽蝕。咱們到海邊都喜歡買海景房,海景房也很貴,你買的時候很高興,但是住一年兩年就發現窗子哪兒全鏽了,因為海邊鹽霧的侵蝕非常厲害。如果飛機不放在機庫裡,老停在上甲板,照個相可以,作個戰可以,如果平時老放著那很快就會鏽蝕了,所以一定要有機庫。這個機庫一般要占兩層到三層甲板,是非常占空間的,因為飛機本身就很大,所以說海軍的艦載機機翼都要折疊起來,把它放到機庫裡頭。有沒有機庫或者是機庫有多大,這是衡量航空母艦的很重要的標志。比方說有的航母,像美國的航母,100架飛機那得多大的機庫,首都機場要是100架飛機得多大的地方,放在航母的機庫中,需要通過升降機的電梯上下運,要有升降機,要有電梯,這個電梯是讓飛機坐的,飛機從平台上移到電梯上,從電梯上進入機庫,這又是一個判據。
第三個判據是它必須有航空指揮系統,就是飛機的調度,空域的管理,起飛和降落的指揮,飛行員的控制,艦上有另外一種編制,就是航空部門還有飛行員這一套系統,所以基本的判據就是這三個,如果說滿足這三個就是航空母艦。
主持人:航空母艦從二戰開始到現在發展這麼多年了,各個大國也都曾經擁有和仍在擁有航空母艦,那麼航空母艦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這些大國還要再繼續研發新型的航母,從技術上來講,航母還有哪些突破?還能有哪些發展的空間呢?
張召忠: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因為隨著新軍事革命的推動,有一段時間大家都說航空母艦過時了,美國就感覺很有危機感,因為其他的國家也在造航空母艦,美國就想如何讓航空母艦進行推陳出新,把軍事變革的一些事情,信息化的一些事情都融合到航母中來。現在大家看到比較新的是美國的“福特號”航空母艦,現在正在建造,這艘航空母艦和以前的航空母艦相比有一些新的系統,一個就是它的推進裝置改用電力推進,這是一個很大的一個改進。再一個改進就是它的蒸汽彈射器系統全部不再用了。
蒸汽彈射器系統,我們都知道這是英國的專利,然後被美國買了去,美國的航空母艦一直使用蒸汽彈射器。蒸汽彈射器是一個很古老,很傳統的老的機械化的一套系統,很復雜,但是很有用,這個東西其他國家都想學。比方說後來法國在建造中型航空母艦的時候,它曾經跟美國談過,希望美國提供蒸汽彈射器,但是美國不提供,因為它在軍事上不服從北約領導,美國沒有給它。最後俄羅斯在20世紀90年代研制航空母艦的時候就組織研究了十幾年,沒有破解蒸汽彈射器的技術,最後俄羅斯也沒有搞出來,最後沒有辦法就利用躍升滑降甲板技術,使用米格-29或者蘇-33艦載機,通過增大艦載機的推重比起飛。
實際上這麼多國家都在著急,發展航空母艦沒有蒸汽彈射器。美國這時卻說我不要了,我現在要搞新的玩藝兒,他搞電磁彈射器,電磁彈射器是利用電磁技術,電生磁、磁生電,電磁感應,利用電磁感應技術。電磁彈射器和蒸汽彈射器相比有什麼最大的好處呢?最大的好處就是原來的蒸汽彈射器只能彈射重的飛機,比方說十幾噸的飛機,但是它不能夠彈射幾噸重的或者是幾百公斤的這種小飛機了,只能彈射大家伙。“福特號”航空母艦改成電磁彈射以後能夠彈射小飛機,還有無人機。為什麼要進行改進呢?福特號再有幾年就服役了,服役開始美國的航空母艦將進行重大的改進,有人駕駛的戰鬥機要大幅度減少,起碼要減少24架,減少兩個中隊,要增加兩個無人駕駛的飛機中隊,這樣無人的飛機要通過小的電磁彈射器彈射出去,電磁彈射器世界上沒有,這是美國首創的。
另外美國利用航空母艦作為一個大的指揮平台用來聯合作戰,這也是一個很新的創舉,噸位還是十萬噸以上,造價比以前高了,美國在造“企業號”和“尼米茲號”當時的造價是34億美元,“福特號”的造價是100億美元左右,將來可能要到110億美元,這是非常非常昂貴的。
主持人:剛才您也說了,100多億美元確實是一個非常昂貴的數字,現在世界上處於全球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制造航空母艦又是一個費錢費力費人工的一個事情,為什麼這麼多國家還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要研發新的航母?它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
張召忠:前兩天國防部長梁光烈上將和日本國防大臣在談話過程當中就透露了中國要發展航空母艦的消息,透露出來之後,有關鋼鐵板塊的股票就上升了,說明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如果發生戰爭,如果造航空母艦,如果發展武器裝備都會大量的拉動內需,而不是相反。我是需要投入,但是你想想它能拉動鋼鐵產業。
主持人:其實是一個刺激經濟增長的一個方式。
張召忠:它是刺激經濟增長,越打仗越刺激經濟增長,打仗拉動需求,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讓人們從頹廢中馬上振奮起來,所以說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如果說有戰爭,有武器裝備的發展,武器裝備的建設會拉動經濟,會帶動大量的上游的和下游的一些企業,一個航空母艦至少有上萬家企業配套生產各種各樣的東西。所以說它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一個措施。
主持人: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目前還沒有航母,但是中國周邊的這些國家,像日本、韓國、印度、泰國等等都已經很早就擁有了航母了,這些國家擁有了航母以後對中國有一個什麼樣的影響?以及他們這些國家擁有航母的大概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張召忠:大約1985年的時候,當時廣東省中山市拆船公司從澳大利亞買了一艘“墨爾本號”的退役航空母艦,根據合同的要求,這艘航空母艦在拖到中山市以後被拆除煉鋼。當時我就到這個航母上看了一下,之前我沒有見過航母,那個時候我還很年輕,不像現在已經很老了,我去了以後,在那個地方呆了一段時間,所以我了解了航空母艦所有的技術原理,它的結構,哪個地方的功能是干什麼的,從那個時候開始就一直研究世界各國的航空母艦。
那個時候我們就想,我們這一代軍人應該建造我們自己的航空母艦,那個時候日本還沒有想造航空母艦,從那個時候開始,外國人關於中國造航母的消息就經常說了。一開始說,中國的航母1993年要服役,中國的航母2003年要服役,就一直說中國的航母,說到現在。但是我們的航母畢竟還沒有服役。國防部長梁光烈說中國可能以後會要造的,這次兩會期間也有不少海軍將領在說這個事情,但是畢竟現在沒服役。
你看看,我們說了這麼多年,周邊的這些國家它著急了,它以為我們真在搞,結果他們全搶著搞,首先是印度。80年代那個時候,印度還沒有自己造航空母艦的構想,一開始,他是想造兩萬噸的,換了國防部長以後又說印度這麼大的國家怎麼才造兩萬噸的,將來中國造的話有可能造大的,我們怎麼能搞兩萬噸的呢?把那個推翻了,搞4萬噸的,正在他想搞4萬噸的時候,俄羅斯來勸他,說你搞4萬噸的就不要造了,我那兒正好有一艘,我送給你算了。印度說,你送給我,有這好事嗎?俄羅斯說造航母很難的,你看你要造這麼大的航母,6000噸以上的造船廠都沒有,印度一想也是,兩手准備,准備自己造自己的航空母艦,
既然俄羅斯要送給它,那就送吧,俄羅斯說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我就賺你一個裝修錢,裝修錢得多少呢?第一筆就簽了10億美元,在俄羅斯的北德文斯克造船廠,多長時間能搞完?說是4年。去年印度去了一些軍官去接那個航母,到哪兒一看剛開工,說怎麼回事,俄羅斯說這不行,10億根本拿不下來,你再掏12億美元,再加4年的時間,那就到2012年服役,10億美元加12億美元這成了22億美元了,印度就感覺很傷心,本來想自己造一個,也差不多該弄出來了,讓我們2004年也自己造的話也差不多服役了,結果花了22億美元了,今年又漲了7億,成了29億美元了,這還沒試航,一試航又要花5億,最終至少34億美元,還弄了一個二手貨,美國34億美元就搞了一個尼米茲了。印度就感覺是一個雞肋,扔了也很可惜,但是吃了也沒有什麼。
我們周邊的一個國家日本的“日向”號服役了,日本的“日向”完全就是瞄著中國,中國要造航空母艦了,我有威脅了,我得造航母,我們早就想了,但是我們沒有實質性的搞,結果它搞得很快,它是2004年開工建造的,日本這一點我感覺很佩服它的,不到5年的功夫就搞出來了。人家2004年就說我這個航母什麼時間下水,2007年下水,2009年3月份服役,到了2009年3月份就真的服役了,很厲害,而且第二艘2011年服役。這些周邊的國家都活動起來了,連韓國都搞了一個獨島號航母,這樣的話,中國如果不加快自己的航母的發展的計劃,周邊的形勢對中國是不利的。
主持人:國防科工委的一次新聞發布會,發言人說中國具備了造航空母艦的能力,但是具體什麼時候造還在研究,目前還沒有確定。您認為中國具備了哪些能夠造出航母的能力呢?
張召忠:關於航空母艦什麼時候造,造多少噸,造多少艘,這是我們國家權威部門會發布的,因為這目前涉及到國家機密,但是你問的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制造航空母艦它涉及到哪些能力,首先第一個是政治上有沒有條件,政治上有沒有條件呢?比方說日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最多的時候擁有27艘航空母艦,27艘全部被美國干掉了,全部擊沉了,美國在最後一次萊特灣大海戰的時候一次出動100多艘航母,上千架飛機來攻擊日本航母。日本有沒有能力造航母,它有,你給它兩年三年時間就能夠搞一個4萬噸的來,但是它受政治上的限制,它政治上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首先是和平憲法,日本以國家的名義永遠放棄戰爭,不能擁有陸海空三軍,不能擁有進攻性武器,除非它修改憲法。另外政治上美國在日本駐軍,你要搞大型的航母,美國先不干,中國也不允許,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人們都會阻止這個事情。中國就不存在這個事,我想干什麼你管不著,政治上中國上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這一點中國是有利的。
然後是經濟上。這次日本的航母是花了1200億日元,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大約92億人民幣左右,咱們對比這個價格,我們國家今年和明年將會拿出4萬億人民幣來刺激經濟,你說這個錢已經不存在問題了。現在很多人,我原來在海軍工作的時候也有很多人要自己捐錢,中國一個人捐10塊錢我們也能夠造航母的,捐錢這個事情我想就不必要了,我們國家現在還不至於讓大家捐錢造航母,如果是戰爭狀態的話有可能,和平時期我們有這個財力,我們有這個能力,我們中國的GDP的增長這些年一直是非常快的,8%、9%,有的時候是兩位數,今年還是6%到8%,我想財力上不存在問題。那就是政治上可行,經濟上有錢。
第三個就是軍事上需要。你要不要搞這個玩藝兒,你像有的國家我感覺就沒有太大的必要發展航母,比方說朝鮮,朝鮮就那點海域,它發展航空母艦干什麼呢?它就沒有必要發展。但是中國它是這樣的,中國的東海和黃海還好一些,但是南海,從海南島出發到曾母暗沙,到中國最南端的海疆線要有2000公裡到2500公裡,這太遠了。守衛我們的海疆線這個範圍以及專屬經濟區這個範圍這就是很大的任務,沒有大的艦艇是不行的。
比方說在南沙群島那個地方作戰,我們最先進的戰鬥機作戰半徑都很難到達那個地方,你怎麼辦呢?你飛過去趕緊掉頭再回來,在那兒干不了事,所以說要發展航母。那個地方如果長期有一艘、兩艘航母的話,我軍就能夠在南沙長時間作戰。還有一個問題是要想御敵於國門之外,這就必須要有一定的防御縱深,沒有一定的防御縱深,讓別人堵在你的家門口就沒有戰略威懾力。比方說釣魚島的安全,舉個例子,必須把我們的艦隊擺在釣魚島以東大約1000公裡,這個才有安全感,要想保證我沿海城市的安全,上海、天津、北京的安全必須有航空母艦在距上海、北京、天津以外至少1000公裡到1500公裡這樣的區域才能保證安全。否則的話,外國導彈的射程2000多公裡,關島這個地方到上海2000多公裡,如果說我國沒有部署軍事力量在第一島鏈和關島之間,我們就沒有一個安全的防御縱深,軍事上是需求的。我國發展航空母艦絕不是把我們的航空母艦部署在太平洋,跟美國、日本打仗,部署在印度洋跟印度打仗,不會是這樣的,我們國家是防御型的國家,目的是看好我們的家門口,如果條件可能的話,擴展一下縱深,是為了留下更大的安全空間,無非就是這樣。不會到其他的海域去。這是第三個要素,軍事上的需要。
第四個就是技術上可行。航空母艦的技術可以說分為三大類,一大類就是傳統的造船技術,航空母艦有很多技術是和平常的造船造軍艦技術通用的,各層甲板的分布,焊接的工藝還有造船用的鋼鐵,傳統的機電這些都跟一般的造船一樣,我們自己造潛艇,造核潛艇,我們造商船已經能夠造到10萬噸,20萬噸,造船一點兒問題沒有,這個技術是完全可以的。造船技術這一塊是沒有問題,還有一塊是涉及航空母艦的專用的技術,這是一個問題,這是航空母艦的關鍵技術,關鍵技術包括什麼呢?包括在航空母艦上戰機的彈射和起飛,要有蒸汽彈射器,這是一個關鍵技術,比較制約中國,俄羅斯也搞不出來,法國也搞不出來,法國最後自行研制的,美國也不給它,這是一個關鍵技術,要麼你研制彈射器,要麼就采用別的方式。
主持人:現在好像只有美國擁有這個。
張召忠:要麼你采取別的方式起飛,這是一個關鍵技術,還有阻攔索的技術,阻攔索就是有四道大約大拇指這麼粗的鋼纜,大約半米高,安裝在航母尾部。飛機著陸的時候用尾鉤勾住任何一個阻攔鎖就能攔截,使飛機平穩停下來。飛機在地面上降落能放減速傘,在海上就靠阻攔索。我到航母上看,這個索兩端是若干齒輪,根據這個齒輪結構的原理,就是小齒輪帶動大齒輪,不同的齒輪變換就吸收了飛機降落向前滑行的能量了,這是一個非常高的難度,這個事情搞不好也不行。比方說“庫茲聶佐夫”號前兩年在訓練的時候,一架飛機可能是蘇33,蘇33起飛很正常,不用彈射器,蘇33起飛以後繞了一圈回來,回來以後成功的勾住了四個阻攔鎖當中的一根,然後順利地平穩地停在甲板上,停住之後,飛行員以為停好了,就把發動機關了,就在這個時候阻攔鎖斷了。斷了以後飛機還有一點點慣性,就像汽車停在坡上,發動機停了但是忘了拉手剎了,還有一個往前的慣性,就看見這個飛機慢慢慢慢掉海裡了。我從研究航母開始,就沒有發現過阻攔鎖斷的,所以這個阻攔鎖,俄羅斯都弄不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術。還有飛機著艦,因為航空母艦在海上是不平穩的,如果說航空母艦大一點還可以,大一些就晃得小一些。晃有兩種,一個是橫搖,一個是縱搖,甲板上要有燈光,要有助降系統,這一套對中國來說也是新的,中國歷史上沒有研制過航母,所以我們沒有這種技術,這些對我們是一個挑戰。但是這些東西我想對於中國人來講並不是什麼最難的,這幾個是能夠克服的,這是第二個關於航母的特種設備。
第三個就是電子設備,電子設備這些我們不成問題,電子系統、雷達、聲納、導航、通信、電子戰,因為其他艦艇上都有我們移植過來就行。
主持人:我們知道航母不是一個單打獨鬥的系統,它需要其他的船只進行輔助和護衛,我們國家目前這些輔助護衛艦艇的發展能否適應未來的航母呢?
張召忠:我們這次去索馬裡護航的艦艇171艦,被稱為神盾。衡量一個艦艇大約有幾個要素,一個是它的排水量,排水量是不是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我們這幾年建的艦艇都在6000噸到7000噸左右,這個排水量是和美國、俄羅斯一個水平的。俄羅斯這些年落後了,基本上日本、韓國,他們是走在前頭,尤其是日本、韓國比英、法、意大利都要走得快,非常厲害,這些年韓國和日本像金剛級、世宗大王這些都非常厲害,一個是看它的排水量,它的大小。第二個就是看艦的艦形,這個艦是不是有隱身,它的外形的設計是不是比較現代,艦上是不是全封閉。還有一個是艦上一般的武器配備,武器配備主要是看它有沒有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是衡量艦艇非常重要的標准,像韓國和日本的艦艇都采用美國的MK-41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日本的“日向”也裝了MK-41,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應該說90年代以後建戰艦都有,日本、韓國他們都有。
還有一個是看雷達,過去的雷達是機械掃描的,來回轉的,現在雷達是死的,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還有看這個艦艇是不是能夠攜帶一架到兩架的直升機,還有直升機庫。電子方面看它能不能有數據鏈,進行編隊的通信和指揮控制,所有我說的這些要素我們新造的艦艇全具備。那就是說,我們的艦艇已經具備21世紀世界發達國家先進艦艇所具備的水平,但是俄羅斯不行。俄羅斯的艦艇遠遠落後於剛才我所講的這些東西,它沒有這些條件。你比方說,俄羅斯艦艇把各種設備亂七八糟都排放在甲板上,滿得要命,特別難看。現在西方艦艇包括我們國家造的艦艇非常整潔,是全封閉的,有什麼設備你看不到。像隱身的艦艇,瑞典的艦艇連炮都不露在外面。我們國家的艦艇現在應該說比俄羅斯的艦艇要先進不少,俄羅斯的水平很好,但是它的勁沒有用在這個方面,下一步俄羅斯也想發展,也想造航母,想造六艘航母,俄羅斯的技術也有這個傳統,但是這幾年有點落伍了。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艦載機是航空母艦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武器,剛才您也說了,我們國家已經擁有了制造航母的能力,那麼在艦載機這方面,我國是否具有制造和發展的潛力呢?
張召忠:我現在還想不出我們的艦載機中有適合上航母的艦載機,最先進的就是“殲10”,“殲10”因為是腹部進氣,它可能會影響降落,所以說艦載機是影響航母發展的一個關鍵性的技術,具體中國如果發展航母的話,那麼航母的艦載機采取一種什麼樣的方式是個問題。說到艦載機在航母上的起降,一般的戰鬥機在地面上起降要兩千米到五千米的跑道,航空母艦上的跑道只有兩三百米,還不能都給你跑,你真正能夠起飛使用的也就100多米、200多米。飛機要在200米起飛,它要求發動機的推力和功率要非常大,瞬間爆發的推力要非常大,而且飛機不能太重。俄羅斯的“米格29”,它的起飛重量在15到16噸,15到16噸是什麼概念呢?例如,日本“日向”上面載的CH-53超級種馬直升機的重量應該在23到25噸,就是說“日向”的一架直升機的重量都比俄羅斯“米格29”艦載機的重量重出10噸去,你想想它還有什麼戰鬥力,你像鳥似的飛著好玩可以,但是你飛出去打不了仗。它就是這麼大重量,這是一個問題。但是俄羅斯的蘇33還是不錯。
主持人:中國沒有航母,相應也就沒有航母的指揮官或者是航母官兵,我想這些航母上作戰的官兵,對他們肯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對於這些官兵的培養、培訓,都需要哪些過程?大概培養出一名合格的航母指揮官需要多長時間?
張召忠:從美國來講,培養航母的指揮官通常是這樣的,航空母艦的艦長一般第一個要素就是,你必須是航空母艦艦載機的飛行員,美國的航母艦長全都是飛行員出身,一般是飛戰鬥機的,比方說杜魯門號的飛行員,他的成長簡歷我了解過,他曾經飛過F-14、A-6、A-7、F/A-18都飛過,是一個優秀的飛行員,飛到一定程度就安排他到一個中級的飛行學校去當飛行教官,當了一段飛行教官感覺他教得不錯,就當飛行教研主任,再接下來在飛行學校裡當校長,是中校。從他自己駕飛機一直到培訓別人,怎麼樣給別人講解怎麼開飛機,然後到飛行學院的院長,在個時候就讓他到地方的一所大學就學核動力,什麼意思呢?這是往艦長上面培養,你光會飛不行,你光訓練別人飛不行,你光知道飛機的原理不行,你還要知道航空母艦上的核動力,因為核動力非常重要,就是動力、機電,維修、損害管理、損害保障,艦艇總體這一套系統就全都知道了。因為航母上面有2500個水密艙,相鄰幾個艙進水以後,采取措施得當是不會沉的,這一套措施都要學。動力、損害管制,艦艇上的維修保養,整個的機械電子電路等所有的都要學。這是艦長需要掌握的。
到第三個階段以後,畢了業沒有讓他當艦長,讓他到大西洋艦隊當參謀,為什麼要當參謀呢?要熟悉艦隊以上的指揮作戰流程。當參謀跟著首長學習,進行戰法的創新,理論的創新,學習聯合作戰,不同軍兵種的聯合作戰,學這些,這個期間他這個人參與了一些作戰行動,這個完了之後又沒有讓他當艦長,讓他到海軍戰略小組,學習一年戰略研究,畢業之後讓他當航空母艦的副艦長,副艦長不管作戰的,負責吃喝拉撒睡,管人的,就管這些東西。在航空母艦當了一年的副艦長,然後讓他到兩棲艦艇上當艦長,兩棲艦艇是配合航空母艦作戰的,最後才讓他當了航空母艦的艦長,當時是上校。這個人我研究了他的經歷,他基本上是這樣。
美國的太平洋總部司令又換了,我發現美國的太平洋總部歷任海軍司令無一例外都曾經是航空母艦的艦載機飛行員,而且至少飛行3000小時以上,比方說是***。接下來是基廷,麥凱恩也是飛行員,老布什原來也是飛行員,美國的航母艦載機飛行員是一個艦長成長的基礎。美國航空母艦艦長的成長歷程對於中國未來航空母艦艦長的培養是一種很好的參照,但是我們不一定有它這麼復雜了,但是這個路線應該是大致差不多的。
主持人:有一種觀點說航母是海上“漂浮的活棺材”,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有沒有更好的戰術和方法打擊航母?
張召忠:航母是海上“浮動棺材”是赫魯曉夫說的,他說的背景是50、60年代赫魯曉夫當政的時候,美蘇處於一種核大戰的狀態下,美國正在建造美國號航空母艦,當美國號航空母艦造了一半的時候,空軍就發起了一場運動,說航空母艦沒有用,美國號6、7萬噸,搞這麼大的一個東西在海上像浮動的棺材一樣,蘇聯一枚核導彈就給你搞沉了,我用這個錢還不如發展戰略轟炸機,或者是搞陸基的洲際導彈那就更省事,直接把核武器就發射出去了。美國總統感覺有道理,說這樣吧,以後海軍不要造航母了,美國號就停下來了,把停下來的航空母艦的錢用來發展空軍的戰略轟炸機B-52,就開始造這個玩藝兒。這個事就造成空軍特別樂,錢全部弄來發展空軍了,海軍就停了,海軍的將領就據理力爭,說怎麼回事,這個航母還是有用的。海軍的將領說航母有用,他在國會裡沒有什麼聲音。海軍不用說了,航空母艦是肯定不造了,現在就是發展飛機,發展陸基的洲際導彈。當時有很多笑話,連陸軍也要發展核武器,陸軍說不能空軍發展,我們也要發展,它發展加農炮,加農炮上發射核彈頭,最後發現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傻的一個東西,加農炮的射程只有30公裡,把敵人殺死的同時自己也死了。在這種情況下,赫魯曉夫就說航空母艦沒用,這是一個“浮動棺材”,所以說蘇聯不要發展航空母艦,這是在特定情況下。
但是以後你再看,美國當時說不發展,以後比誰發展都凶,從6萬造到10萬,越造越多,當時前蘇聯說航母是浮動的棺材,最後它也造了七艘,現在剩了一艘,但畢竟造出來了,都服役了。什麼東西都是有優點和缺點,航空母艦的優點就是在海上是一個浮動的機場,是海軍兵力結構的核心,能夠快速的形成戰鬥能力,而且有制空制海的戰鬥能力。換一句話,如果是真是打核戰爭,確實核炸彈也很容易把它摧毀,而且潛艇也很容易把它摧毀,這些都是它的弱點,航母一個是怕核武器,一個是怕核潛艇。但是不用這些東西的話,你打航母很難。
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日本的航母基本上被美國干掉了。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航母沒有一艘沉過,沒有一艘國家沒有說航空母艦被打沉了,當然也沒有大規模的戰爭,戰爭也有,越南戰爭、朝鮮戰爭,但是不足以把美國的航空母艦打掉。在和平時期,基本上危機和衝突比較多,航空母艦還是威懾力比較大,從這個角度來講,航空母艦還是威懾力度最強的一種武器裝備。
主持人:國防部長梁光烈說過,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但是現在中國還沒有航母的時候,各個國家,各個媒體已經開始猜測中國的航母,包括有一些“中國威脅論”的論調,如果將來有一天,中國真正有了自己的航母,那麼世界各國的呼聲和媒體的反響您預測一下將會是什麼樣的呢?
張召忠:1985年我們剛開始學習什麼叫航母,參觀人家的航母怎麼做,別的人就說我們要造航母,我們到現在航母還沒有服役呢?我們周邊的航母都服役了,這究竟是誰威脅誰呢?我們原來僅僅是有一個造航母想法,外國就說中國要發展航母了,就開始打壓中國,他們把中國妖魔化,產生了一個巨大的“中國威脅論”,結果帶動了他們自己的航母發展,帶動了印度航母的發展,帶動了韓國航母的發展,它們的航母都服役了。而中國的航母現在還沒有服役,所以我想中國的航母服役之後也對他們造成不了很大的影響。
中國這個國家它不是外向型的侵略國家,鄭和下西洋足跡遍布37個國家,當時的鄭和寶船有幾千噸,上萬噸,我們有這種大船的時候,周圍小國全是搖著櫓仰著頭看我們,中國再造航母也不如美國的大,也不可能出現那種超級航母。有一段時間有人說中國應該造大航母,我寫了一篇文章,中國不會造超級航母,好多人說你反對發展航母,我說航母我都研究這麼多年了,我反對航母干什麼?十多萬噸的超級航母那個東西只有美國能搞,別的國家一時半會兒都搞不了。但是對於中國、印度,其他這些國家來講,發展中型的頂多是大型的航母是比較合適的。
主持人:由於時間關系,今天就到這兒,謝謝張教授。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pkeixmiri
男爵 | 2009-10-23 12:37:35

{:3_264:}感謝分享 看看
引言 使用道具
dcxxz
準男爵 | 2009-10-24 22:43:30

中国成功研制出“航公”,美国大惊失色撤回了所有航母。



据美国卫星最新观察,中国于2009年1月1日成功研制出新一代航母克星---“航公”!



顿时美国上下一片哀叹,惊呼航母只能在领海当游船使用,美国的航母霸业告终。



据情报部门透露,“航公”由生铁和低碳钢制造,全重10万吨,没有任何电子设备,因此具备极强的抗干扰能力,照明设备是使用干电池的手电筒,“航公”上没有安装雷达,使用望远镜,



水下装甲、外装甲(生铁)达到10米的厚度,鱼雷、飞机、导弹等均对其无法构成威胁。



“航公”的攻击武器十分可怕,是一根重达10000吨的铁棒,由于常规攻击对其没有作用,因此“航公”在高速靠近对方后,用铁棍插入航母,使其丧失动力,



然后在马达驱动下一棍子一棍子接一棍子捅烂……闻讯后,美国从各个海域撤回航母,以防止被“航公”蹂躏 。



总装备部总工程师崔尚天向记者介绍说,这根10000吨的铁棒端部用非晶硅材料制作,异常坚硬,俗称“硅头”,插入航母力量强大,能有效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因此常把这一进攻过程叫做“强歼”。“航公”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军事力量彻底“雄起”。



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研人员透露:此舰能把战争带入一个新的高潮。 但是该科研人员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硅头改进一下,把铁棒做成中空,可以高压喷水,那就绝了!在破坏航母外膜后,往里注入巨量海水,配合铁棒不停抽动可使其瘫软,一阵抽筋后沉没 。
引言 使用道具
dcxxz
準男爵 | 2009-10-24 22:44:25

哈哈,开玩笑拉
引言 使用道具
css70171
公爵 | 2009-10-25 02:25:50

中国成功研制出“航公”,美国大惊失色撤回了所有航母。



据美国卫星最新观察,中国于2009年1月1日成功研制出新一代航母克星---“航公”!



顿时 ...
dcxxz 發表於 2009-10-24 22:43


然後就會生出小航母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