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S1968119
王子 | 2020-8-6 17:29:36

2020-08-06 16:40

北醫大團隊研發血液乳癌檢測技術,靠抽血可精準檢驗是否罹患乳癌,可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檢查。(記者吳亮儀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乳癌是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北醫大研發「精準血液乳癌檢測技術」,若經超音波、X光篩檢後有乳癌疑慮的婦女,可先經血液檢查癌症標記,確認有極大機率罹癌後,才做穿刺檢查來確診,粗估有9成婦女可避免做不必要的穿刺檢查。

北醫大和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舉辦研發成果招商媒合會,其中由北醫大生藥學研究所副教授林若凱等人研發的乳癌血液檢測技術,利用乳癌病患血漿異常的遊離甲基化DNA程度,來區分病患和健康者,可應用在乳癌的早期檢驗。

林若凱說,這項檢測敏感度高達92.3%、專一性達91.7%。她指出,現在乳房檢查用X光、超音波,但這類影像的專一性頂多六到七成,結果常常會出現不確定性,甚至讓人懷疑是否罹癌,還得到醫院做穿刺檢查才能確診。

雙和醫院乳房外科醫師洪進昇也是研發團隊成員之一,他指出,很多做完乳房影像篩檢後的婦女,其評估量表「BIRADS」值約為4,也就是懷疑異常、需考慮做切片檢查,但做了穿刺、切片檢查後,有9成的婦女其實都是健康的,卻得經歷麻醉、穿刺之苦,有時還有嚴重瘀青、血塊等狀況。

林若凱說,東方女性的乳房緻密性較高,較不像西方女性乳房較大、脂肪多較容易從影像檢查就發現罹癌,往往不確定性較高,因此不少婦女做完篩檢後,還得到醫院穿刺檢查;她說,目前正為這項技術申請專利,若通過後開始使用,只需做一次血液篩檢,就能確認是否還得繼續做穿刺,「當然如果血液檢查發現極可能罹癌,仍得再做一次穿刺檢查」。

另外,北醫大護理學系副主任黃采薇開發的「量測癌因性疲憊客觀探測工具」系統,也希望藉由如穿戴式裝置來監測癌症病患的基本生理數據,來測量其癌因性導致的疲憊程度,預估病患的治療成效。

北醫大副教授林若凱團隊研發「精準血液乳癌檢測技術」。(記者吳亮儀攝)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