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qw8010
王室 | 2021-5-1 18:37:58



孩子童言童語背後,可能潛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父母應該適時的去了解溝通;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孩子裝病該怎麼辦?每個家長都有自己不同的管教方式,但如果是用體罰的方式,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大腦的發展。教育部也另外分享3種孩子的特殊言行,幫忙家長分析孩子背後可能潛藏的問題,以及應該如何妥善處理。

教育部在臉書粉專「教育部」發文分享,父母在管教小孩時,不學習理解孩子童言童語背後潛在的需求,只有身體上的處罰,以及漠視孩子需求的冷暴力,都不是管教小孩的好方法。教育部也對此分享3種孩子背後的特殊言行如下:

同學都不跟我玩 我討厭他們
如果孩子很少跟家長分享學校生活趣事,或是與同儕相處上有困難,父母可以嘗試主動抽空和孩子聊聊學校生活,並且和老師保持聯繫,一同找出問題並想出應對方法。

我生病了 不能去學校
如果孩子經常逃避上學,例如裝病,有可能是在學校感到壓力、甚至遭受到霸淩。家長可以持續觀注孩子的身心狀態,給予支持並冷靜處理。同時在必要的時候尋求老師及輔導資源的協助。

鄰居叔叔摸我身體 還說我很可愛
在孩子還無法正確理解、表達有關性別身體上的困擾,就需要家長及時察覺並介入處理。家長可以教導孩子認識自我的「身體界線」,提醒當感覺不舒服時,適時制止並且向大人回報。

教育部提醒家長,當情緒上來時,可以先自行離開5分鐘,並在情緒事件過後,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了解大人的情緒以及學習因應方式。家長也要學習找出適合自己情緒調解的舒緩方式,並告知孩子,當有困擾時可以適時找人聊聊詢問。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4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303001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hokou + 10 感謝大大分享
boyskimo + 30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terrybear6268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5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相識自是有缘 感恩知福惜福>  <惜緣惜情久長 願友心常寧樂>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