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641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銀色戰車
副站長 | 2010-5-21 10:53:00

自四年前政府因應開放中古車進口以來,市面上出現了多打著WTO新古車、或國外DEMO Cars的頭銜販賣,形成中古車市場另一股新勢力。筆者在四年前政府開放中古車和中古汽車零件進口時,即時常前往歐洲各國洽購當地中古汽車零件,因此時常碰觸到當地的中古汽車 其車況多十分優良。
進口國外事故車修復整車販售仍時有所聞
蓋先進國家保險制度建全,且工資高昻,通常汽車在經一定程度的損傷或故障後既可能報費或者分解為零件使用,所以在正常使用中的車較不容易有大撞修回的情況。
歐美國家多有網站可輸入VIN碼公開查詢車輛歷史資料
而且天候寒冷,內裝部品都十分完好,美車當前,當然會興起買回臺灣的念頭,非為販售營利,只為自用。只是回臺灣了解進口程序及相關費用後,馬上打消了念頭。
國外氣溫低環境乾燥內裝多十分完美
因為中古車進口的課稅標準,比照新車(臺灣海關核定的車輛現值+運費+保險費)乘以130%再乘以135%或165%的稅,以及相關規費,繳完數十萬的稅之後,你只擁有車輛所有權,若是要掛牌上路,還要將車輛運到車測中心,做車輛安規審核 耗能測試,以及到工研院測廢氣,其相關費用約8-10萬。而且若沒驗過,再次覆驗還要再度繳費,如果無法通過,這部車就只能放在家中,無法合法上路,這是多麼可怕的夢魘。 就筆者實際計算,就算檢驗合格而且是一次ok的情況下,所有的費用總合並不會低於同等臺灣中古車的市場行情,如果要出售牟利也根本沒有空間,而其中漫長的等待煎熬和付出的心力,應該是算虧損才是。那麼既然如此,為何還是有店家進口中古販賣呢?以筆者的瞭解,這重重的成本裡面,唯有當地購買低於當地行情的價格,才可能有利潤空間,因為其他的費用都是隨車輛的廠牌車型製造年份而固定,沒有彈性存在,而低於當地行情的價格取得的車輛就十分啟人疑竇 ,是否是哩程數高的車或是有碰撞修復的車?或其他不利因素?相信這些都不是消費者希望遇見的。 但是倒是不需要全盤否定WTO新古車,筆者就得知一些進口中古車商除了以量制價的降低運輸報關等費用外,也詳細盤查兩國針對廠牌的保值差異,找一些國外當地跌價快而臺灣卻相對抗跌的車款,以這樣的方式合法創造利潤。所以,我想市場中一定存在以上我提到的兩種商品,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仔細選擇誠信店家,再配合現在銀行針對WTO新古車都提供新車的貸款利率(新車約6%中古車約9-15%),相信您也可以愉快的買部WTO新古車。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一個人善良的太久,就會習慣了承受,漸漸地你會發現,你的付出並沒有換來別人的感激,而是一種理所當然。後來,冰冷的人情告訴我,做人嘴要甜,心要狠,該虛偽時就虛偽,該拿的別不好意思,該滅的別手下留情,你的格局決定你的結局,與其埋怨自己不如埋了他人!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