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836 | 回覆: 2 | 跳轉到指定樓層
leochang1969
王爵 | 2010-8-9 19:43:06

史坦布瑞納.jpg


今天在報紙上看到兩則足以互相輝映的新聞標題,一是「亞運底限 絕不能輸中國」,另一則則是「亞運拚台灣 中國找拉斐爾」,把兩篇放在一起看,竟讓人有著啼笑皆非的感想。

當我們必須要拚命不輸中國時,其實我們已經和中國是同一層級的對手了,就像日韓也會不想輸台灣一樣,我們的實力早已不被認定是和日韓平起平坐的等級了。

而好巧不巧地,世大棒和世界青棒賽的結果都在一週內相繼出爐,相較於睽違27年的青棒總冠軍,世大棒則是創下歷年來最差成績,這恰好也是台灣棒球在國際上的縮影,不折不扣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青少年的階段打得嚇嚇叫,但隨著選手年齡的提升,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卻隨之下滑,職棒階層的實力差距更是讓人搖頭。

這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項是因為少棒和青少棒階段,別的國家多是以學生運動的角度去鼓勵,而我們卻是舉全國之力組精英參賽,態度和出發點就有差;而且在學生階段,國外不會把練球當作學生生活的一切,書照讀,每天練球時間並不會太長,反觀台灣從小就分流,打球的成天練球,讀書的連球場都沒踏進過一步,就像是一個學生每天學校上完課就回家去社團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另一個則瘋狂補習,後者就算考贏也沒什麼好驕傲的。


前半段我們因為偷跑而贏別人一點,但為什麼到了高中、大學和職業階段,我們的選手實力會被由後面超車甚至到最後連車尾燈都看不到呢?我想並不會是因為我們的選手資質或天份比較差,相對的,以台灣從事棒球運動的人口數,和每年產出令大聯盟有興趣的年輕新秀比,台灣簡直就是棒球人材的靈山寶地;而且我們也有好手在大聯盟發光發熱,1A到3A都有我們選手的足跡,說我們先天條件不如人,是絕對說不過去的。


那麼,如果原石的品質並不輸,成品卻差人一截,問題會否是出在雕琢的師傅身上呢?


前文中提到的拉斐爾,其實日前也曾來台講習,替台灣教練上課充電,但據有到場的人士轉述,其實參與的基層教練並不算是踴躍,而且體委會主委也表示兩位美國教練有向他表示:「台灣少棒教練的觀念與訓練方法非常好,但青少棒、青棒、成棒教練水準仍停留在少棒階段。」

其實這好像也不讓人意外,台灣有著真材實料的教練太少,失利永遠是怪球員,實力不佳,戰術執行不利,從來沒有教練的問題,國家隊的主帥來來去去都是那些人,輸球下台彷彿只是個儀式,過個幾年又會再輪回來。

基層教練其實也有些努力進修的好教練,但更多的是為了球隊勝負(/國家隊選拔資格/自身利益)而死命操王牌選手顧球員運動生命不顧的傢伙,如果連特地找人來上課都沒意願來參加,那怎麼能期待他們能自我加強,又怎能對他們訓練和教導的品質有信心?


中華男籃曾經請南韓籍的鄭光錫擔任總教練,棒球為何不可?外國教練應該可以為國內教練圈的一池死水引入新的衝擊和想法,職棒球團過去會任用外國教練,業餘的培訓應該也可以,如果能在投/打/守等教練職務上分別安排土、洋各一組,以台灣教練擔任外國教練的副手,也可以收到學習和提升本土教練水準的攻效。


相較於選手水準的進步,其實台灣棒球的教練水準才是最原地踏步的,而且亟需做出改革,引入外籍教練或許會是很好的第一步。



作者:陳重嘉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感謝作者與給予回帖,我們才有再發文的原動力!

小弟在申請好市民達人勳章 , 請至勳章小屋 支持我吧~感溫ㄚ

回覆 使用道具
鎮魂輓歌
子爵 | 2010-8-10 16:43:45

其實請洋教練這個想法也不是沒有,早期不就請了很多日籍教練,拿下兄弟三連霸的魔術師山根俊英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過現在外籍教練多是投教或者打教,總教練大多都還是留給本土教練。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leochang1969 + 20 + 20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20  金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