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575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Iarngreiper
威爾斯親王 | 2024-1-15 08:27:49

酸性體質致癌?無科學根據
邱宜君 2024-01-14 01:09 ET


專家提醒,癌症病患腫瘤附近一兩公分組織的微環境偏酸,把體質偏酸說成易罹癌,並無科學依據;圖為示意圖。 (本報資料照片)

「體質偏酸才會罹癌」、「抗酸或鹼性飲食可改變體質並抗癌」,網路充斥許多似是而非的養生之道,讓不少癌友力行「鹼性飲食」,台灣國衛院學者提醒,癌症病患腫瘤附近一兩公分組織的微環境偏酸,不能說癌症病人全身偏酸。飲食只能改變尿液酸鹼值,不能改變血液酸鹼值,如身體環境偏鹼,不只癌細胞凋零,連體內其他細胞也同樣無法存活。

長期投入癌細胞微環境研究的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文祥表示,不少民眾堅信「酸性體質致癌」,但科學上並無「酸性體質」,因為人體透過血液循環來維持酸鹼值,範圍大約就在pH值7.35到7.45之間,不可能偏酸。他也曾請教中醫權威醫師,就連中醫9大體質分類中,沒有所謂「酸性體質」說法。

如果血液pH值低於7.35,人就會不舒服,再低一點,開始噁心嘔吐,如果低到7.0,就會昏迷,甚至死亡。除非人老到一定程度,呼吸系統、腎臟功能出問題,血液酸鹼值才可能至7.3,張文祥說,「這勉強可說是酸性體質,但要說酸性體質跟癌症有關,是沒有科學證據的。」

張文祥研究團隊以人體胰臟癌細胞進行體外培養,嚴格控制培養環境在微酸狀態,培養期間長達一年,可說是史無前例,讓人一窺癌細胞緩慢演化出獨特可逆性適應機轉的過程,結果顯示,癌細胞在處於偏酸微環境時會先蟄伏,細胞型態改變、生長速度減緩。

接著,癌細胞內數百個粒線體串接成一個巨大的粒線體,避免人體自噬效應,消滅癌細胞;約半年後,癌細胞慢慢適應、加速生長,適應後的癌細胞的粒線體分布改變,廣布於細胞邊緣,讓癌細胞移動能力更強,更易侵襲其他部位,當癌細胞轉移到其他部位,又重新展開一次適應、壯大的過程。

「從生物演化適應角度看,癌細胞是相當了不起的壞蛋、非常可敬的對手。」張文祥說,上述研究是體外培養胰臟癌細胞,還不能推論到其他癌種、人體環境,這需更多研究驗證。未來在防癌和治癌的應用上,改變微環境、改變癌細胞代謝能力,為可以嘗試的方向,但不知能否成功。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