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邱鴻洲
威爾斯親王 | 2024-1-25 17:01:51

呂嘉鴻 - BBC 中文
2024年1月25日 週四 下午3:41

自台灣總統蔡英文於2016年上任後,已經有10個邦交國與台灣斷交,並同中國建交。目前台灣仍有12個邦交國。
「慢走不送!」這是台灣許多網民在上周台灣大選落幕後不到48小時,太平洋島國諾魯(Nauru,瑙魯)就宣佈與台北再次斷交後的反應。

台灣外交部批評北京打壓台灣,許多台灣輿論則表示毫不在意這些小國同台灣的往來如何。

就連在野黨國民黨,一反過去批評台灣總統蔡英文兩岸關係處理不好,才導致北京施壓邦交國與台北斷交的論述,此次也罕見地批評北京,稱其在此刻就策動邦交國與台北斷交的做法,「國民黨難以認同且難以接受」,國民黨聲明還認為中南海「不應在此時縮減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

面對台灣再一波的斷交風暴,譬如另一個太平洋島國圖瓦盧(Tuvalu,吐瓦魯),也揚言該國在本周選舉過後可能重新審視與台灣的外交關係。

許多分析因而稱,北京在台灣大選剛落幕即刻策動瑙魯與台北斷交,讓還在選舉激情中的台灣民眾深感不滿。因此,台灣民眾不分「藍綠」,罕見地展現團結,將炮口一致對外。除了批評北京之外,台灣人對於許多邦交國以借貸金額與台北談判深感無奈。

「瑙魯,全世界有誰聽過這個國家?誰在乎他們?」,「不接受金錢勒索!」許多台灣網友在社交網站上紛紛留下評論。

但是,台灣輿論自嘲的「凱子外交」,亦即政府過去的「經援外交」是否已經告終?台北能否承受邦交國「清零」的代價?這將如何影響台灣的國際地位,在北京壓力下台灣如何突圍?

國際關係學者、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告訴BBC中文說,台灣民眾因為「被迫習慣」沒有正式外交管道、無法參與主流國際組織的困境,再加上一些政黨過去一直宣傳「邦交無用論」,所以這七年多來誤認為邦交可有可無:「這些邦交國(教廷國除外)都需要台灣的經濟技術援助,依賴台灣,但台灣在主國際空間上需要這些邦交國,是台灣依賴這些國家。這其實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

台灣人餐桌上的美中台外交角力:從洪都拉斯的白蝦談起

所羅門群島和台灣斷交:台灣「零邦交國」風險有多大

中美建交40年:台灣如何在大國之間找出自己的路

台灣大選:一文讀懂民進黨賴清德為何獲勝 以及選後的各種看點

不過,台灣法律史研究者、《中華民國斷交史》作者之一蔡孟翰律師接受BBC採訪時稱,建立邦交在政治層面上的意義超越法律層面。「雙方未建立友邦關係並不等同於雙方關係不佳,而邦交存在也不必然代表雙方關係良好。」

蔡孟翰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美國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雖不佳,卻並未斷絕邦交。而台灣與美國、日本雖然沒有正式邦交關係,但近年來台美、台日關係卻有密切的互動。他說:「若所有友邦國家斷交,台灣在聯合國的支持基石就不復存在。在國際組織中聽到與台灣相關的聲音機會可能減少,但這並非代表台灣與個別國家無法繼續互動。」

蔡孟翰強調,許多國家都設有台灣「駐外代表處」,代表這些國家仍正視台灣政權的存在,並保持某程度的友好互動。

北京施壓,台灣「斷交潮」持續

2月24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與瑙魯外交貿易部長安格明在北京簽署公報,宣佈中國與瑙魯復交。
事實上,就在賴清德拿下大位,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三連勝」後,幾乎所有的分析都認為中南海對台北的外交經貿等施壓肯定會持續甚至加大力度。但鮮少有人預估到,北京出手會那麼快,選擇在大選結果才剛出爐的時刻。

1月15日,瑙魯宣佈與台灣斷交的消息傳出後,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歡迎,並表示已凖備與瑙魯建立外交關係。

瑙魯總統則稱,瑙魯將不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而是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且從即日起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係』」。

一周後,1月24日,中國宣佈正式與瑙魯復交。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簽署簽建交公報時表示:「這是瑙魯政府獨立自主作出的政治決斷,充分反映了瑙魯人民的共同意願,中方對此表示讚賞。」

他又說,雙方復交是再次向世界昭示,「一個中國」原則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無論台灣島內形勢如何變化」。

台灣外交部上周指出,此事是北京精心策劃的結果,稱中國長期以來積極接觸瑙魯政要,透過經濟援助使瑙魯改變外交方向。

1月15日,台灣外交部次長田中光在台北記者會上說,北京是在台灣選舉後立即促使瑙魯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意圖在打擊台灣人民引以為傲的民主自由」。

邦交國「歸零」的代價
此次太平洋島國瑙魯與台灣斷交,再次引發台灣邦交國是否會「清零」的討論。在蔡英文總統執政八年期間,已經有10個國家與台灣斷交,目前台灣僅剩12個邦交國。這也讓台灣內部開始討論,如果台灣邦交國歸零,此事將如何影響台灣國際地位的辯論。

有一些分析稱,台灣的邦交國歸零,影響並不大。台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學者過去在接受BBC中文採訪時曾表示邦交國歸零「影響不大」。該學者認為,台灣真正的盟友與重要的貿易夥伴都並非邦交國,「若未來有任何國家要撤駐台辦事處,才是動搖國本的大事。」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資深國防分析師德里克·格羅斯曼(Derek Grossman)在過去甚至投書日媒《日經亞洲》說,台灣應考慮主動中止與所有邦交國的外交關係,從與北京的「邦交國爭奪戰」中解脫,將焦點及資源轉向深化與中大型國家的非官方連結,這能為台灣爭取寶貴的時間和資源,進一步發展更多元、更不受中國因素影響的經濟體系,進而抵禦北京的壓迫。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bustblade88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