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pat_5003
大親王 | 2010-11-13 01:44:21

  
  眾所周知,被秀麗的阿爾卑斯山所包圍的瑞士美若仙境。瑞士交通設施非常發達,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或去鄰國遊覽都十分方便。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許多國際性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瑞士。

  然而,天下事真是無奇不有。在瑞士南部意大利語區有個名叫加維奧尼的小鎮,這裡幾乎沒有任何公共設施,最後殘存的5個居民年齡已都在60歲上,鮮為人知的加維奧尼快要成為一座「死亡之城」了!

要知這一「被遺忘的角落」之詳情,就請一讀本報記者撰寫的下面這篇報道吧。
  
  沒有學校,沒有郵局,幾乎沒有商店和酒館,1958年才用上電燈,1964年才通了第一條公路,很難想像這樣的地方,會和富饒的瑞士聯繫在一起。然而這個地方又確確實實位於瑞士境內——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的一份最新報告,在瑞士南部意大利語區的小鎮加維奧尼,已經快要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死亡之城」
  這裡最後殘存的5名居民年齡都在60歲以上,加上幾乎沒有任何的公共設施,這裡的人口數字已經倒退到了19世紀水平。小鎮所在的布魯西奧地區也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官方統計的結果是,整個地區的人口只有可憐的1185人。

原生態的小鎮

  1300多米的海拔, 遠眺近在咫尺的意大利,在一個晴朗的天氣下,小鎮加維奧尼的風景,和瑞士其他地方一樣秀麗。 只是這裡和任何一個記者曾經到過的瑞士小鎮都不一樣,加維奧尼的空氣中瀰漫著一種死亡的氣息。直到1964年第一條公路通車,鎮上的居民才改變了他們200多年來的習慣,背著過世親人的屍體,到山谷裡的修道院墓地去埋葬。小鎮有一個自己的教堂,但是卻不曾有過墓地,走到海拔相差700多米的山谷去舉行葬禮,曾是一件相當痛苦的工作。如今有了公路,這段孤寂人生的最後道路總算是舒適了一些。

  據瑞士《新蘇黎世報》的報道,這座小鎮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長期以來處於「三不管」的狀態——歷史上,奧地利人、意大利人和瑞士人先後把這裡納入過自己的版圖,小鎮居民也樂於在這種混亂狀態下享受自己的特權,無需服兵役,無需納稅。直到1874年12月1日,它才正式成為了瑞士聯邦治下的小城。根據當時的史料記載,前來轉交政府文書的瑞士官員被小鎮的「桃花源」氣息所震驚,稱其為「原生態的小鎮。」

郵箱竟成擺設

  儘管到了1958年才用上電燈,小鎮加維奧尼還是像瑞士其他地方一樣發展了起來,有了商店有了郵 局這裡的人們再也不用馬匹去馱運食物,汽車也出現在這個曾經與世隔絕的地方。然而現代文明的侵入,給了這個「桃源」小鎮最致命的一擊,鎮上的年輕人都從這裡搬了出去,去更廣大的世界尋找自己的未來。鎮上的中學,最多時候也就那麼30多名學生,隨著年輕人的陸續出走,到了1971年,學校被迫關閉。隨後, 郵局也關了門,商舖和酒館也陸續倒閉。後來瑞士郵政乾脆取消了郵遞的線路,小鎮口的那19個郵箱成了十足的擺設。

  最後剩下的只有那些居民住房,所幸這些房子都還維護得不錯。如今,人們來到加維奧尼唯一的理由,恐怕就是在這裡的度假別墅裡住上兩天,享受一下清閒無為的日子,感受一番時光倒流的愜意,在回歸原始的感慨中曬曬太陽,然後倉皇逃回自己所熟悉的文明世界。 

205252010081810205114oj.jpg (82.65 KB, 下載次數: 4)

205252010081810205114oj.jpg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道可道,非常道。
回覆 使用道具
陳宥菘
鄉紳 | 2011-8-29 00:17:43

倉皇逃回自己所熟悉的文明世界...這麼恐怖.?
引言 使用道具
旋律...
伯爵 | 2011-8-30 01:38:10

這樣環境應該沒受汙染,應該是個不錯的地方吧,雖然不發達 {:3_311:}
引言 使用道具
區爺
王室 | 2021-9-26 08:40:51

💗非常感謝您辛勞無私的分享💗
讓小弟增廣見聞不少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