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5-2-17 08:05:21

211.jpg

古裝劇裡大臣覲見皇帝,說的第一句都是「臣某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直到皇帝說:「平身。」大臣才能爬起來,但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這是錯誤的,古代中國大部分時期君臣之間都是同坐之禮,更接近師友關係而非主奴,三跪九叩其實是元朝的胡人禮儀。

,商周時期君臣關係大部分是親戚關係,朱熹提到,君王乘車見到臣子,還會起身打招呼,而且天子見群臣則是互相作揖,君臣制度沒有那麼森嚴。

秦朝至漢唐時期,君臣關係仍沿襲著周朝的古風,雖不平等,但大致對等。漢初,劉邦不滿意跟他一樣平民出身的大臣們把朝堂弄得亂糟糟的,於是命令叔孫通制定上朝禮儀,根據這套禮儀,大臣上朝,文臣在東,武將在西,均是坐著。

當然那時候的坐和現在的坐不一樣,是跪坐,因為椅子是宋朝才開始流行的,不過,漢初丞相的地位也相當高,皇帝大多時候是「橡皮圖章」,這個制度在漢武帝的時候被破壞了,他建立「內朝」鞏固皇權、削弱相權,但西漢「丞相進見,聖主禦坐為起」,皇帝仍然是對臣子禮敬有加。

魏晉南北朝時期,君臣之間還出現天子「養三老五更」之禮,皇帝對三老大臣行對父親的禮,對五更的大臣行對兄長的禮,唐以及五代,宰相見皇帝議事,「必命坐面議之,從容賜茶而退」,從禮儀上來講,還是比較對等的。

但這一切到了宋朝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武將出身的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避免有人跟他一樣「黃袍加身」發動政變,對武將「杯酒釋兵權」,對文臣則是「忽悠撤座位」,要大臣們站著開會。

從元朝開始,高級官員主要都是由「怯薛」(蒙古宮廷禁衛軍)組成,既世襲的奴隸(對蒙古人來說,當君主的奴隸是榮譽),所以必須行跪拜大禮。宋亡後,文天祥被元軍押到大都,被要求對忽必烈行下跪禮,他說跪是胡人的禮儀,南方是作揖,即使是對皇帝,拒絕招降慷慨赴義。

明清時期基本上延續了元朝制度,漢人皇帝朱元璋完全照搬了胡人的禮儀,文武百官無論品級,統統跪著回話,清朝也是如此,但並不是像電視劇裡的三跪九叩對皇帝磕頭。

事實上清代的皇帝召見臣子要先在外奏事處登記,再由內奏事處安排某日第幾起,在皇帝早餐飯後分起召見,皇帝召見臣子只會在偏殿或是暖閣,召對期間太監們都要退到殿外,這時官員才能進門跪安,只有在奏對時說錯話時,才會摘帽以頭碰地一下,表示承認錯誤。

由此可知,禮儀的變化其實是君權不斷集中的結果,對皇帝磕頭在各王朝並非常態,事實上即便是在清朝,除非重大場合,大臣覲見也不用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這些都是古裝劇裡的誇大演出的效果,與史實不符。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att007 + 30 感謝分享~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James 哲豪
男爵 | 2025-2-17 09:27:24

這些禮儀真麻煩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5-2-17 17:50:35

James 哲豪 發表於 2025-2-17 09:27
這些禮儀真麻煩

很多禮儀到現在都還保存下來,畢竟無禮不成書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2025-2-18 13:59:17

君要臣跪,臣不得不跪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5-2-18 15:10:21

att007 發表於 2025-2-18 13:59
君要臣跪,臣不得不跪

我還不知道在唐朝和漢朝大臣上朝是坐著,受清朝戲劇的影響太深了,一直以為都是跪著。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