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5-5-4 08:05:36

211.jpg

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自刎後,楚地迅速崩解。外界原以為漢王劉邦將會誅滅項氏族人,徹底清除舊勢力,然而他卻出人意料地選擇封賞項氏一族,並命其改姓「劉」。事實上,這並非寬容之舉,而是一場深謀遠慮的政治佈局,透過「賜姓」、「避諱」、「吸納」三大策略,劉邦不動刀兵,便徹底削弱楚地反抗勢力,成功鞏固漢朝統治。直到48年後的「七國之亂」,這套操作的深遠效果才徹底浮現。

項羽死訊傳來後,劉邦當眾落淚,並為其厚葬,表面上展現英雄相惜的情誼,實則是安撫楚地人心的第一步。楚人重情重義,劉邦以「悲」示人,再施以恩賞,目的在於化解民間對項羽的忠誠與哀悼,轉而歸附新政權。

首項措施,是將項氏族人改姓「劉」,包括項伯在內,皆獲封侯並領受賞賜。改姓的背後,象徵著過往榮光的終結,也從根本上切斷了項氏作為楚人精神領袖的可能性。當項氏成為劉姓宗親,復國夢便難以再被激起。

第二招,劉邦下令朝廷上下不得稱「項羽」,僅能直呼本名「項籍」。在古代,直呼其名是大不敬,此舉被視為對亡者的羞辱,更重要的是,此舉也成為劉邦辨別忠誠與否的手段。敢於直呼者,便是可用之臣;避諱不說者,則被視為死忠舊部,被一一剔除在官場之外。

第三,劉邦將項氏融入劉姓體系,使楚地豪族全數歸入漢室血脈。數十年後,儘管吳楚聯軍發動七國之亂,楚軍依舊勇猛,但其首領早已非項姓,而是劉氏宗親,項氏復興夢,至此徹底斷絕。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att007 + 30 感謝分享~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taco668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5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2025-5-4 23:15:47

這就很像日據時代,日本對台灣實行的皇民化運動

評分

已有 4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180124 + 30
270055 + 30
372700 + 30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5-5-5 07:26:55

att007 發表於 2025-5-4 23:15
這就很像日據時代,日本對台灣實行的皇民化運動

日本接收台灣台灣也有很多反抗的運動,最後被洗腦,很多人以為皇民為榮,一直到現在在台灣都還有。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