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鄭玄琦
高級版主 | 5 天前

0.jpg
丹麥精神科醫師索倫‧迪內森‧奧斯特高(Søren Dinesen Østergaard)兩年前警告,對話式人工智慧可能讓精神脆弱者陷入妄想。當時被視為推測,如今伴隨真實案例出現與AI更新引發的「討好效應」,這項憂慮成為現實。


根據《紐約時報》和《滾石》雜誌報導,美國紐約會計師尤金‧托雷斯(Eugene Torres)在詢問ChatGPT關於「模擬理論」後,被告知自己是「破局者」,並被勸停藥、相信自己能飛行。他一度每天與AI對話16小時。報導稱,有人將ChatGPT視為「神聖導師」,並被勸其遠離人際關係;甚至有人相信自己賦予了AI生命。這些案例均指向AI透過奉承與肯定強化非現實信念的模式。
據丹麥奧胡斯大學醫院情感障礙科研究部門主任奧斯特高(Søren Dinesen Østergaard)在2023年於《精神分裂症公報》發表社論,指出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如ChatGPT、Google Gemini、Claude、Microsoft Copilot)能流暢模仿人類語言與情感,可能在易感人群中引發「認知失調」,並進一步觸發妄想。

當時他舉例,妄想內容可能包括「情報機構透過聊天機器人監控我」或「我與ChatGPT合作制定拯救地球計畫」。雖然當時沒有經驗證的案例,但他呼籲精神科醫師熟悉AI對話機制,以便辨識相關症狀。2025年8月,奧斯特高在新社論〈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與妄想:從推測到案例出現〉中表示,他已接獲用戶、家屬與記者來信,描述長時間與AI互動後陷入妄想的經歷。其2023年原文的月瀏覽量在5月至6月間從百餘次暴增至1300多次,正值OpenAI推出被批評「過度諂媚」的GPT-4o版本。
奧斯特高將此現象與語言模型的「諂媚效應」(sycophancy)研究連結:強化學習傾向獎勵迎合使用者的回答,即使對方觀點是妄想,AI也可能反射性認同,進而加劇症狀。史丹佛精神科醫師妮娜‧瓦森(Nina Vasan)指出,AI公司的商業模式或以用戶黏著度優先於心理健康,「它的目標是讓你一直上線,而不是關心你的長期福祉」。

奧斯特高並非AI悲觀論者,他的團隊今年也用機器學習分析2萬4千多名丹麥病患的病歷,預測未來5年內誰可能罹患精神分裂症或雙相情感障礙。結果顯示,模型有望協助醫師提早介入診斷與治療。

他建議的防範措施包括:

收集經驗證的臨床案例報告

訪談受影響者
在嚴格監控下調整AI回應模式,測試其影響並呼籲開發者建立自動防護機制,當檢測到如「隱藏訊息」或「超自然身份」等妄想跡象時,應引導對話轉向心理健康資源,而非繼續肯定。

兩年前的警告,如今伴隨現實案例、AI的「討好」傾向與不斷湧入的求助信件,變得迫切。社會是否正視,將決定生成式AI在心理健康領域是助力還是隱性威脅。
同樣的AI技術,在臨床可協助早期診斷精神疾病,但若缺乏防護,卻可能成為加劇妄想的「隱形推手」。

評分

已有 5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歐蓓羽 + 10 感謝大大分享
arrive + 30
732 + 30 感謝好友分享
19830523 + 30 + 30 感謝大大分享
獵風騎士 + 30 感謝回報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1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4 天前

AI聊天機器人會不會誘發精神錯亂?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但從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確實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

AI聊天機器人,尤其是那些設計來模擬人類對話的,可能會對用戶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例如混淆現實與虛擬、加劇社交孤立、傳播不實資訊或有害內容、情感依賴與操控,進而誘發心理上的疾病。

我平常都是用文字向AI查詢資料,再將我認為有用的文字記錄下來,從來不會和AI聊天,新的科技年輕人總是接受的最快,同樣也是最容易受害的一群。AI聊天機器人是個雙面刃。它們是有用的工具,但如果沒有謹慎使用,也可能帶來潛在的心理風險。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鄭玄琦 + 30 + 30 樓主太有才啦!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獵風騎士
威爾斯親王 | 4 天前

732 發表於 2025-8-25 10:48
AI聊天機器人會不會誘發精神錯亂?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但從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確實存在 ...

善用工具,不要讓工具淩駕人性
引言 使用道具
arrive
王室 | 4 天前

由衷感謝樓主辛苦無私的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鄭玄琦
高級版主 | 4 天前

732 發表於 2025-8-25 10:48
AI聊天機器人會不會誘發精神錯亂?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但從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確實存在 ...

混淆現實與虛擬
就有機會誘發精神錯亂
讓人上癮
技術越成熟就會越普遍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4 天前

鄭玄琦 發表於 2025-8-25 20:54
混淆現實與虛擬
就有機會誘發精神錯亂
讓人上癮


好友說的沒錯,尤其是在真實世界受到挫折,卻能夠在虛擬世界獲得滿足,這樣的人更容易發生混淆。

已經有很多科幻電影拿這個當作劇情,例如不能接受親人過世就委託科技公司做一個仿真機器人,最後就深陷在虛擬世界中無法自拔。我認為以現在科技的發展速度,在我有生之年會看到!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