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鄭玄琦
高級版主 | 前天 22:54

md-f646449dab276159890469e847271bff.jpg
數萬年前,古代智人跨越白令陸橋,進入未知的美洲大陸。這段艱險的遷徙旅程,如今被揭示出一項意想不到的「基因行李」:來自已滅絕的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的 MUC19 基因變異。最新研究指出,這個基因片段可能幫助了早期人類在美洲嚴苛的環境中存活下來。

這項研究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與布朗大學領導,鎖定 MUC19 基因,此基因與唾液與黏膜蛋白的生成有關,對呼吸道與消化道的屏障功能至關重要。研究團隊發現,現代擁有美洲原住民血統的拉丁美洲人群,帶有這個來自丹尼索瓦人的基因變異;更令人驚訝的是,從阿拉斯加、加州、墨西哥到南美各地考古遺址中提取的古人類 DNA,也普遍檢測到同樣的變異。其高頻率的存在顯示出它曾受到強烈的自然選擇,意味著這段基因為攜帶者提供了生存或繁殖上的優勢。

雖然科學家尚未確定 MUC19 在古人類中的具體作用,但考慮到它與免疫功能相關,推測可能幫助早期美洲移民抵禦新環境中的病原體。這種情境類似於先前的發現:丹尼索瓦人的 EPAS1 基因變異協助西藏人適應高海拔缺氧環境。研究也顯示,MUC19 的傳遞路徑可能經由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再透過與智人的基因交流傳入現代人類。
MUC19 透過古人類雜交與後續自然選擇「雙重雕琢」
science.adl0882-fa-1024x853.jpg
圖展示了 MUC19 基因在古人類間的演化歷程與現代人類的適應作用。圖中橘色線條代表丹尼索瓦人來源的單倍型(haplotype),最初由丹尼索瓦人傳入尼安德塔人,再透過尼安德塔人傳遞到現代人類。隨後,這段基因在美洲原住民族群中經歷了「正向選擇」,顯示它在新環境中帶來了生存優勢。
具體來說,MUC19 的結構由一段約 742 kb 的片段組成,其中包含尼安德塔人特有的變異(藍色),以及一個內嵌的 72 kb 區域,密集分布丹尼索瓦人特有的變異(橘色)。此外,MUC19 還帶有一段可變數量串聯重複區(VNTR,灰色),在美洲人群中,這段 VNTR 的重複次數顯著增多:相比參考基因組的約 287 次,美洲個體可達約800次。
研究團隊透過統計分析證實,MUC19 基因的丹尼索瓦變異在古代與現代美洲原住民後裔中,都以異常高的比例存在,並位於一段特別長的古老人類 DNA 上,這是強烈自然選擇的典型標記。正如布朗大學學者胡安塔-桑切斯(Emilia Huerta-Sánchez)所言,這一發現凸顯了古人類間的雜交如何快速引入新的遺傳變異,加速了人類適應的過程。相比緩慢的基因突變,這些跨物種基因交流提供了「快速演化的捷徑」。

這項成果不僅深化了我們對丹尼索瓦人的有限認識,也揭示了基因交流如何影響人類演化軌跡。研究者期待未來能更深入探討 MUC19 的實際功能,理解其如何改變蛋白質結構,甚至可能帶來新的免疫學啟示。正如論文總結的那樣,古代的遺傳資產或許至今仍在影響我們的健康與生存。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732 + 30 感謝好友分享
19830523 + 30 + 3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昨天 13:07

考古基因學我就一竅不通了,不過整篇文章讀下來,重點是部分美洲原住民體內的 MUC19 基因變異,可能源自已滅絕的古人類 丹尼索瓦人。這項遺傳學發現為我們理解古代人類如何適應新環境提供了重要線索。

這項研究讓我們看到古代人類如何透過基因的傳承與融合,來增強自身對新環境的抵抗力,並最終在不同大陸上繁衍生息。

根據丹尼索瓦人對現代人類的基因影響,我們 也可以探討其他與其相關的基因變異,例如在西藏地區發現的高海拔適應基因,雪巴人爬聖母峰比我們一般人容易多了。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鄭玄琦 + 30 + 30 樓主太有才啦!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鄭玄琦
高級版主 | 4 小時前

732 發表於 2025-8-28 13:07
考古基因學我就一竅不通了,不過整篇文章讀下來,重點是部分美洲原住民體內的 MUC19 基因變異,可能源自已 ...

英國醫生表示,已有八名嬰兒在國內透過結合三人基因的技術出生,以預防嚴重且常致命的疾病。
這項技術由英國科學家率先開發,結合父母的精子與卵子,以及第二顆來自捐贈者的卵子。
該技術在英國已合法十年
或許這是未來趨勢
進化論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3 小時前

鄭玄琦 發表於 2025-8-29 12:50
英國醫生表示,已有八名嬰兒在國內透過結合三人基因的技術出生,以預防嚴重且常致命的疾病。
這項技術由 ...

這篇文章我也讀過,這不叫做進化論,而是標準的優生學。

這種科技其實有科學倫理的問題, 有錢的人可以利用這種科技讓小孩更強壯健康,甚至於高智商,這和一般人的小孩的起始點就不平等。

這一類的科幻片已經很多了,基本上用這類基因優生學都會造成不好的結果,但是基因治療又是另外的議題了。
引言 使用道具
鄭玄琦
高級版主 | 2 小時前

732 發表於 2025-8-29 13:43
這篇文章我也讀過,這不叫做進化論,而是標準的優生學。

這種科技其實有科學倫理的問題, 有錢的人可以 ...

這就是人類扮演上帝
找出更適合生存的人類
會造成不好的結果
就有待時間考驗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1 小時前

鄭玄琦 發表於 2025-8-29 14:47
這就是人類扮演上帝
找出更適合生存的人類
會造成不好的結果

更適合生存的人類是相對的,將基因改良的英國人送到非洲去生活,保證他們適應不良。

這就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人類不是上帝,只是地球生物的成員。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