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鄭玄琦
高級版主 | 昨天 23:56

v2-05f7c5874daa59bccff7877b14401193_1440w.jpg
1、司馬馬懿這人不愛花天酒地,曹操家裡老婆有28個,劉備也有18個老婆,但司馬懿就守著一個老婆過日子,挺專一。



2、司馬懿能把控自己的情緒,諸葛亮用女人的衣服羞辱她,她也不生氣,反倒笑臉相迎。



3、司馬懿說話很謹慎,不亂發表意見,也不亂表態,要多看少言。



4、司馬懿很陰險,有啥事都不明著幹,卻暗中佈局,悄悄打擊對方。



5、空城計里,司馬懿其實心裡很清楚常城裡沒人,但如果一旦滅了孔明,曹操一家獨大,司馬懿就會沒有用武之地了。



6、 司馬懿喜怒不表露於色,能夠忍辱負重。

司馬懿曾說看人之短,天下無一可交之人,看人之長,世間一切盡是吾師。 不管任何時候,一定要為人善良,做事真誠,多交朋友,少樹敵人。
一個人如果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和不足,那麼錯一定都是別人的。 聾子說你點的炮不響,瞎子說你點的燈不亮。 瘸子說炮也挺響,燈也很亮。 就是這看起來平坦的路,走得有點搖搖晃晃。



智者通常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被情緒左右。 情緒只會製造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學會和靠譜的人共事,和懂你的人相處,和支援你的人前行,才能擁有你想要的人生。



人活在世,都想有自己的一番大事業,尤其對於男人來說,更是想混得出人頭地。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他們身上有著許多常人不具備的品質。



欲成大事者都需要哪些品質呢? 不妨學學三國司馬懿的智慧。
司馬懿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個出類拔萃的人物,他雖然不是開國皇帝,但實際上是晉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成大事者,牢記三字真言無往而不勝!



第一個字就是低,《史記》有言:非大行人,不知退讓。 這句話就是說越是無知的人越是傲慢,越是愚蠢的人越不知謙讓。



人這一生難免遇到起伏坎坷,在遇到難事的時候,要學會低頭,才能看清腳下的方向,路越走越長。 司馬懿之所以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與他低頭分不開。



司馬懿這一生謹小慎微,走的是戰戰兢兢。 在曹爽時期,曹爽毫不顧忌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要逼郭太后遷宮,以此來架空年幼的皇帝。 司馬懿憤憤不平,認為這是在淩辱司馬家,忍無可忍之時,就無需再忍。



但司馬懿聽了兒子一番言論,一反往常,很是平靜,還拿出曹爽和諸葛亮對比,告誡兒子做人要學會低頭,別和別人硬碰硬,最後只會撞得頭破血流。 正是司馬懿低頭的精神,才成就了他的大業。
在成大事者的眼中,任何艱難困苦都不足以讓人心灰意冷,相反更加鼓舞士氣,激發起一定要做成大事的欲望,在遇到困難的過程中,不與對手直接對抗,而是稍稍低一下頭,避開強勁的疾風,才是明智之舉。



第二個字就是忍。 孔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 人這一生要想獲得成功,離不開一個忍字。



要說三國中最能忍的人,當屬司馬懿,司馬懿是輔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視為不安於人臣的隱患,晚年又被曹叡icon臨終托孤委以重任。



他隱忍50年來證明自己是個忠臣,最後卻在到70多歲時才執掌大權,重演了曹家篡漢的一幕。



在三國那個群雄輩出的時代,他能成為終結者,甚至以「不勝之勝」贏下智慧的化身諸葛亮,「忍」當居首功。 忍人所不能忍,方成方能成人所不能成之大事。
人這一生中,誰都不是順順利利、一帆風順的。 一旦你能忍受這些別人忍受不了的東西,就會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東西。



一旦你將這些委屈都吞下,你不僅撐大了格局,你還看穿了人性,你的智慧,你的心態,你的眼光都會得到根本的提升。 要想成大事的人,就要向司馬懿學習,忍常人不能忍耐的東西,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第三個字就是變,變化是這個世界永恆的主題。 成大事者無不善於變通。 變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智者的謀略,而變通能夠打開原本堵塞的通道,挖掘更加豐富的內涵。



敢於變通,善於創新,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被慣性思維所束縛的困境。 不拘泥於傳統的思維定勢,才能看到另一片天空。



司馬懿一生能夠洞察時事,善於求變,不斷調整自我,與時俱進,順應潮流,這也正是其成就大事業的一個根本。
與強者相處,不要輕易觸碰人性和本性。 與弱者相處,要善於攻心,利用人性利他角度,用利他的角度去完成自己的布局,別人撿到便宜了,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一次挫折都是成功的基石。 面對別人的嘲笑,司馬懿從不在意,依然選擇腳踏實地,孜孜不倦。



司馬懿一生經歷三次大起大落,直到六十歲才得到重用。 在之前的幾十年裡,他穩住自己,打磨本領,靜待時機。



一個人的度量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胸懷寬廣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視野,包容忍耐,才能得到別人得不到的力量。



司馬懿的一生是一部忍耐的史詩。 從龍套到主角,書裡概括了司馬懿藏身五十年的處世謀略。

司馬懿留給後人的6句話,句句都是經典,如果你能讀懂其中的一兩句,就夠用一生了。
第一句,受人之辱,不動於色,察人之過,不揚於人,覺人之詐,不憤於人。 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欲為蒼鷹,勿與鳥爭。



受到他人的欺辱,不要喜形於色。 觀察到別人的過錯,不要隨便說出去,察覺到他人的狡詐,也不必過分憤怒,把才華和本領藏在自己身上,等待時機而動。 既然是蒼鷹,就不要和鳥爭。



第二句,不要和愚蠢硬碰硬,要學會向愚蠢低頭。 與愚蠢硬碰硬,拼個頭破血流,豈不是更愚蠢? 人這一生呀,難免和愚蠢為伍,要學會向愚蠢低頭,當遭遇一些愚蠢的挑釁和下作的手段,是沒必要睚眦必報的,因為多行不義必自斃。



第三句,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學會敬畏自己的對手,不和一般人計較的不是怯懦,只是先保有一份敬畏之心。



第四句,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 司馬懿對對手和敵人的尊敬,讓我們看到他的胸襟和氣量。
第五句,我只想這一生一世,耳朵都在夫人的手裡,只有家中和睦,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這句話表現出司馬懿對家庭的責任,以及對妻子張春華的忠誠。



第六句,打仗要先學的是善敗,敗而不恥,敗而不傷,才能真正的笑到最後。 失敗是成功之母,面對失敗多一些耐心,才能贏得最後的成功。



司馬懿能夠成功,一是對人性的洞察力,二是對時局的掌控力,三是對困境的忍耐力。 俗話說,做人不學司馬懿,一生註定被人欺。

司馬懿的金句,細細品來,對當代人都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諸葛亮是一個神機妙算的賢臣,而司馬懿則是一個能忍、懂得謀略的梟雄。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732 + 30 感謝好友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7 小時前

司馬家族最終的結局,與他們對待曹魏的方式形成了驚人的歷史重演。

司馬懿是一個複雜、多面的人物。他可以是忠心耿耿的臣子,也可以是權力鬥爭的贏家;他是深不可測的謀略家,也是老謀深算的軍事家。要讀懂他,需要超越傳統的「忠奸」二元論,去理解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在亂世中為了生存和家族崛起所做的每一個選擇。司馬懿的一生,是人性、權力和智慧的極致體現。

司馬家之所以能取代曹魏,靠的是隱忍、權謀和對皇權的逐步架空。然而,當司馬炎建立晉朝後,同樣的問題也開始在他們自己家族中滋生。司馬家所採取的解決方案(分封宗室)反而加速了內亂的爆發,最終導致政權崩潰。

這段歷史就像一個迴旋,展示了權力鬥爭的殘酷和歷史的諷刺。無論是曹家還是司馬家,都無法逃脫因內部權力分配不均而導致政權崩潰的宿命。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鄭玄琦 + 30 + 30 樓主太有才啦!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