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昨天 08:11

211.jpg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團隊開發出新型核殼結構氫負離子電解質,並成功構建了首例氫負離子原型電池,這一成果北京時間17日已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氫是未來清潔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以氫正離子(質子)、氫負離子和氫原子三種形式存在。其中,氫負離子電子密度最高、易極化、反應性最強,是一種獨特且具有巨大潛力的能量載體,其研發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

2018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團隊啟動氫負離子傳導研究,並於2023年提出了「晶格畸變抑制電子電導」策略,研製出室溫超快氫負離子導體。在此基礎上,團隊又以氫化鋇(BaH2)薄層包覆三氫化鈰(CeH3),研製出了一種新型核殼結構複合氫化物材料。該材料在室溫下即可展現快速的氫負離子傳導特性,並同時兼具優異的熱穩定性與電化學穩定性,是一種理想的電解質材料。

基於上述新型氫負離子電解質材料,團隊利用經典的儲氫材料氫化鋁鈉(NaAlH4)作正極,貧氫的二氫化鈰(CeH2)作負極,組裝出首例氫負離子原型電池。團隊通過搭建疊層電池,把電壓提升到1.9伏,並成功點亮了LED燈,證明了氫負離子電池為電子設備供電的可行性,標誌著氫負離子電池成功從「理論模型」邁向了「實驗室原型」。作為一種全新的儲能技術路徑,氫負離子電池未來有望在大規模儲能、儲氫、移動電源、特種電源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19830523 + 30 + 30 感謝大大分享
littleglin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5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littleglin
王子 | 昨天 13:51

本篇最後由 littleglin 於 2025-9-19 13:58 編輯

我看到了 技術、材質的難度。
還有 鈽(三氫化鈰),這狀態下的鈽應該也是有輻射危險吧

看到團隊是用氫化鋇來包覆。我不理解原理,但應該是有效的解決方案!
只是這樣的電池,潛在的危險非常高,應該無法 人人都有吧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昨天 14:21

littleglin 發表於 2025-9-19 13:51
我看到了 技術、材質的難度。
還有 鈽(三氫化鈰),這狀態下的鈽應該也是有輻射危險吧

好友可能是看錯了,三氫化鈰而不是三氫化鈽。鈽具有放射性,是礦石中的鈾-238經過中子俘獲緊接著發生兩次β衰變而成的:(238U → 239U → 239Np → 239Pu),因此鈽是少數存在於自然界中的超鈾元素,也是天然存在於自然界中原子序最大的元素,在地球上存量極少。

鈰 (Cerium)這個元素就完全不一樣了,符號為 Ce,是一種柔軟、具延展性且呈銀白色的化學元素。它的原子序數是 58。在元素週期表中,鈰是鑭系元素的第一個成員,也是豐度最高的鑭系元素。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20 小時前

如果技術成熟,有沒有可能應用在電動車?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9 小時前

att007 發表於 2025-9-20 03:18
如果技術成熟,有沒有可能應用在電動車?

這樣的化學反應只適合用在小電量的電池,要推動汽車那必須就要靠燃燒才有這麼大的能量。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26 分鐘前

732 發表於 2025-9-20 14:33
這樣的化學反應只適合用在小電量的電池,要推動汽車那必須就要靠燃燒才有這麼大的能量。 ...

蛤!那不就是只能應用在如1、2、3號電池?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