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1602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weiyiyu
王子 | 2011-6-22 07:28:33

      1.準備轉換角色

    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娛樂都較有規律,在這樣的
環境里,容易萌發浪漫的情調和美好的理想,但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幾年大學生活行將結束,在離別母校,踏上社會之前。最重要的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轉變角色。

    所謂轉變角色,主要是指由一個“天之驕子”的大學生,轉變爲一個現實的社會求職者,抛開浪漫,抛開幻想,認識自己所處的真實地位和“嚴酷”的社會現實,實事求是地面對就業這樣一個現實。要想正確地選擇職業,就必須轉變角色,不能把學校、家庭、親友及同學所給予的關心、呵護、尊重當成是社會的最終認可。而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在選擇社會職業的同時,也接受社會的選擇,正確地邁出人生這關鍵的一步。

    2.認識自我

    (1)氣質、性格: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征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爲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個性特征包括氣質、性格、智能。由於個性特征左右著個體的行爲表現,個性特征的職業適應傾向也是十分明顯的。就業前如何選擇職業,要根據自身的個性特征來決定。氣質是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包括心理活動的速度、心理活動的強度、心理活動的傾向性等方面的特征,是一種典型而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性格則表現爲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爲方式中比較穩定的獨特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氣質和性格往往對人選擇職業和事業成功有很大影響。是何種氣質性格的人,在知覺速度或思維的靈活程度上是快還是慢,在意志努力或情感發生上是強還是弱,心理活動是傾向於外部還是傾向於內部,是認真負責還是輕浮粗心,是活潑熱情還是好靜羞澀,是機智敏捷還是呆板遲鈍,是沈著冷靜還是冒失魯莽,是勇敢爽朗還是怯懦沈默,是鎮定自信還是疑慮自卑,是溫柔細致還是暴躁粗心,是剛毅實干還是辦事拖拉,是喜歡安靜還是喜歡熱鬧等等,都有很大不同,如粘液型氣質者較爲適合流水線的工作,而抑郁型氣質者不適合做推銷員。性格與智能也與擇業密切有關,不同性格與智能差異往往是在某一職業中能否適應及有所成就的因素。個性特征的自我了解可通過科學的心理測量等方式來進行。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是選擇職業的重要前提。

    (2)興趣、愛好:興趣是愛好的推動者,愛好是興趣的實行者。人們對職業的選擇往往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這就更需要認真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在工作、學習之余,是愛好讀書還是閑逛、聊天?是愛好釣魚還是跑步、打球?是愛好攝影還是繪畫、書法?是愛好舞蹈還是音樂?是愛好種花種草還是養魚養鳥?是愛好打扮還是美容?這是在求職擇業前必須考慮的因素。因爲有的職業需要某種興趣愛好,也有的職業明確禁止和反對某種愛好。

    (3)能力、特長: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爲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爲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能力包容的內容很多,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思維能力;二是工作能力。思維能力主要包括思維的獨立性、抽象性、敏銳性、廣闊性、批判性、創造性、靈活性等諸方面;工作能力主要包括言語表達(包括外語)的能力,寫作的能力,計算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勞動的能力,專業的能力,發明創造的能力等等。如果是重新謀求職業者還應分析自己的工作成績和缺點,以便在求職時揚長避短。

    (4)生理特征:在求職擇業時必須正確認識到自己性別、年齡、身體健康、胖瘦、高矮、甚至面貌的醜俊等生理方面的因素。例如,體質較差,難從事繁重體力勞動;面貌醜陋也不適合當服務員;有些工作,女同志(或男同志)不能勝任等等。這是在求職擇業前必須明確認識到的。

1.敢於競爭,善於競爭。

   人們時常把當今的世界稱爲競爭的時代,大到國與國之間的對抗,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競爭沖擊著人們的事業和生活,沖擊著人們的意識和思想,在求職擇業上亦是如此。

    (1)敢於競爭:當今的時代,競爭機制已經滲入社會的各個領域和人生的整個過程。學習生活一開始,同學之間便開始了學習成績的競爭,人人都希望得到好成績,升人好的中學和大學。在大學階段,競爭更爲激烈,評三好學生、優秀畢業生,評獎學金,推薦研究生等,無一不和競爭聯系在一起。但是大學生自身的競爭意識在過去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強化,有的大學生面對競爭的挑戰顯得手足無措。深化改革的今天對大學生強化競爭意識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客觀環境。迎接新的挑戰,強化競爭意識是大學生在擇業前最基本的心理準備。

    大學生強化擇業的競爭意識,一是要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於通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二是必須在心理上準備同“鐵飯碗、大鍋飯”的傳統告別。必須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來加深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地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加競爭的心理準備。

    (2)善於競爭:要想在求職與擇業中取得成功,僅僅敢於競爭還不夠,還必須善於競爭。善於競爭體現在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實力和良好的競技狀態。

    在求職與擇業競爭中,應注意期望值是否恰當。期望值是個人願望與社會需求的比值,期望過高會使心理壓力加大,注意力難以集中,造成焦慮,影響正常水平的發揮。

    在求職面試時情緒一定要輕松自如。在面試時,要克服情緒上的焦慮和波,如果一個人自始至終地以良好的情緒對待學習、工作和生活,那他就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勝。

    要做到善於競爭,還要做到在面試時儀表端莊,舉止得體,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鍛煉出較好的口才,交流時口齒伶俐、表述清晰;合理利用有關規則等。

    2.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著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爲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鍛煉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後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調整好目標,腳踏實地前進,爭取新的機會。

    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與腳踏實地並不矛盾。失敗者常常感歎求職擇業真難。現實確實如此,尤其是理想的或熱門的職業更是如此,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這是商品經濟社會普遍的現象。職業理想的追求與實現,並不一定取決於職業本身。在中外衆多的偉大科學家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他們當初職業的起點並非那麽“理想”。富蘭克林曾經是個釘書工人,華羅庚初中畢業後便幫助家里料理小雜貨鋪,也曾在母校干過雜務。可見,較低的職業起點,並不貶低職業理想的價值,從現實的生活之路起步,也正是大多數科學家的職業理想迸發、形成的環境。

    挫折是一種鞭策。雙向選擇的本質意義是一種激勵手段,對優勝者是這樣,對失敗者也是如此。它對失敗者並不是淘汰和鄙視,相反,促使失敗者振作起來,徹底擺脫“等、靠、要”的就業心態,使自己加快自立自強的轉化過程,成爲新時代的開拓者。

    女大學生求職擇業比男大學生挫折更多,這是現在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說,女生擇業難,並不是社會對女生的需求量小。女生們要順利地擇業,從根本上說,在於發現自身的優勢,並以其優勢去參加競爭。


不少單位在招聘員工時,希望應聘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其實,大學生就業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離社會的實際要求肯定有很大的差距,用人單位真正看重的並不是簡單的成績單,也不是表面的工作經曆,而是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和經驗不是阻礙大學生角色轉化的最大難題,職業態度、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行爲、職業技能等職業素養才是大學生的“軟肋”,這些方面的欠缺在求職和職業適應階段都會表現出來。
  影響職業化的核心因素是什麽
  職業化是一種潛在的文化氛圍,在職場上大家都用同一種語言說話,用同一種行爲和道德準則來辦事;職業化是一種態度,更強調自我約束,而一個非職業的人與他們是合不上拍的。從職業素養的角度而言,動態地看,職業化就是個性的發展要適應共性的要求,將外在要求內化爲自我修養,努力追求成爲優秀職業人的曆程,換一句話說,職業化就是按照職業要求改造自我的過程;靜態地看,職業化就是訓練有素、行爲規範。當然,我們還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職業化,比如,“職業化”就是盡量用理性的態度對待工作,“職業化”就是細微之處能體現專業素養;等等。
  從外在呈現來看,職業化表現在職業資質、職業態度、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行爲、職業技能等方面充分符合職場的需要,其中知識、技能、態度尤爲重要;而從內在來看,所有看得見的表現都是由看不見的價值觀決定的,因此,職業化是內力的外現。如果細化地將這二者結合起來看,職業化給人的觀感是,第一層次看穿衣戴帽;第二層次看待人接物;第三層次則是看價值觀。
  對用人單位而言,他們強調工作經曆,看重的其實並不是跟工作直接相關的技能和經驗,而是大學生學習和融入的速度,是在工作中培養積累起來的與他人能夠融爲一體、順暢銜接的感覺,而這一點其實就是職業適應和角色轉化的能力和速度。
  從職業化的內在要求看,在影響和決定職業化進程的諸多因素中,角色轉化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與態度、情商等深層的內在原因密切相關,而這一點首先取決於對社會和他人的認識和態度。
  該如何正確地認識自我與社會
  現在不少大學生在思考自我與社會的關系、自我與職業的關系時,將社會化等同爲“喪失自我”,並從內心拒斥社會化。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從學生向職場人士的角色轉化表面上表現爲職業化,但深層的東西其實是對於社會和自我的正確認識。大學生職業適應的最突出的障礙就是自我中心,不能正確認識自我,不能正確地認識社會、人性、職業和他人。其實,正確地認識社會和自我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大學生對於社會和職業的認識,容易走兩種極端:一種是對於社會和人性的複雜缺乏基本的認知和準備,過於天真和無知;另一種則對社會和人性過於悲觀,對現實的無奈和失望使他們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抱有強烈的抵觸意識,又因爲過於理想化而導致苛刻、偏激、狹隘、封閉。社會和職業既沒有有些人期望的那麽美好,也不如另一些人想象的那麽壞,它複雜而真實,需要我們將片面的、絕對的、理性的、批判式的思維轉化爲感性的同情式的理解認同,用堅強而溫和的眼光和胸懷去接納,這樣的人生態度和境界雖然需要一定的年齡和閱曆才能達到,但職業經曆能夠促使大學生用一種更現實、更客觀、更溫情的眼光來看待社會、職業和自我,在書本上抽象地批判人性與實際地同真實的人接觸的感受和看法是不一樣的。
  職業化表現在思想和意識深層就是能夠正確地認識社會和他人,對於人性、社會和他人的缺陷以及複雜的人際關系有一定的理解、接受和寬容,因此,也能夠表現出一定的彈性和靈活度,這一點正是因爲理想化而僵硬的大學生所缺乏的。達到這一點,需要從認識、態度到心理的不斷的修養和曆練。
  我們周圍就有很多“太沖、太自我”的大學生,不能正確認識社會和自我的結果直接表現爲社會適應能力低下和職業角色意識模糊。有一個公司在同一年錄用過三個大學生,一個純粹無法勝任工作;一個缺乏主動性,干什麽都得告訴他,不說他就不知道該干什麽;另一個太過於強勢和主動,他工作是去改造別人的,還得讓總裁聽他的。這三種類型在大學生當中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我國大學生的職業教育比較欠缺,特別是在與社會和職業銜接的實習和實踐方面尤爲欠缺,而保姆式的教育方式使學生樹立了濃厚的等、靠、要的被照顧和被保護的學生意識,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這使得畢業生要在工作中去填補在大學里就應該爲走上社會作準備的功課。社會對於個人的改造的力量是巨大的,個人對社會和環境的適應應該是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等待和卻步,關鍵是個人要有足夠的自覺,有意識地接受、完成這個改造的過程,讓這個過程短一點,讓自己和周圍的人痛苦少一點。
  實現轉變畢業生需要做些什麽
  學校是一個同質性比較高的小社會、小群體,人員構成比較單一,相對比較單純,而在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都有,與學校相比,社會是一所更大的大學。職場文化和校園文化在時間安排、人際交往、學習方式、評價體系等很多方面都大有不同。
  畢業生應該自覺地意識到校園文化和職場文化的不同,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喜怒哀樂全表現出來,更不能隨便發脾氣,影響工作;懂得從實際情況出發去處理問題,不能生搬硬套理想化的模式;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不要習慣性地像在學校里一樣,以對待周圍老師和同學的方式與同事、上司相處,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而要試著適應不同的人,求同存異;正確地給自己定位,大學生不是天之驕子,而是與別人一樣的工作者,不要高高在上,從最基礎的工作開始,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這些都是職場新人容易出錯,也需要著力注意的地方。
  如果能夠更進一步,我們可以設想如何能讓別人愉快地接受你,讓別人感覺愉悅,這一點不要說大學生不大會考慮,我們很多人即使工作多年,或者終其一生,都不大會去考慮這個問題。熱情、主動、外向以及具備很好的傾聽技巧是構成人格魅力的主要的個人特征,而真正的人格魅力來自於內心,確切地說,來自於內心對他人的態度,如果我們能使自己的整個人,激勵、感染、影響、愉悅身邊的人,那將會達到超越職業化的境界。
  一個新畢業的大學生要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轉變,將職業素養體現爲態度和行爲習慣,不是一日之功,不會一帆風順、一蹴而就,需要一個積累和準備的過程。多項調查和研究表明,大學生的職業適應和角色轉化期大概需要3年的時間。常常告誡學生:你畢業後的一兩年,也許是你一生最痛苦、變化最大、對人生的認識、體會和感悟最多的時期。這些話就是針對大學生的社會適應和職業適應問題提出的。
  面對職業和社會的要求,大學生首先要有自省、自知、自覺的意識和理念,時刻注意在爲人處事的細節中發現自己的不足,而一個人只有在與外界的互動中,只有了解了社會和他人,才能在一個更爲廣大的坐標體系中,真正地了解自己的不足,有的同學說“很慶幸通過工作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今後能有針對性地、更加積極主動地彌補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技能,使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更快、更好地融入集體和團隊”。
  其次是在對自身不足的認識的基礎上,樹立在書本和知識之外的另一種學習的觀念:行動化的學習,改變個人習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將職業化的要求落實到日常生活、工作的言談舉止上,通過改變行動改變自己。在你工作的第一、二年內制定較詳細完備的生涯發展策略,認清自己的差距,帶著明確的目標訓練自己,在挫折中學習,在痛苦中改變,完成從校園人向職業人的轉變,邁向職業的通途。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wukf + 10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要经常来签到
回覆 使用道具
victorchenzj
侯爵 | 2011-8-16 15:06:08

社會對於個人的改造的力量是巨大的,個人對社會和環境的適應應該是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等待和卻步,關鍵是個人要有足夠的自覺,有意識地接受、完成這個改造的過程,讓這個過程短一點,讓自己和周圍的人痛苦少一點。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幻劍小道 + 5 + 5

總評分: 名聲 + 5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