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83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gotome
區版主 | 2011-11-11 17:55:04

                        以德「放光」                                       




(攝影著:謝光雄)

佛經上常見佛陀講經時,現場有幾萬、幾十萬人;如《法華經•序品》即記述在靈鷲山的聞法眾有十餘萬。然今實地走訪靈鷲山的說法台時,發現空間並不大,難以想像如何能容納如此多的聞法眾?

「經典記述的數字看來匪夷所思,可能是後人為形容法會盛況而描寫;或翻譯時,各地記數單位不同所致。」是故上人解說經文時,較重視精神層面的引導,避免落入數字或文字的窠臼中。

一次上人行腳至台中分會,與弟子對話,上人指出,讀經,須探索其精神面。「如佛典裡經常描寫佛陀說法『放光』,實指佛陀智慧如日月光明,無瑕疵、無暗角,其德行能讓見者敬服,使人除惡念、起善心。

上人說,就如同用「容光煥發」來描述與人相處時,感受到的內心歡喜一樣;佛陀並非以神異度眾,而是以其德行降伏眾生的無明。

師兄請示上人,若一心修持佛法,能否拾回過去生所啟發的智慧?上人直言:「不知道!如眼前這尊膚慰地球的佛像,從地球鏤空處射出的燈光映在牆壁上;究竟是牆壁發光、佛像發光、電燈發光,抑或發電產生光源?如此不斷地追究下去,又要找到發電來源、探究為何能發電……將永無窮盡。」

上人教示,莫在文字上鑽牛角尖。「想得愈多,執著愈多。做就對了!做得法喜,就有所得。」

修行,最重要的是瞭解人間道理,且能身體力行。上人指出,能身體力行的人才能有體悟。「若知道理而不力行,只知而不能悟,就無法體悟身體力行後的境界。」

上人一向不談怪力亂神,但重視因緣果報。「因緣果報雖非顯明立見,卻真實存在。與人結惡緣、就此產生成見,終會有負面影響;若惡緣未開解,惡因仍存在,會延續生生世世。」

有些人不斷拓展事業,增加銀行存款的數字,然而一口氣上不來,一切都無法帶走。上人以此教勉,事業版圖拓展得再大,幾經歲月流轉亦為人淡忘;唯志業開展,能於世間「發光」,讓人感念其「德」。

【靜思小語】智慧與德行如日月光明,能除惡念、起善心。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95110854 + 20 + 20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20  金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愛無礙心智障礙服務方案
讓大孩子維持社會功能,培育自立生活能力,提升信心及獨立性。讓家人獲得喘息,降低社會中高壓家庭的風險。
~大孩子需要您的支持,讓愛持續前進~
劃撥帳號:22587522  
戶名:臺中市愛無礙協會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