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746 | 回覆: 12 | 跳轉到指定樓層
bboke007
見習騎士 | 2011-12-20 19:58:16




  不知道大家在看國術類型的小說或者近代的影視劇時是否經常看到楊露禅、葉問、孫祿堂等名字?其實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武俠小說里面的人物本人不敢保證,但是今天要介紹的32位可是真正的武林高手,曆史上真正存在過的人物!這些人物是真正打遍天下無敵手,一起來看看吧!

    PS:排名不分先后

  許世友的功夫是正宗的少林功夫,老師爲云遊武僧林子金。賀龍雖然是黑社會的世家,但武功似乎不如他。下面引一段最平常的段子——將軍宴請的幾位老朋友當然也都是善飲者。因此,將軍在宴席開始時宣布席規:“三杯之內不許耍滑、耍賴,發現耍滑耍賴,一杯罰一碗;三杯之后,各盡所能,盡興方休。”話講完,你一杯我一盞便歡飲起來。

  有一位身材魁梧的將軍果真沒按他的宴規行事,把第三杯茅台酒悄悄地倒給了別人。

  許將軍看在眼里,嘿嘿一笑,把事先準備好的白瓷碗放在桌上,汩汩地往碗里倒酒,那位將軍雖然聽說過許世友將軍武功超群,但他自恃身強力壯,想必許將軍在酒桌上也奈何他不得,于是漫不經心地笑著說道:“你盡管倒吧,反正我是不喝的,看你敢把我怎麽樣。”許世友將軍哈哈一笑,二話不說,只管把倒滿茅台酒的酒碗遞將上去,按倒那位將軍就灌。開始那位將軍奮力掙扎,不讓灌著,豈料許將軍非一般強壯漢所能抗衡!特別是他那手上的功夫,更其了得。據說將軍從十來歲上少林寺當和尚學拳腳開始直到當將軍,他都從未中斷過武功操練,每天早晨起來,他的兩只手指便往裝滿砂子的缸里戳,一戳便將整個手掌都入砂子中,練完功才去洗朝臉盆里的水拍去一掌,說也奇怪,那一盆水便活了起來,在盆里連轉幾個圈兒,忽地一下騰空而起,跳出盆外。瞧那手指的功夫,可真能把人的五髒六腑抓出來,爲此,這時在宴會席上的他,雖然是輕輕的捏著那將軍的手腕子,可那位將軍卻直喊:“哎喲!哎喲!不得不張開大口讓許將軍灌,灌得那位將軍大聲嚷嚷醉倒才甘心!看來下次我赴你的鴻門宴,至少得帶一個營的兵才成。”說罷樂得大家大笑不止,都說是“好久沒喝這麽痛快的茅台酒啦!

  

  杜心武:綽號傳奇武俠,湖南人士,早年習文尚武,得到過江湖武術奇人徐大俠的點撥和真傳,學得曠世武功、身手不凡,青年時代東渡日本求學,並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辛亥革命之后回國擔任宋教仁先生創立的北平林業講習所(北京林業大學的前身)的高等教員,並曾經擔任過孫中山先生的私人保镖,武術造詣極深,創立了傳統武術的散打技擊之術“自然門”,成爲一代享譽京師的武林大家。但是,杜心五爲人低調、不事張揚,爲此他放棄了不少仕途和政治機會。但是,他的拳拳愛國之心和崇高的民族氣節在中華民族危難的抗戰時期則彰顯無遺,爲中國武林界所稱頌。另外,他收有高徒萬籁聲,步其后塵也成爲一代武術大家。

  

  萬籁聲:綽號自然宗師,早年身體孱弱多病,后考入國立北平林業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師從著名武術家杜心武,正所謂名師出高徒,萬籁聲通過杜心武的言傳身教,再加上自己的勤學苦練和天資悟性,學得一身好功夫,尤其擅長自然門,身手矯健敏捷、技擊動作迅雷不及掩耳,以快、準、狠著稱于世。他曾經參加過民國時代的國術比賽,獲得過輕量級的散打冠軍,在抗戰期間曾經擔任過國民政府下屬的中央訓練團的國術總教練。晚年定居福建福州,以傳授武術和傷骨醫生爲業,並曾經擔任過福建武術協會主席一職,是一位精通傳統技擊精要的卓越武術家。

  

   蔡龍云:綽號神龍大俠,山東人士,出身于武術世家,自幼習武,悟性極強,擅長拳法和腿法,青年時代在上海參加過中外拳擊對抗賽,擊敗過俄國力士,后又在擂台賽上擊敗過美國黑人重量級拳擊手,一時間享譽上海灘,被媒體稱爲神龍大俠,晚年擔任過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並擔任上海體育學院武術系系主任、教授,長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武術教育與研究活動,可謂桃李滿天下,同時,他也是中國武術恢複傳統散打技擊競技的積極倡導者和熱心推廣者。

  

  王子平:綽號神力千斤,河北滄州人士,出身武林世家,自小尚文習武,青年時代精通武藝、力能扛鼎,被江湖武林人士贊譽爲“神力千斤王”,尤其精于武術彈腿,民國時代在北平曾經打擂擊敗過多位外國來華大力士和日本浪人。1949年之后,王子平成爲中國武術界的領軍人物之一,他曾經擔任過中國武術協會的副主席,晚年定居上海,從事武術教育與中醫研究工作,他也系著名的中醫骨傷科專家,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其女王菊蓉得其真傳,女承父業,日后也成爲著名的武術教育家。

  


  韓慕俠:這是當年和霍元甲同鄉並齊名的大師,武林大師張占奎弟子,解放前黃埔軍校首席國術教官,擊敗無數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台俄國大力士。

  電影《武林志》里東方旭的原形就是他(北京的六國飯店與一位俄國大力士康泰爾交手);在天津開武館,1916年前后,周恩來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並投身革命事業。爲了強身健體,他拜名揚京津的拳師韓慕俠爲師,學拳練武。韓慕俠當時以教武爲生,最擅長“形意八卦”,除在南開任教外,還在家里設武館授徒傳藝。周恩來學習之余,常穿一件長布大褂,去韓慕俠家里學拳練武。

  因爲學拳,使周恩來與韓慕俠建立起誠摯的友誼。周恩來曾提筆爲韓慕俠的武館,寫下“韓九師堂”四字。1917年周恩來東渡日本后,還將他學拳期間與韓慕俠等人在武館的合影寄給拳師,以示思念之情。韓慕俠曾感慨地說:“翔宇(周恩來)年少志高,深謀遠慮┄┄我教他怎樣強身,他卻教我怎樣做人。”——此人是八卦掌高手,武功是真的。

  


  孫祿堂: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別號活猴。河北望都縣東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武學大家,堪稱一代宗師,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霍東閣:霍東閣是精武體育會創始人霍元甲的次子,一八九五年二月出生于直隸靜海縣(現天津西郊)小南河村。由于家庭的熏陶,他自幼就酷愛武術,並能刻苦練功,極受父親寵愛。后來,其耿耿愛國之心與高超的武技,和父親一樣,贏得了人們的廣泛稱頌。

  


   一代宗師--意拳創始人王芗齋,早年師從郭云深學習形意,后以形意爲基礎創立“意拳”。日本人澤井健一來中國四處挑戰中國武師,有勝有負。聽說王芗齋功夫不錯于是前來挑戰,慘敗,遂拜王芗齋爲師,學習意拳。抗戰期間多名日軍軍官挑戰王芗齋均以失敗告終。有個軍官害因爲怕王芗齋使用“法術”,在比武前宰雞放血,用雞血在地上畫了一個圈要求在圈內比武,結果還是王芗齋贏了。抗戰勝利時,澤井健一悲痛萬分,動了輕生的念頭,打算先殺死妻兒然后剖腹自殺。正在痛苦猶豫時王芗齋及時趕到他的住所,耐心開導自己的徒弟終于讓他想開了,帶著妻兒離開了中國。回到日本后一生致力與傳播中國武術,稱意拳爲“太氣拳”,被日本武術界尊稱爲拳聖,曾一度打敗大山倍達,大山倍達從他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可以說澤井健一把中國武術推廣到了日本。王芗齋不僅用拳頭打敗了盛氣淩人的日本武士和軍官,更用仁義之道征服了他們的心靈,使之棄惡從善,爲我所用,這是后來的武者難以達到的境界。

  

大刀王五,可算是近代武林響當當的巨頭。王五是北京人,他本姓白,八歲時就成了孤兒.他和弟弟沿街討飯,討到了北京順興镖局,镖局的王掌櫃看他長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認爲養子,改姓王。十一年后,王掌櫃死了,他就繼承了镖局。由于他行俠仗義、爲人直爽、武功又高,就被人叫做“大刀王五”,他的本名,是王正誼。

  

李聖五,化名李化天,小名吉順。20世紀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活躍在中國山東的著名飛賊,一代輕功高手。外號“李燕子”,民間訛傳其亦爲“燕子李三”。由于無肖像,上爲電視劇版燕子李三。

  

康熙十五年,滄州孟村人丁發祥北遊燕京,適逢兩名俄羅斯大力士在那里擺擂,幾位技擊家接連失敗,丁發祥挺身與他搏斗,兩位大力士連連被擊敗。一時名聞宮禁,皇帝與諸公大臣召見他,並題匾相贈,以示嘉獎。

  


  釋德根:嵩山少林寺和尚,清末化緣入京。因見英國皇家拳師丘斯威爾擺擂擊死、擊傷我多人,憤于不平而登台與他搏斗,先后使用“蝴蝶展眉”和“梅花拳”,都被對方擊敗。他奮勇三登擂台,使開“掏心拳”,指上打下,聲東擊西,虛實並用,激烈拼斗。當對方右拳向裆部打來時,他用右劈掌劈折了對方的小臂,同時其右臂也被對方“飛風拳”擊傷。他忍痛側身,左手疾去一記“掏心拳”打得丘斯威爾七竅出血,一命歸天。當時他年齡剛滿18歲!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慶年間,河北省文安縣米家塢人,幼年喜學各家拳術,及長訪師江南,在桃花山上見一年幼和尚不斷向樹擊掌,並盤樹繞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結果大敗。于是他請見老和尚,虛心求教,曆經幾個寒暑,盡得其藝;臨別時師傅叮囑:技藝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氣盛惹事生非,董唯唯應諾。然而回家之后偶與人爭,以致出手傷人,官方緝拿甚緊,董遂淨身爲閹,隱于京師肅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監。


一日,太極拳名師楊露蟬奉召在肅王府與府中拳師比武,連戰連勝,最后竟將一拳師擲于園網之上。是時董海川手托菜盤由此經過,立即飛身上網救起拳師。董海川遂與楊露蟬相斗,雙雄對峙,勝負難分。從此太極拳與八卦掌各立門戶,桃李盈門,流傳后世。董海川壽享高齡,監殁昏惘,仰臥床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八卦掌流傳國內外,迄今不衰。董氏傳人層出不窮,其墓已遷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柳海龍:當代中國散打的代表人物。 1980年出生,籍貫山東,身高1.76米,他13歲開始習武,后被選入山東散打隊受訓,初出茅廬就在全國散打錦標賽中戰績顯赫:1999年獲75公斤級第三名;2000年獲75公斤級第一名;2001年再獲75公斤級第一名;2002年獲80公斤級第一名。他成爲中國散打明星是在2000年度舉辦的第一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上,他在那屆比賽奪得了75公斤級冠軍並榮獲“散打王”稱號,此后還獲得了“超級散打王”稱號。他還在中國功夫VS泰國職業拳王爭霸賽中兩勝泰國拳手,在中美自由搏擊對抗賽中擊敗美國選手,名聲大振。

  

佟忠義字良臣,男,滿族,武術名家。出身河北滄州武術世家,6歲習武,后在清宮禁衛軍任武術教官,曾在奉天、滄洲開設镖局。辛亥革命后,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武術教官等職,兼理傷骨科。民國11年(1922),受國育武術研究會之邀來滬任教。民國14年創立忠義國術社,開設摔跤、拳術、舉重、弓矢、器械五科,並在精武體育會、東亞體專等處任教。民國17年任上海市國術館少林門主任及摔角教練,同年赴南京參加國考,名列優等。民國19年受聘爲市國術館董事。民國30年重建忠義國術社、中國摔角社,並被上海健身學院和現代體育館聘爲摔角教練。他授徒注重武德,在《武術須知》中要求弟子“愛國家,保國權”,“甯願謹,勿詐虞;甯迂枸,勿放恣”;“守信義,重質朴”。解放后,曾多次參加武術表演,並開辦傷科診所。曾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上海市體委委員。著有《武術之道》、《中國摔角法》等書。

  

     曹晏海:河北滄州滄縣蘆家園村人。此人身材高大、蜂腰乍肩,臂長腿健。少年時酷愛武術,十五歲曾背著家人出走,去昆侖山學藝,沿途討飯一個多月至山西太谷被一老人勸回。他聰穎過人,自學成才,十幾歲能釋讀古文,雙手提筆能寫梅花篆字和清秀小楷。至令其家人還保存他早年閱讀過的書劄墨迹。十幾歲從連闊和尚學拳術,1928年去南京中央國術館在教授班學員。二十幾歲就得了個“草上飛”的渾名。上海擂台賽曹晏海取得冠軍和以后充分顯示了曹的非凡武功和精純技藝。

  

 奇云和尚:奇云大師系北京西郊上房山兜率寺少林密宗高僧,俗名史正剛。河北省保定人,自幼讀書學劍,曾多次投師學習,得名師指點學習各派武功,如彈腿及查、花、炮、洪、少林等各家拳術,冠絕侪輩。他曾在北京德勝門外教書,二十歲左右結婚,婚后曾育有一女,不久妻子病亡,大師悲痛欲絕,傷心之下,抱幼女回保定老家,送給乏嗣同鄉領養后,孤身一人返回北京,投入著名的法源寺削發出家當了和尚,法號奇云。其后,奇云大師受命徒步化緣走到東北地區在一大寺院頂香受戒。回到北京后,曾在北京各大小寺院做過住持方丈,管理數十座廟宇寺院。長入佛門后,大師遍遊名山寶刹,偶遇隱士高人授以無名神拳,示爲築基根本;后拜誦千手觀音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敬觀圖像時,頓悟與隱士高人所授拳式融通,逐按像尋索拳式,發覺拳式姿式莊嚴,動作圓和,與大悲心陀羅尼經圖像契合;其后更訪娴武高僧,獲悉佛門曾有大悲心陀羅尼拳失傳已久,隱衲所授正乃大悲心陀羅尼拳也。奇云自幸得以奇遇真傳,複融會各家拳術精華,征引印證,獲神拳之精微奧妙,使其造詣益深。

  

清末民初時期,威名赫赫的“神槍李書文”是八極門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以貼身靠打的精技純功名震武林,以出神入化的大槍技藝揚威海內外,把八極拳發展到一個新高度。

  


       陳子正,著名武術家、一代武術大師,世人頌譽“鷹爪王”,今河北省雄縣李林莊人,自幼酷愛武術,生性倔強。陳子正盡得劉氏鷹爪、嶽氏連拳,是繼劉士俊、劉成友之后的長于“嶽氏鷹爪拳”的武林巨擘。

  “鷹爪拳”之名應首創于陳子正,在此之前統的稱爲“鷹爪拳”或“嶽氏連拳”、“嶽氏散手”。“鷹手拳”與流行的“鷹爪拳”在形式和內容上是截然不同的,以往流傳的“鷹爪拳”專練三指擒抓之力,是手頭上有勁、身上無活(活指完整合一整體丹田勁)。而“鷹手拳”不僅要練雙手十指叨擒之勁,更練全身混無一握的整體勁,要求氣達周身、驚起四梢,勁發于后踵、通于脊背、達于拳掌。

  衆所周知,鷹是鳥中之猛禽,其性猛、爪和、目銳、身捷。其身形快似閃電奔雷,在與其它形體稍大或相等的禽類或野獸的搏斗中,喙叨食其肉、翅膀扇打令其昏,利爪擒抓並將其撓、撕、摔、打成碎片,身手互用可見其功,與其相搏者無不慘敗命亡。陳子正就是根據鷹的這些特點將嶽氏連拳命名爲“鷹手拳”的。

  

郭云深,直隸深縣馬莊人,家不富足,力食四方,兼訪名師,聞劉曉蘭先生名氣,便訪至易州西陵,也拜孫亭立先生爲師練八極拳,住在劉曉蘭先生處,這樣劉曉蘭先生與郭云深先生成了八極拳門中的“譜兄弟”。孫亭立先生見郭云深學拳已成,便讓他也去山西李老能那里學形意拳。郭云深到山西太谷以同鄉之關系拜見李老能先生,說明來意,並將八極拳中的剛猛猴拳和梨花大槍演示給李老能先生看。李先生見郭云深所練手法靈速、氣勢嚴整而神氣活妙,遂收爲弟子。當時李老能以租種菜園爲生計,郭云深幫助灌田、耕耘,一應事情非常勤快,深得老能先生的喜愛,便傾囊相授,郭十二年后藝成。后來因鏟除惡霸,犯了人命官司,被關進監牢,仍苦練功夫,由于項上有枷,腳上鐵铐的緣故,練就了只能邁出半步的絕技——半步崩拳,所以,后來郭云深名揚大江南北,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稱。

  郭云深在當時武術界很有聲望。他的練拳,靜如泰山,動如飛鳥。如遇不測之事,只要耳聞目見,不管對方拳棒有多快,皆能避之。有一次郭云深想試試自己的功夫,讓五個壯士各持一木棍,其一端頂住郭云深的腹部,郭云深一轉腰,將五人打出一丈開外。對形意拳理論,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和總結,遺著有《能說形意拳經》一書。郭云深在北方數省教授學生多人,晚年隱居鄉間,七十余歲而終。

  

軌迹拳創始人:李紫劍古時就“中原”的稱謂,這很可能源自當時純朴的民衆,他們誤把河南當作中國的中心了。時至今日,某些曾到過河南旅遊的外國人都會講一句類似“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不成文俗語——不到河南非中國,我想這多半也是來自對曆史的傳承。在這當中,河南人民對于中華武術的繼承、發展所做的貢獻更有其非凡突擊的一面,功不可沒。就傳統武術而言,衆所周知的中國乃至世界最具影響的兩大武術派系——少林與太極的源産地,就是河南省;而今最具中國特色的有著深刻內涵的武術典范——軌迹拳學即誕生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河南省鞏縣一個叫竹林的小山村(現稱鞏義市竹林鎮),其創始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在武林界有“狂生”之譽的李紫劍先生。

  


  孫存周:孫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老先生的次子,諱煥文號二可,他自幼秉承家教,又敏而好學,深得太極、形意、八卦諸拳之精髓,尤以武術擊技聞名于世。文武兼修,16歲始發奮苦修,三年得家學大要。海上名拳家褚桂亭歎存周武藝絕倫,技擊獨步,同時代無人能出其右。存周先生一生笃技擊、好任俠,遠浮名,書劍合璧,輕利重義。以其一生對武學研修的苦心孤詣和潇灑超脫、求真忘我的精神境界感召后人。存周先生質朴天然,幽默博學,趣意清雅。通詩文詞曲,知古樂音律,更好書畫,以山水爲多,尤善松柏,合以其性。

  

郭瑞祥,字慕秋,出身武術世家。其父郭長生,人稱“郭燕子”名揚中外。1991年以來郭瑞祥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武術刊物上發表介紹苗刀、通臂拳、劈挂拳、瘋魔棍等文章數百篇。他經過長期鑽研,撰寫了《苗刀》專著,證明了苗刀原于中國而非日本。郭瑞祥老師在武術方面的突出貢獻,受到了中國國家體委和政府的表彰和獎勵。

  

 黃淳梁是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赴港之后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也是將詠春現代理論化科學化的重要功臣之一。詠春拳拳學的創始人。

  真正是身經百戰。當時香港武林盛極一時的踢館、比武之風氣,便是黃淳梁帶的。黃淳梁的百次戰役主要是在二十歲至二十四歲之間。對手包括各門各派之最高高手。對手體形由普通身材至二百多磅的健碩武漢。因黃淳梁身栽細小,約只有一百至百一磅左右。很多對手單看他外形細小而底估了黃淳梁,不會避而不戰,固他與人比武的機會也特別多。黃每次講手后必會將整個比武過程向葉問請教,二人將每個比武過程細節續點分柝,務求將詠春拳理發揮得最好。葉問亦對黃淳梁耐心的解釋,言無不盡。黃與人比武比動機純是出于向武學印證,實踐技擊學問。並不是故意挑起武林風波。更不是因爲任何利益或仇怨,這時候的黃淳梁年青氣盛,好勝心強。比武多了,詠春這套功夫的名字便由無人知曉變成無人不識的實戰技擊學,黃淳梁亦真真正正的爲詠春打出了一個血肉江山。到后期,黃淳梁的名氣已無人不知,知名度大約等于今日的國際足球、網球巨星一樣。亦再沒有多少人夠膽量與他講手有很多武林名宿都想避而不戰,他便設法激怒對方,迫對方不能不戰,以增加自己之實戰經驗。這時候確是曾得罪不少武林同道。他在香港武林掀了一片比武風,“講手”這名字便是由他所創的。

  

 陳長興:溫縣(今屬河南)人。陳氏十四世孫。立身中正,形若木雞,人稱“牌位先生”。精于陳氏世傳拳術。繼以王宗嶽《太極拳論》的理論,損益陳王廷所創長拳十三勢,使其拳路系統化、定型化。爲太極拳老架之代表。傳授門徒衆多,有名弟子有,其子陳耕耘,宗侄陳花悔,陳懷遠,楊露禅(福魁)等。

  


    王潤生,湖南長沙人。精通“八拳”,人稱拳王。1905年留學日本,曾打敗日本柔道家。當時日本留學生柳午亭、向恺然等數十人紛紛向王潤生求授拳術。王潤生回國后,1913年與向恺然在湖南長沙創辦國技學會。1916年冬在上海擊敗俄國在大力士多維諾夫斯基,譽滿中江。1928年與1933年在南京舉行兩次全國武術考試,王潤生均任評委。1934~1940年王潤生任湖南大學體育教授,兼教武術。王潤生是吳公儀的長輩,仍不恥一問向吳學太極拳推手,並每日給吳打洗臉水。一代“拳王”能重創日,俄武士,爲國家民族增光,卻謙恭好學,師事晚輩,有崇高的武德。上圖爲王潤生徒弟龔壽泉。

  

霍元甲,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他的武藝出衆,又執仗正義,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轟轟烈烈,充滿傳奇色彩。有多部影視作品描述他的事迹。

  


    楊露禅自幼好武,因家貧,迫于生計,在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藥字號“太和堂”中干活。這藥店爲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陳見楊爲人勤謹,忠實可靠,又聰明能干,便派他到故鄉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家中做工。適逢陳長興借陳德瑚家授徒。楊心中十分羨慕,有心拜師學藝,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陳不收自己。他雖然懂得江湖禁忌,但因學藝心切,便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用心記下某些招式,無人時便私下練習。

  

黃飛鴻是清未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師。清順治年間,鄭成功部將蔡德宗等五人潛至福建少林寺,與達宗等在高溪廟創立洪門會(天地會),洪門會流行的拳術稱爲洪拳,含有紀念朱洪武,反清複明之意。黃飛鴻的洪拳,一方面由陸阿采--黃泰--黃麒英所傳,一方面由鐵橋三--林福成所傳。黃飛鴻對洪拳進行了較爲全面的整理,並以飛铊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無影腳等絕技聞名,現傳下的要拳術套路有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鐵線拳、五形拳;主要器械套路有五郎八卦棍、子母刀、單刀、飛铊、行者棒、瑤家大耙、形意箫、挑等。

  

葉問,本名葉繼問,是廣東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葉問從小受到家庭嚴謹的儒家教育。從7歲起便拜“詠春拳王”梁贊的高足陳華順(人稱華公)爲師學習詠春拳。自收葉問爲徒后,陳華順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爲陳華順封門弟子。華公逝世后,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葉問十六歲那年,赴港求學外文,就讀于聖士提反學校。后隨梁壁(梁贊之子)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讓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乳名細鳳,爲美籍華人,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身高173厘米,體重64公斤。他是一位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全球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著名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世界武道改革先驅者,UFC起源者,MMA之父,截拳道武道哲學的創立人。他對中國電影業的貢獻永不磨滅,在香港的3部半電影,3次打破空前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全亞洲票房記錄,李小龍隨即風靡東南亞。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斗》總票房達到2.3億美金。毛澤東,本拉登都喜歡看李小龍的電影。在泰國曼谷拍攝《唐山大兄》時,秒殺泰拳王察爾·鋪。

  
分享分享2 收藏收藏3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opopal
騎士 | 2011-12-21 16:19:26

謝謝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本草鋼目
見習騎士 | 2012-1-19 00:46:36

列舉得不少人不過還是以北派武術為主吧
引言 使用道具
johnsonxv
大公爵 | 2012-1-26 18:44:36

南方人士也不少啊..
引言 使用道具
庫巴
勳爵士 | 2012-1-27 08:38:20

有些大師的名字都沒聽過,真是增廣見聞
感謝分享資訊
引言 使用道具
f150056g
子爵 | 2012-2-28 07:47:00

太強了
我想應該還有很多隱士高手的存在
華夏地大物博
奇人異士層出不窮
國外人士來到華夏可要低調點~
小心哪時出現武術高手把你.....你懂得~XD
引言 使用道具
yussss
男爵 | 2012-3-25 04:44:51

影視劇看多了吧?薛巅都沒有?
引言 使用道具
xingaizhuanjia
子爵 | 2012-3-30 01:39:14

80年哪個是上來充數的吧?
引言 使用道具
czrpycy
男爵 | 2012-3-30 17:03:02

有些大師的名字都沒聽過,真是增廣見聞
感謝分享資訊
引言 使用道具
sunboy0617
見習騎士 | 2012-4-9 17:54:45

很棒的分享 讓我知道了許多宗師的過往和流派 謝謝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云彩上的石
子爵 | 2012-4-21 22:34:59

真長見識啊,隱士一定比知名的更多
引言 使用道具
ThomasHsieh
伯爵 | 2013-5-26 17:17:32

這是硬是湊成32人的吧,其時很多知名的武術家早在國共之爭時離開大陸了,以上所提的都是在大陸現存或已逝的,並不能完全代表中國武術界的真實情形。
引言 使用道具
kbakbakba
鄉紳 | 2013-6-27 20:27:27

長見識了,不過大多都知道的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