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址:70946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電話:06-3568889 傳真:06-3564981
台南又有新的景點囉~而且還是國家級的喔!! 就是位在安南區與永康交界附近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簡稱:台史博) 台史博從開始的規畫到開館營運總共花費了將近20年的時間 名稱也從還沒廢省時的-省立歷史博物館改為現在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台史博的建築設計是由「鶯歌陶瓷博物館」的建造者-簡學義設計師設計的 結構的部分則是由日本SDG結構顧問渡邊邦夫負責 博物館園區占地總共有二十公頃,擁有廣大的綠地和水域 建築師是標榜著「渡海」、「鯤身」、「雲牆」、「融合」等 四個與台灣意象相關的概念為設計核心(下文中有進一步說明) 上述是有關台史博主要的設計和建築理念 接下來就實際來去參觀囉~

博物館的主建築外觀

四個意象之一-「渡海」館前的水池象徵先民橫渡黑水溝來台的渡海意象 (水池和橋的名稱分別為-有情湖和牽手橋)

湖邊設有一間景觀餐廳

但似乎尚未開始營業

只簡易的擺了一些桌椅供參訪民眾休息

展示教育大樓(四大意象之-「融合」)園區內的展示教育大樓及行政典藏大樓,擷取了漢人合院紅磚建築、 原住民干欄式建築與石板屋等建築語彙,展現融合的風貌

二樓以上的空間挑空、挑高,營造出廣闊的穿透感樓層間預留多處與外界臨接的穿透空間,加強自然環境與建築的對話

建物的柱腳下擺放的鵝卵石除了有美觀作用之外還可以讓小朋友體驗早期在溪邊踩石子過溪的情境

建物是採預力預鑄構造系統 以「清水混凝土」組裝樓版及牆面一塊塊如積木般堆疊而成 這可是台灣博物館建築技術上的一大突破喔~


外牆工法都是採用目前最環保的-清水模

建築本體採用了非常多的原住民干欄式建築立柱工法

慢慢接近入口處時開始出現進館的排隊人龍 (我們大約14:10分開始排隊,14:30分左右進到館內)

因為剛開館人潮眾多~所以目前是採取15分鐘開放200人的方式進行管制

午後排隊的人潮似乎越來越多

這是另外一個入口排隊處(總共有2處入口,這個好像是正門)

光電雲牆-是由經濟部能源局補助建置的 雲牆共由1,755片板面組合而成,含1,350片太陽能光電板,405片鋼印玻璃 組合成台史博的英文字樣(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其設計除了象徵先民渡海之際雲天壯闊的意象,也就是四個意象之一-「雲牆」 同時也是支援博物館電力的環保設施

光電雲牆後面有樓梯可以爬上去近距離的觀賞外也可以眺望整個台灣歷史公園

排隊沿途牆上貼著博物館的最後入館時間只到16:30

展場內不可以飲食喔~ 不過~這個暫放的桌子應該可以改好一點的方式吧!?這樣有點難看...

從這個入口一進來後就是民眾休憩區和博物館商店

商店裡面除了販售紀念品外~也有很多台史博自己的出版品

對面是志工室和司機休息室

第一眼看起來整個空間的設計上感覺還滿寬闊的

中央廣場是採中空挑高的設計 屋頂是透光式的節能玻璃帷幕

大廳服務台

館內總共有3.5個樓層1F有兒童廳和圓形劇場2個展館

進入後第一個熱門展館-時間車站(屬於兒童廳的)

旁邊的大時鐘到了整點的時候會有表演喔

時間車站上方有一艘掉在半空中的船~~

車站的建築滿仿舊的

時光列車預計12月才會開放屆時裡面好像是由動畫演出台灣往日的人文風景

車站裡面的牆壁用海報佈置成台灣古老街道的意象貨票房是在賣車票的還是托運行李的嗎??

也有在月台離別送行時的意象

車站的建築除了仿舊以外~連屋頂和柱腳也都很考究喔~~

在館內設有多處的沙發供民眾休憩 (後來想想真的有必要,因為要逛很久真的會累~)

兒童廳總空間約458坪(包含室內、室外和時光車站) 這間是屬於室內展廳,裡面有火車劇場、故事屋和一個小戲臺 另外也有可活用的廣場空間,適合辦理各種兒童的活動

進入後右手邊有一個張貼著舊海報的佈告欄

老街屋的建築外觀

天花板上的七彩燈球

牆上的藝術創作

小時候的跳格子遊戲

台灣第一劇場-可以回味坐在廟埕廣場前看戲的感覺 這裡也可以讓小朋友上舞台完疊疊樂

在舞台左前方天花板上的"這個"不知道是甚麼東西~~

原來是大型的萬花筒~ (旁邊出口出去後就是戶外體驗遊戲區 結果沒想到逛太久逛到展館休息了...下次一定再來好好玩一下)

離開兒童廳外面有填問券送贈品活動(贈品是台史博的鉛筆1支)

大廳開放空間中有一個-受贈文物特展此特展主要用意是為了感念217位捐贈者十年來總共捐贈了10,370件文物 展期:2011-10-29~2012-06-30

上圖的捐贈品是歷史悠久-單桅小船

這裡也介紹館方受贈文物後經過相關手續及程序後才能成為收藏品的過程

逛完1樓先上個廁所休息一下吧!

接著上到2樓的常設展區(個人認為這區最有看頭)展廳位於展示教育大樓2樓,共1,324坪,長85米、寬40米、挑高12.5米 展覽主題-斯土斯民:台灣的故事

2樓的平面圖 從這裡也可以到光電雲牆(但是要在進來不知道需不需要重新排隊...)

一上手扶梯就被偷拍了~~~ 手扶梯前面有攝影機會將每個上2樓的人投影在前方的大螢幕牆上

上面的台灣地圖是擷取大頭照拼成的

往前走有船艙的剖面模型

這是16、17世紀的貿易商船-戎克船的介紹

望遠鏡中的台灣

紅色按鈕按下去會噴出香料(提醒:不要靠太近喔~味道很濃)

當時貿易的皮草和布料

也有瓷器和木製藝術品

台灣早期居民的介紹-這區模擬了3個台灣發現早期不同時代生活面貌的縮尺模型

舊石器時代的-長濱遺址

馬鞍形石刀

新石器時代的-墾丁遺址

除了模型以外也有用影片以視聽的方式做介紹

這個是以四面的螢幕作為一個小劇場的方式主要是要呈現台灣早期被殖民及從事貿易時與外來人種的互動

這裡有島上原住民與各外來人種互動的介紹

這個是與漢人的互動部分的介紹

擡頭一望~突然發現上面有梅花鹿耶~~

上面牆上掛著16、17世紀的巨幅世界地圖

這是達悟族的銀盔是用銀元或薄片重疊連結而成,前面開一方孔可以望見外面, 它在達悟族的社會中價值很高且為傳家的寶物,在祭典時戴用

16、17世紀的貿易商船模型

這艘是現在停在安平港的台灣船模型

剛剛在1樓時光車站看到的船 這艘船是在述說載著船員及偷渡客等原尺寸大小的「紅頭船」靠岸台灣的場景

重塑了臺灣被納入清帝國版圖後,閩粵居民渡過艱險的黑水溝移民台灣的故事

連表情都做得維妙維肖的偷渡客~~

裡面有陣頭耶~趕快來去看熱鬧

這區是在介紹從沿著海、平原、丘陵、城鎮到後山的各區域發展介紹 下圖是在木板牆上畫出士農工商圖

平埔族的公廨


這是平埔族和漢人簽約租地的情景


沿海的水產養殖

鹽田-早年盛極一時的「白金歲月」產業

王爺出巡囉~這些都是以真人比例做成的藝陣隊伍

牛車載運甘蔗

蓮花池

農夫插秧的情境

做的超像的八家將

以踩水車的方法灌溉農田

早期農業社會的聚落-五溝水聚落


動線上出現一隻泡在水裡只露出上半身的水牛

以前的小朋友連內褲也沒得穿~

用來存放農作物的穀倉

報馬仔-看到報馬仔就知道媽祖在出巡囉~

台灣最多人信仰的神明之一-天上聖母

依比例縮小製作的農業聚落模型外國人來台進行貿易也引進了很多新的東西

台灣早期商場上的女強人-郊商黃祿嫂 (中間空位是要給民眾拍照坐的)

日治時期的派出所

裡面展示著當時警察的文物

南無警察大菩薩
郵筒

當時用心建設台灣的日本技師

近期很夯的-莫那魯道

霧社事件的紀念文物

日治時期設計建構的新式糖廠


淩海丸-台灣第一艘水產試驗船

當時台灣廟宇的建築介紹

令人懷念的國小教室

課桌裡展示當時的書本及教材

臺北榮町(現在西門町一帶)的街道縮尺模型

雜貨店

米缸-以前都是到雜貨店買米的

小朋友最喜歡的糖柑仔

和服店

以前都是挑布後再量身訂做衣服的

照相館

年代久遠的單眼相機

咖啡廳

黑膠唱片和留聲機

喝咖啡聊是非的所在~~

診所

日本時代街道上的都市生活

診所建築外觀

當時的建築已成為現代的古蹟了~~

台北的西門町猶如日本熱鬧的銀座

當時台灣的婦女的裝扮

豪華的電影院

電影播放機

日治時期的電影介紹文宣

支那-好像是日本對中國的稱呼

裡面有在播映一些紀錄片

另外一邊則有小朋友最喜歡的卡通~不過是黑白的...

跟以前在廟口看到的長得差不多

日式派出所的外觀

展館內也有互動式電腦可以進行相關查詢

結束日治時期的介紹後將進入台灣從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到民主發展過程的介紹 令人懷念的教室情景

戒嚴時期查禁歌曲的原因

逐步邁向民主化的紀念文物

這裡述說著台灣民主先烈們爭取自由民主的艱辛過程

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家庭代工

5貼~我們家以前也都這樣坐

古老的電視機

民主抗爭的過程 中間小妹妹好像是民主先烈鄭南榕先生的女兒-鄭竹梅

最後面有一個劇場

這裡上下同時放映2個螢幕

沿著旁邊的樓梯上到3樓就是雙劇場的門口

這裡的座位數並不多

看的就是跟剛剛2樓一樣的雙螢幕3樓的部分就只有這一間而已

再沿樓梯往上來到4樓是-特展室

目前這裡展示的是台灣早期的生活紀念特展

裡面大多是一些早期的書面文物

早期的公用電話亭

電話亭前面可以拍照合成明信片

排完後可以馬上發送E-mail到自己的信箱

海角七號也列入紀念展了~

這張海報裡有真正看過的實物還不少喔~

往前走來到另外一間特展室

這裡展出的主題是-看見歷史主要是館藏文物的選要特展

總統大選時的公仔

近期選舉海報

早期的車輛 (因裡面太暗照片拍出來成功率太低所以沒什麼照片可po 另外~裡面可能剛佈置完成...膠味很重 讓人受不了 所以快閃)

從4樓眺望對面的日式派出所

紅頭船
已經超過16:00了還這麼多人剛要進來(17:00休館)

逛完4樓後到1樓排隊準備觀賞影片我們是觀賞16:30的最後一場

這裡是圓形劇場

要播映的是-斯土斯民 台灣的故事 10分鐘都使用動畫的方式呈現~完全是沒有台詞和字幕的

裡面式階梯式的劇場

螢幕不是很大~

屋頂燈光是成圓形的排列方式(真不愧是圓形劇場啊~)

觀賞完影片出來後已經將近17:00休館了所以原本預計最後來到的兒童館戶外區已經不能進入了

裡面可以讓小朋友體驗台灣特有的生態環境 及農村早期生活和先人智慧的巧思 (我們室內總共參觀了2個半小時還沒看到完...)

兒童廳室外的部分是用木頭作圍籬的
出來後是湖景餐廳和有情湖

前面這一棟算是館方的辦公大樓-行政典藏大樓

行政典藏大樓也採用了很多的原住民干欄式建築立柱工法

外牆也是採用清水模的方式

設計上則是仿照原住民的石板屋

外牆也是比較環保的玻璃帷幕

繞到行政大樓後面可以看到壯觀的光電雲牆

光電雲強下面的雲天廣場水舞臺代表的是四大意象之一的-鯤鯓比喻先民穿越海峽時在海上遠觀臺灣西南岸沙洲 好像看見鯨魚隆起的背一樣 點出先民倏見臺灣島的驚喜

舞台上有慶祝開館的相關表演活動(未來不知道是否常態性的)

觀賞的觀眾還滿多的~

黃昏時分來這裡散散步也是蠻不錯的

光電雲牆背面的結構

全區的導覽圖

友情湖邊的小廟(據說以前就在此地,建館時將之保留下來)

友情湖景

遠方的牽手橋

行政典藏大樓前的木棧橋

從木棧橋上看建築的景象

走過木棧橋後不久就會來到牽手橋

牽手橋除了拍照留念外

也是欣賞夕陽的絕佳地點

牽手橋兩邊各有一個湖 分別是友情湖和忘憂湖 兩座總滯洪量達6000立方公尺的滯洪池,是以生態工法建置的人工溼地生態池 多物種、低維護的埤塘,不但具有防災滯洪的功用,更是留鳥與候鳥的樂園 也是認識台灣自然生態與原生物種的自然保育休憩區

橋旁的步道階梯是以樹幹年輪的設計建置

沿著步道可以到忘憂湖邊

湖邊有一間以傳統工法搭建的竹籠厝

厝身完全由竹子打造,屋頂則以茅草覆蓋

位於園區賞鳥平臺上,適合乘涼、觀賞台史博豐富的鳥類生態

這裡的保育成效不錯喔~湖中已經有野生水鴨出現了~~

牽手橋旁邊有步道可以走到橋下

從橋下也可以欣賞園區的建築

沿著環湖步道可以觀賞到不角度的建築外觀

遠處有一座小山丘

這個是-希望之丘 台史博的所在地—安南區,曾是臺江內海,地勢低窪 因而海拔22公尺的希望之丘,有著「安南第一高峰」的美稱 站在希望之丘上不但能將園區美景盡收眼底 還可以遠眺臺南科技園區、中山高速公路等景觀

在往前可以看見一間土角厝

從外觀看起來應該是沿用原有的方式仿造的 不過不知道原本是否有開放參觀建築內部

土角厝旁還有一間蠻大的建築

叫做-快樂萬花筒 以「童趣」為出發點規劃,結合「夢想、啟發、台灣」三元素 分為草—遊戲學歷史體驗區、水—快樂揮灑區、 風—飛翔空中的植物精靈區、沙—台灣沙池區 以視覺呈現、意象裝置、遊憩設施、植物素材以及相關的活動配合等方式 讓學生和親子訪客,可以擁有開放的休憩與學習場所 不過~我們太晚來已經休館了~

戶外的裝置藝術

停車場機車、腳踏車免費;大小客車是計次收費-小客車40元、大客車80元 設有身心障礙專用車位,可容納小客車food-note225車位、大客車food-note30車位

園區的綠地很多也沒什麼障礙物 所以到下午時分有很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來放風箏

台史博真的還蠻有看頭的 我們還不算很認真的每一項都看得很仔細就逛到月亮出來了 我們是差不多13:40就到停車場入口排隊要進入了(大概排了10分鐘) 停好車後慢慢走向展館入口時順便參觀外圍 到了入口時也稍微排了一下隊(大概20分鐘左右) 所以正式進入到館內的時間是14:30 而我們逛到要離開展館的時候差不多17:45了 但是還有兒童廳室外的部分和快樂萬花筒沒玩到(這2處都是小朋友愛玩的) 所以如果依我們的速度要全部逛到完的話應該最少也要4~4.5個小時以上 如果對台灣歷史有興趣想要深入了解的話~應該要再加個2小時吧!? 總之~這裡真的很推薦大家攜家帶眷來參觀喔~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 兒童廳開放至下午4時30分(入場時間至下午4時) 休館日: 每週一(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及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館方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票價:開館第一年免費(至2012年10月28日止) 導覽服務: 語音導覽:可至服務台押有照證件借用語音導覽機 智慧導覽:可使用個人的智慧型手機或行動裝置掃描現場之QR Code 團體導覽:20人以上團體可免費預約導覽服務(須於參觀日10日前預行登記申請) 如團體人數未達20人,可於參觀當日登記參加定時導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