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603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wunnn6666
見習騎士 | 2012-6-19 14:46:18

Web2.0時代數字階層的形成與轉換
網站設計

  現實與虛擬界限的消弭,是Web2.0時代的重要特征。而Web2.0時代最值得關注的一點在于,每個現實世界的人都將在這個平台上完成一場身份和權力的解構。這將爲互聯網世界的新一輪身份和權力重構提供基因儲備。這些被解構的碎片基因存儲于互聯網龐大的基因數據庫中,每個基因都具備了構成數字人格的先天條件,經過一個適當的轉換機制,即可形成不同的數字階層,而隨著互聯網信息監控的縱深發展,不同的數字階層又能夠發生轉換。

  公民基因到數字階層的嬗變——身份與權力建構機制的作用

  Web2.0時代的互聯網早已經將現實世界的人格進行了虛擬化的采編。隨著云存儲的出現,信息存儲不斷得以擴容,公民基因的存儲逐漸在越來越強大的數據存儲能力下成爲可能。互聯網對公民基因的處理過程經曆了采編和均化轉換兩個步驟。經過采集入庫的過程,公民基因具備了嬗變成數字人格,最終形成數字階層的能力。

  身份與權力建構在網絡公民的數字人格上起到了關鍵作用,而互聯網世界的信息生産方式的差異又決定了數字階層的差異。根據信息生産方式的不同,我將數字階層分爲三個層次,數字佃農階層,數字中産階層,數字精英階層。

  美國作家克萊·舍基在《認知盈余》一書中指出,人們使用媒介具有三種目的:消費、創造與分享。這三種活動如今也構成了Web2.0時代互聯網公民的基礎性活動。數字階層就是依據網絡公民對于信息的消費、創造、分享的不同劃分的。

  數字佃農階層的網絡公民主要從事對“資訊”的創造、分享、消費。這里的“資訊”是指信息金字塔中最低端的內容。其主要特征爲基于個人生活的瑣碎話語、爲了迎合大衆心理所呈現的娛樂化、無價值信息。是克勞德·香農信息論中的噪音和冗余。過多的此類信息,會造成傳播過程中信息的泛濫,抵消知識與智慧的有效作用。數字佃農階層的網絡公民常常見諸于微博之中對私人生活做出無聊展示的個人,對于道聽途說的網絡謠言過多的關注與分享,參與無根據的網絡打假行爲,制造低層次,缺乏社會責任意識和人文關懷的信息內容,無邏輯的堆砌信息。此階層的網絡公民、易受輿論風向標的影響,現階段的網絡水軍,五毛黨多由他們組成。

  數字中産階層的網絡公民主要從事對“資訊”和“知識”的創造、分享和消費。“知識”是指信息金字塔中位于中端的信息。知識的功用在于讓人産生批判性的思考,對社會的百態有一定的自省和思考的能力。知識對互聯網主流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數字中産階層的網絡公民有時也會對私人生活進行混亂的馬賽克式展示,對低涵養的資訊産生興趣,但是他們區別于數字佃農階層單純的沈溺與不假思索,他們更多的能夠保持自己的思考能力,有較豐富的文化儲備,但是仍然沒有能力將感性認識轉化成智慧的結晶。這類人群在網絡公民社會之中占據絕大多數,他們大多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學生、教師、具備社會經驗的白領、公司普通員工、高管等等。

  數字精英階層的網絡公民不在資訊、知識方面做文章。他們所關注的是信息金字塔最頂端的“智慧”的生産。“智慧”作爲信息金字塔最頂端的信息,具備了強烈的哲學意味,能夠完成對各種事件的普遍規律的總結。智慧對于事件的解讀是綱領性的,具備強烈指導意義的。“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數字精英階層在對世事的觀察中,不僅用一雙眼,也用一顆熱心去對紛繁複雜的事件進行解剖。對真實的追索,對善念的堅持,對美感的執著是數字精英階層的核心特征。在網絡信息海洋中,他們是意見領袖,擁有一呼百應的話語權力,在“圍觀改變中國”的場景下,他們是最有力的號召者,他們的強大人格魅力是爲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數字信息與數字階層金字塔

  數字階層的相互轉化:信息監控機制賦予的可能

  公民基因根據信息生産內容的不同完成了階層建構,那麽已經形成的數字階層能否轉化?如果可以,轉化的機制又是什麽?互聯網信息科技的發展已經給階層轉化提供了可能,那就是信息監控機制的成型。

  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信息監控機制是一個強大的“圓形監獄”,它以最小的成本處理了最繁瑣的監管。互聯網已經漸漸成爲了一個每時每刻不停運轉的電子監視器。任何時候,任何網絡公民的一個微小的行爲和軌迹都會被記錄在網絡龐大的數據中心里。數字階層的轉化實際上就在于信息監控的密不透風。福柯有言:“人在圓形監獄中死去”,這給每一個互聯網公民提供了強大的隱喻——每個人都在監視中生存,完成在互聯網中的生存使命。

  以粗淺的形式劃分,信息監控機制靠兩股氣流混合形成。

  第一股氣流的作用來自于以Facebook爲代表的社交媒體,這股氣流對人們信息的記錄和監控的方向是至下而上的,每一個社交工具的使用者都熱衷于發聲,他們在社交平台上沒日沒夜的展示與自我暴露,說出來的話,發出去的圖,填寫在表單中的姓名、生日、性別、愛好興趣、家庭住址、個人電話等等信息被無休止的曝光于社交平台上,俨然主動向社交平台提交的一紙紙“個人簡曆”。因此,以Facebook爲代表的社交平台獲得了衆多網絡公民的“身份證”。社交工具對互聯網公民的信息資源進行了彙總,形成自己的資源優勢。

  第二股氣流的作用來自于以Google爲代表的搜索引擎。這股氣流是由上至下的,它是互聯網公民無意識的暴露所形成的龐大數據庫。搜索引擎所具備的特色武器是它獨特的蜘蛛程序。蜘蛛對信息的聚合依靠節點進行廣泛分布,每一個節點都是聯系的而非孤立的。最終達到的效果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蜘蛛的工作是不斷地在網站中爬行,由上而下不間斷抓取和索引。衆多網站的信息、衆多個人隱私的軌迹,都被收錄其中。廣泛結網與全景監測,是這股氣流的特點。

  由下至上和由上而下的兩股氣流的彙合形成了強大的漩渦現象,這個漩渦使所有的信息都雜糅在一起,完成對監控而來的信息的彙總和集中存儲管理。Web2.0時代這種強大的信息監控機制促使了每個人都以一種最真實的面目示人,虛僞的網絡面具即將逐漸的退出曆史的舞台。又因爲這種信息監控機制的存在,使網絡公民之間能夠相互的監督,以雙重面目示人的公民將讓自己的不忠誠暴露于公衆的視線之下;以真學識展示自己的人也將得到人們崇拜的目光。以此方式進行汰選,最終實現階層的輪轉。

  當然,互聯網的信息監控機制是機器邏輯對生物邏輯的侵襲。造成的結果就是網絡出現更多全民狂歡式的瘋狂的對個人隱私進行揭露的圖景。人們逐漸喪失屬于自己的私密空間。私域逐漸變成荒蕪的存在,有些私人的美好已經落幕。

信息監控的氣流漩渦

  Web2.0時代數字階層的形成與轉換,對于每一個網絡公民而言都具有指導意義。活在互聯網這個“圓形監獄”中的我們,接受著監視也創造著信息。生産的信息的質量差異決定了每個人數字階層的歸屬,因此,每一個網絡公民都應當對自己生産的信息負責。慎用個人話語的權力。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楓葉熾星 + 8 + 8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8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