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葉錦祥、圖 葉錦祥Maserati Corse
誇張的大尾翼與寬車體,二十多部GranTurismo MC賽車同時聚在一起的畫面確實壯觀,雖然這批車被定位為統一規格賽車,但模樣其實已達到GT3的等級,此時工作人員正忙碌地為第一回合決賽進行整備,看著每部賽車身上一堆大大小小的傷痕,不難想像競爭激烈的程度,隨著V8引擎的運轉聲陸續響起,一場紳士與速度的競賽就要展開。此次首度在上海賽道舉辦的Maserati Trofeo World Series賽事與WTCC房車賽第八站共同舉行,這也是Maserati Trofeo World Series第一個賽季的閉幕站,由於前三名在前五場賽事中所累積的分數相當接近,因此年度冠軍將在這場賽事中產生,當然,前五名車手於賽前記者會當中雖談笑風生,但空氣中仍彌漫著一股微妙氛圍。
首度在上海舉辦的Maserati Trofeo World Series賽事總共有25部賽車及35位車手參加兩個回合的競賽。 |
這是Trofeo Maserati賽事於2010年開辦後,第一次離開歐陸而來到亞洲區,相對於其他性質相同的統一規格超跑賽事而言,Maserati Trofeo World Series雖讓人感覺較為陌生,也不像其他品牌已累積相當長的經驗與歷史,不過就參賽資格與條件來看,車輛由原廠提供,參賽者只需付報名費及車輛整備費用就能夠上場,且GranTurismo MC賽車在今年初經過升級後,單圈速度及性能已跟458 Challenger賽車在伯仲之間,這對參與國際賽車活動有著高度興趣的車迷來說,Maserati Trofeo World Series應該是目前負擔最輕且最划算的超跑競賽,相信下一屆應該會吸引更多亞洲車手參與。
Maserati China董事總經理Christian Gobber在記者會上向大家說明此次賽事活動的精神。 |
25部Maserati超跑同場較勁
11月3?4日於上海賽車場舉辦的Maserati Trofeo World Series賽事,總共有25部賽車與來自15個國家的35名車手參與兩個回合的競賽,相較於WTCC與CTCC的1.6升渦輪增壓賽車,馬力動輒五百匹以上的GranTurismo MC賽車顯然更具吸引力,在起跑點上,4.7升V8引擎透過賽車排氣管所發出的猛爆音浪不斷在觀眾席之間迴盪,著實讓所有觀眾與車迷感受Maserati前所未見的狂野性格。站在起跑點旁的維修區,25部GranTurismo MC賽車同時全油門加速呼嘯而過的巨大聲響不斷在耳際繚繞,那種震撼感至今仍記憶深刻,採動態起跑的Maserati Trofeo World Series賽事主要雖為減低第一彎角碰撞的機率,但每位車手並沒有因此而手下留情,25部賽車仍以頭尾相接的態勢爭著想擠進第一集團,激烈的追逐過程在一開始便為賽事帶來高潮。
積分前五名的車手參加了此次的記者會,其中三位將有機會爭取2012賽季的年度冠軍。 |
激烈的競爭在開跑沒多久便出現第一次擦撞而導致兩部車退賽,但由Riccardo Ragazzi、Renaud Kuppens、Ange Barde與Mathijs Bakker駕駛的四部車逐漸甩開其他車輛,這第一集團當然也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由於車輛的性能與條件完全相同,這時比的就是車手本身的技巧、經驗與掌控輪胎的能力,超車動作不斷、推擠擦碰的畫面更是家常便飯,不過最終仍由Riccardo Ragazzi率先衝過終點,不過第二名的Renaud Kuppens因為積分進帳而提前登上2012 Maserati Trofeo World Series年度冠軍寶座。由於年度冠軍已定,隔天的第二回合決賽讓所有車手跑起來更沒有包袱,但相對也增加更多的碰撞事故,車輛損傷進Pit區維修與換胎的畫面不斷,甚至還出現整片車門被扯掉的狀況,但慶幸的是整個過程仍非常順利,安全車在開賽後都一直在Pit區內,並未出現任何重大事故,不過已提前贏得年度冠軍的Renaud Kuppens原本仍處於領先集團,但在第17圈時卻遇上爆胎而衝出跑道退賽,也讓他失去在頒獎台上接受榮耀的機會,最終由Giorgio Sernagiotto贏得第二回合冠軍,Alan Simoni及Mathijs Bakker分列二、三名。
2012年式的GranTurismo MC賽車大幅強化空力套件並使用更多的輕量複合材質以減輕重量。 |
動力方面仍為4.7升V8引擎與六速自手排變速箱,原廠雖未公佈數據,但馬力至少有五百匹的水準。 |
重新設計的空力套件在車頭前方兩側加入了定風翼以增加下壓力,頭燈也採用簡易設計以減輕重量。 |
前葉子板採用FRP製品並加寬車身及散熱口,在提供更高的散熱效能之外也因應更寬的輪距及輪胎。 |
車尾加裝GT3等級的大型尾翼及下分流器,與車頭的定風翼形成均衡的下壓力分配。 |
內裝仍維持原有架構,但所有跟性能無關的配件全部拆除以減輕重量,線路及控制介面已針對競賽需求而重新規劃。 |
變速系統仍沿用與量產車相同的六速自手排變速箱,但控制系統及離合器均針對競賽需求而換上強化製品。 |
激烈的競賽讓多部車輛因為擦碰而造成輪胎破損,不過整個過程均未出現重大事故,突顯其高度安全性。 |
輕量化的工程還包括車門在內,即便FRP材質在擦碰時損壞,但車內的防滾架依然可以保護駕駛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