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dsj525
王室 | 2013-7-23 03:28:53

聯準會(Fed)100年歷史中,最具爭議性的主席伯南克上周在國會進行了為期二天的聽證會。極有可能,這是伯南克最好也是最後的機會,能直接坐在這些選民選出的官員面前,為自己的形象與績效做出歷史定位。

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其實並不多。根據Portfolio LLC公司創辦人Lee Munson指出,想要從一位六年來都太過透明的官員身上,獲得新的訊息,並不切實際。至少二年來,伯南克的立場基本沒有改變。他一直想創造就業,所以只要通貨膨脹仍低,就持續推動著振興政策。每當伯南克現身,唯一改變的是,金融市場的反應。

「我注意到重要的一點是,投機大戶與一般散戶依舊不適應這種透明度,我認為這般的透明度反而造成破壞,」Munson說道。

這也不能全怪伯南克。他是一位央行官員,而非精神治療師。在摒棄了前幾任主席那刻意讓人猜不到的心態後,伯南克始終保持著一貫的態度。心情躁鬱的是市場,而不是他。

投資機構僅根據伯南克近來的談話,而大幅調整投資組合,這讓Munson感到大惑不解。「當已經知道遊戲規則,他的談話並無新意,而投資人卻一一據以反應,讓我覺得奇怪不已。」

Fed提供了企業界免費資金,卻無法讓他們雇用新員工。整體企業界都在利用低利率,累積現金。亦有企業,尤以蘋果公司為最,利用低利率發行大量債券,目的在買回自家股票。這種金融煉金術固然可以短暫取悅股東,但債務增加,股票減少,並無助於創造就業。

那麼除了無需根據一位即將卸任官員的每句話,盲目衝撞外,投資人又該做些什麼?

Munson建議買進公債,到期期間要比最易波動的10年期公債要短。

「要不斷減碼長期債券,因為那裡是非理性行為最容易出現的地方,」他說道。「要用債券壓低投資組合風險,而非真正投資債券。」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hangekimo
侯爵 | 2013-7-23 12:00:11

這是柏老最佳策略
真真假假,各自解讀
不過,市場氾濫的資金最終還是要收回
所以囉,美股的泡泡最終還是要破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dsj525 + 3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3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