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chenli1987
大公爵 | 2013-8-8 16:23:06

流言:

當面對一種長時間沒有變壞的食物,人們的第一反應是:一定加了許多防腐劑。近日流傳的一則新聞是:美國猶他州男子于1999年在麥當勞買了個三明治,無意間保存至今。令人吃驚的是,它看起來和14年前沒有多大變化。他當時是爲了向朋友們證明防腐劑可以使一些食品長久保持“新鮮”,所以就買了個三明治打算放一個月再拿出來。但是事后他忘記了,所以保存至今。唯一的變化就是酸黃瓜解體了。

真相:

具體到新聞中的漢堡爲什麽不壞,沒有看到食物難以定論,但是可以做出合理推測。這里,我們首先來講解一下【食物防腐的基本理論】,然后介紹【不用防腐劑的防腐措施】,最后來【推測漢堡沒壞的可能原因】。

如何防止食物的腐壞?
需要強調一下:“食物沒有腐壞”跟“食物沒有變質”是不同的概念。“腐壞”通常是指長了細菌或者黴菌,而“變質”還包括其他的導致食物品質下降的情況,比如油脂氧化、失去固有風味、口感變差等等。因爲腐壞跟食用安全密切相關,所以更受關注,這里也只討論這一變化。

腐壞的發生是因爲微生物(細菌或者黴菌)的生長。這需要營養物質、水分和適當溫度與酸度。一般而言,多數食物中不會缺乏營養物質,只有極少的情況比如白酒、鹽,無法支持微生物的生長。而水分是細菌和黴菌生長的先決條件,這個條件不是直觀的“水含量”,而是“水活度”。它不僅跟食物的含水量有關,還跟水與食物的結合狀態有關。簡單說來,就是當食物的水含量小到一定地步,細菌和黴菌就無法生長了。比如糖、蜂蜜、脫水蔬菜、方便面等等,都因爲水含量很低所以難以腐壞。溫度與酸度是微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一般而言,酸度越高(pH值越低),微生物越難生長。而溫度則尤其需要一個適宜范圍,過高過低都不行。除此之外,微生物生長還需要有一些“種子”,所以如果可以不讓微生物的“種子”接觸到食物,哪怕有適合細菌和黴菌適合生長的環境,食物也不會腐壞。

“現代微生物學之父”路易·巴斯德故居中展出的當年巴斯德否定“自然發生論”用的鵝頸瓶,里面乘有煮沸后冷卻的肉湯,瓶頸和外界空氣貫通,100多年過去了,肉湯依舊清澈,沒有滋生細菌或黴菌。

那些不用防腐劑的防腐措施
微生物要生長,需要滿足上述的所有條件。而防腐,只需要搞定一條就可以。當然,因爲每一條要想“徹底搞定”都不容易,現實中往往是多管齊下,讓微生物們“躲過了初一躲不過十五”。

干燥。這或許是人類最早懂得的防腐措施。那些容易腐壞的食物,只要在變壞之前曬干或者烘干,也就可以長期保存了。除了糧食,很多傳統食品這是這麽保存的。在農村,許多人會把蘿卜、紅薯、豆角、竹筍、土豆片、香菇等等曬干,就可以長期保存了。即使是肉,在高鹽的幫助下把表面烤干,也可以實現防腐——臘肉、風肉、香腸,都是如此。加工食品中,方便面是這一技術的代言人。不管是油炸的還是風干的,面中的水活度都低于細菌生長的最低需求,所以並不需要防腐劑。只要不開封然后受潮,方便面的干燥足以防腐了。
鹽漬。一般細菌在高鹽環境中難以生長。除了前面提到的臘肉,各種醬菜、鹹菜的核心也都是高鹽防腐。
糖漬。這一防腐措施的核心還是高糖環境中水的活度低,各種蜜餞是這一措施的代表。
低溫。在冷凍溫度下(低于-18C),雖然讓食物腐壞的微生物沒有死,但是停止了折騰,不能生長了。只要不化凍,它們也就無法鬧事。
罐裝。罐頭食品通過先密封,然后徹底加熱的方式來防腐。經過長時間的高溫加熱,其中的細菌被殺光。因爲已經密封,環境中的細菌也無法進入。沒有了星星之火,不管罐頭內的食物多麽適合,也不會有細菌長起來。“超高溫加熱然后無菌包裝”是食品工業上的另一種常用方案。其原理跟罐頭一樣,也是通過超高溫加熱殺光細菌,然后無菌包裝杜絕細菌進入,從而在不需要防腐劑的情況下實現防腐。可以常溫儲存的牛奶和動車上的盒飯是消費者熟知的代表。
​​

超高溫瞬時處理超高溫瞬時滅菌(UHT)后用無菌包裝密封是一種常見的常溫儲存液體的方式。此類産品無需防腐劑在常溫下保質期可以有45天至9個月甚至更長,但一旦密封需要冷藏,並在7~10天內喝完。

漢堡爲什麽沒有壞
基于上面的討論,再來看漢堡的問題。相對來說,麥當勞的衛生條件還是不錯的,漢堡的滅菌也比較充分。美國猶他州算是比較干燥的地方,只要那個漢堡在細菌或黴菌長起來之前變得足夠干,再往后也被不會長出細菌或者黴菌了。至于“酸黃瓜解體”,要知道酸黃瓜含水量在94%左右,完全干燥之后只剩下一點點,看起來幾乎是“沒有了”。

這一現象也不難重現。在夏天的北方,把饅頭片或者米飯攤開放在窗台上,用不了多長時間也就變干了。把它們放在不受潮的地方,過十幾年來看,也還是沒有“腐壞”。

其實,快餐食品並沒有多大的防腐壓力。配送的半成品是冷凍保存的,成品做出來,幾十分鍾之后風味口感就大大不如,所以總是現做現吃。它本來就沒打算長時間保存,也沒有必要往里面加入防腐劑。

防腐劑的檢測不是什麽艱難的事情。買幾個漢堡,送到一個靠譜的食品檢測中心,花費不了多少錢,就可以得到專業可靠的結論。個別消費者用漢堡不壞這種現象來“證明”其中含有防腐劑,只能作爲一種娛樂。那麽多媒體卻把這個“新聞”當作了快餐食品“含有大量防腐劑”的證據,不能不說實在有點無厘頭。

結論:
在特定的氣候條件下,漢堡可能在腐壞之前變干,細菌和黴菌就無法生長了。之后只要不受潮,就能保存很長的時間而不“變壞”。不管這則新聞是真是假,它都不能證明漢堡里“含有大量防腐劑”。漢堡並沒有“使用大量防腐劑”的技術必要性。如果它含有,也很容易通過專業的分析檢測來證明。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c3078 + 5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5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2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gn01136730
王室 | 2013-8-9 01:05:00

可是酒不是靠酵母來發酵的嗎!?
還是說酵母跟會讓食物變壞的細菌有所不同!?
引言 使用道具
c3078
侯爵 | 2013-12-16 18:42:26

大大說的真詳盡在此給大大贊助一聲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