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呼啦啦(橘子)
大親王 | 2013-8-30 13:48:39

農委會將修法 國產、進口米禁混充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砲口對內檢討農糧體系,並將修法禁止國產米、進口米混充。
圖/聯合報提供

台灣將出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十一年來稻米標示重大改變。山水米事件爆出糧商混充米標示不實,董座更咬出其他糧商業者,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砲口對內檢討農糧體系,並將修法禁止國產米、進口米混充,防堵山水米事件再發生,學者全力支持。

山水佳長米以進口米混充台灣米銷售,遭爆後董事長李東朝辯稱「不是最多的」,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接受媒體訪問時首度表態,山水米被查到十八次都罰不到、罰不怕,已顯示法律與稽查沒真正落實,凸顯農糧體系裁罰標準有瑕疵。


圖/聯合報提供

農委會接連兩天檢討糧政系統制度,除大幅提高罰則,保留最重要的變革,即草案已擬定禁止國產米、進口米混充。

農委會官員指出,現行《糧食標示管理法》第七條,只要糧商清楚標示產地、國別及比率,即可合法將國產、進口米包裝販售,新規可望落實市場區隔,更能保障消費者。

農糧署長李蒼郎表示,台灣加入WTO起,每年配額進口十四萬四千公噸稻米,其中約六成五由政府收購做為飼料米,其餘約五萬噸標售糧商,大部分進入自助餐及進口品牌米,少部分混充包裝米。

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昨天證實,當時簽訂WTO增訂可合法混充,主因是每年進口配額量必須有所去處,如今糧商心態走偏了,必須做出更有秩序的管理。不過,農委會也擔心一旦禁止混充,進口米無處可去恐違反WTO規定形成龐大壓力。陳保基對內指示勢必排除萬難朝此邁進。

「農委會終於肯做了!」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表示,混充米對台灣農業非常不利,但修法仍須搭配嚴格的查核才有意義。市面上進口米每年五萬公噸占比不高,利潤卻驚人,進口米每公斤約十一元,國產米約卅五至四十元,若全數混充並矇混標示,每公斤可賺廿元價差,一年獲利達十億元。






進口米統計/澳美泰為大宗 越南違規最多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國內每年進口米數量約十萬多噸,以澳洲、美國及泰國米為大宗,但違規次數最多則為越南米,大多是驗出如亞滅培和巴克素等農藥殘留。

食藥署區管中心主任潘志寬說,國內近三年以澳洲、美國及泰國的米為主要進口國。進口米採逐批檢驗,違規情況多是農藥殘留過量,再來則是重金屬殘留;其中又以每年進口近三萬噸的越南米,驗出農藥殘留不合格次數最多。

海關官員指出,除了廣受國人喜愛的日本米單價較高外,其他國家的進口米價格都比台灣本土米還便宜,因此坊間經常出現以越南米或進口米混充台灣米的弊端。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BOOK0324 + 2 + 2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2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