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逸雯/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指出,1至9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3萬7,664元,為歷年同期最高,平均薪資4萬6,778元,則是歷年同期第3高,不過,在扣除同期間物價漲幅後,今年前9月實質薪資為4萬5,606元,不僅較去年同期減少1.10%,也不及民國87年時的4萬6,167元。
主計總處今(22)日發布9月薪資與生產力統計結果,9月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3萬7,760元,較8月減少0.16%,但較去年同月增加1.35%;包含經常性與非經常性薪資的平均薪資則為4萬3,367元,則較8月增加1.99%,但較去年同月減少1.50%。
1至9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3萬7,664元,為歷年同期最高,較去年同期增加0.88%;包含年初發放的年終獎金、績效獎金、員工紅利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為9,114元,則較去年同期減少4.60%,主要是因為年初廠商減少發放年終及績效獎金影響所致。
合計經常性薪資(含本薪與按月給付的固定津貼及獎金)與非經常性薪資後的1至9月薪資平均為4萬6,778元,雖然為歷年同期第3高,但仍較去年同期減少0.23%。
若扣除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0.88%後,以100年價格衡量的實質薪資為4萬5,606元,則較去年同期減少1.10%,還不及民國87年時的4萬6,167元,其中實質經常性薪資為3萬6,720元,則較去年同期微增0.01%,但也不及88年時的3萬7,148元。
對於近年實質薪資水準倒退回10幾年以前的情形,主計總處說明指出,我國實質薪資及實質經常性薪資自89年以來即未明顯成長,金融海嘯前一年96年時的薪資平均為4萬4,414元、經常性薪資為3萬6,335元,雖均為96年以前歷來最高,但考量物價因素後的實質薪資及實質經常性薪資均不及90年。
受金融海嘯嚴重衝擊後,98年薪資及經常性薪資分別降至4萬2,275元及3萬5,692元,實質薪資4萬3,288元,不及86年的4萬4,195元,近4年薪資持續增加,但仍尚未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