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02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吳夠閒
王室 | 2013-12-9 20:45:22


管教的危機      

天下親子雜誌第6期


父母怕孩子生氣,老師怕父母嗆聲,媒體和網路把孩子養成需索無度、缺乏責任感的「被寵溺兒童症候群」……。管教,已經成為當代父母的頭號焦慮。 

零體罰時代來臨,面對新環境、新挑戰,父母和教師如何排除種種阻礙,教養出好人格的下一代? 

「被寵溺兒童」的共同特徵 
他們已經有了所有的東西,仍需索無度,還要更多。 
他們相信,自己和成人有同樣的權利,但是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長大該有的責任。 
他們被高度保護與關愛,卻仍然不快樂、焦慮、憤怒。 
愈來愈多這樣的孩子,被診斷為情緒障礙、行為障礙,或是其他精神病學上的失調。 

零體罰時代,老師放棄管教 
在學校現場,二○○六年底零體罰入法,要求學校教師不得體罰,否則將觸犯刑法。等同宣告台灣自此進入一個新的「零體罰時代」。但不打不罵該如何管教?教師過往唯一仰賴的管教工具被撤走,新的輔導管教知能又尚未建立,加上媒體大肆報導管教失當的案例,造成輿論喧譁,面對日益多元複雜的學生問題,老師顯得動輒得咎,乾脆躲到安全的堡壘:放棄管教。 

東新國中校長塗志宏表示,當前管教最大的問題,就是家長和教師態度的不一致。塗志宏舉例,適當的處罰,讓孩子可以清楚知道界限,幫助孩子「不踩線」。但現在的問題是,家長和老師對於什麼是「適當的處罰」,認定不同。家長還會找民代來修理老師、介入教學。家長用「嗆聲」的方式對待學校、要求老師,就像買東西不喜歡可以退一樣,學生看在眼裡,也會依樣畫葫蘆的對待老師。 

時代的困難,「寵父母」的焦慮 
《時代》雜誌報導歸結,科技對父母與教師權威的削弱「貢獻良多」。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世代,可以有這麼多通道,接觸這麼多資訊,同時擁有傳遞分享的能力,與扭曲資訊的能力……,當十四歲的孩子能扭曲股市,十九歲的孩子能威脅音樂產業,這代表我們面對了一個巨大的、權力轉移的世代。」 

面對如此激烈的環境變化,這一世代的父母,卻多數在還未裝備齊全。過去的父母,只知道打罵小孩,因而很篤定;但現在的父母,知道不可以打罵小孩,但不知道還可以做些什麼。 

愛的管教 
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挑戰,所有關心孩子品格與價值觀發展的父母和教師,都需要重新學習新的態度,與新的方法。 

愛是一切關係的源頭,但僅僅有愛是不足夠的。只有愛而沒有教導,會讓孩子缺乏責任感與獨立性,產生被寵壞的下一代。 
愛的管教,兩大迷思 
在進行愛的管教時,專家建議,父母必須先破除兩個重要的迷思: 
迷思一: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 
迷思二:孩子的表現,不是父母的成就 

愛的管教,三個前提 專家同時也建議,愛的管教,從三個前提認識開始: 
前提一:傳統價值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學習的歷程 
前提二:讓孩子接受「責任」,而不只是「責備」 
前提三:孩子需要溫暖,同時也需要控制 研究顯示,高度溫暖也高度控制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正向的學業成就、責任感,以及正向社會人際關係的孩子。 

愛的管教,簡單的四個字,卻有著極繁複的內涵。
或許正如暢銷書作家、知名部落客蔡穎卿在她的書裡所寫:
「相信『愛』不只是噓寒問暖,『愛』也不光是甜蜜的鼓勵和雙臂中的寵溺。
『愛』有時還必須懷著擔憂,講兩三句別人不願意講的難聽話,但在『愛』裡,就是沒有疑慮。」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