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025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stk190
見習騎士 | 2008-8-6 10:56:23

近日以《暗淡的紅星》為題對蘇軍上尉維克多·別連科駕駛米格-25戰機叛逃日本的幕後秘聞進行了廣泛報道,在兩國民間再度激發研
究那段“跨越鐵幕”歷史的熱情。

  自1949年冷戰開始後,蘇美兩大陣營進入了漫長的軍事對峙時期,雙方的對抗始終貫串著政治斗爭,互相策反軍事人員叛逃則成為斗爭的主要表現形式。本文講述的就是當年震驚世界的蘇軍三大叛逃事件。


別連科事件   被懷疑有精神病,用叛逃報復國家   

維克多·別連科1947年出生在西伯利亞的一個軍人家庭,由於環境的熏陶,他報考了當地的航校。畢業後,他轉入軍隊服役,被任命為哈爾斯克航空團的飛行教官。

  後來,別連科多次申請當格羅莫夫試飛學院的試飛員,都沒被批准。於是,他
開始酗酒、斗毆、頂撞上司。有一次,他耍起酒瘋,當著基地中心主任的面,把基地內
部的弊端全都抖了出來。   最後,領導懷疑他有精神病,但精神病醫院醫生認為他思維正常。此後,別連科被調到靠近堪察加半島的丘夫耶夫卡的國土防空軍工作,擔任代理副大隊長。   別連科感到沒什麼前途,就想駕機跑到國外去,靠出賣自己駕駛的先進戰機米

格-25P的秘密撈一筆大錢,同時也報復蘇聯,重創其國防體系。 米格-25P型截擊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重型截擊機,美國中央情報局僅獲得該機的零星資料。美國國防部長談到這種飛機時說:“它可能引起西方武器裝備和戰略的根本改變。”別連科相信,美國會相當歡迎他送去的“禮物”。   於是,別連科開始估算到日本機場的最近路線,還借助詞典寫好了英語便條:“請把發生的事通知駐日美軍,保護好飛機,不允許任何人靠近……”   

1976年9月6日12時50分,別連科駕駛米格-25升空。在盤旋一段時間後,改道
直奔東南方的日本北海道。途中,別連科將飛行高度從8000米猛降到1000米,以避免被
蘇聯和日本雷達發現。接著,他按動報警開關,發出呼救信號;幾秒�後,他又關掉開
關,想讓地面雷達站誤以為飛機失事了。他還關掉了機載雷達和其他電子儀器,讓飛機

處於無線電靜默狀態。   30分�後,別連科進入日本“防空識別圈”,日本自衛隊連續派出兩批F-4EJ型“鬼怪”戰機攔截,但均被甩掉。不過,這時別連科的處境也不妙,因為飛機油料快用完了。這時,他看到了日本函館民用機場。但當飛機試圖降落時,一架波音727型客機正好起飛。為避免相撞,別連科來了一個急轉彎貼向地面,並以時速360公裡沖向跑道。飛機在巨大慣性作用下沖出跑道,在草坪上劃出一道深深的溝痕後停在高架電線塔前。  別連科扯下氧氣面罩,從駕駛艙爬到機翼上,拔出TT-33型手槍朝天連開數槍。一刻�後,日本防衛廳特別情報處派官員前來接洽,他們以為別連科偏離了航向,但別連科斬釘截鐵地稱自己是有意飛到日本的,並要求日方立即安排他與美國代表見面,尋求政治避難。   別連科的叛逃給蘇聯帶來了巨大損失。美日專家把這架米格―25P逐一拆卸以弄清裡面的技術秘密。雖然他們把飛機交還給了蘇聯,但此事使蘇聯國土防空軍的戰機

不得不更換敵我識別系統,數十名指揮官和負責人被撤職。而別連科則得到美國中情局
的一筆獎金,並在美國一家農場隱姓埋名地生活了下來。據說,他偶爾會被美國空軍請
去協助指點戰術動作,還一度與一名西班牙女郎發生戀情,不過很快就分手了,這讓別
連科很受刺激。



祖耶夫事件   安眠藥迷倒戰友後,駕機逃到土耳其   
也許是別連科事件鼓舞了蘇軍中的動搖分子,1989年5月20日,飛行員亞歷山
大·祖耶夫駕駛裝備部隊才幾星期的米格-29型戰斗機從蘇聯茨哈卡亞機場叛逃,降落
在土耳其的一個機場。他走出機艙後的第一句話是:“我將要成為一個美國人了!”一
切安排妥當後,他被送上了土耳其法庭,由於他聲稱自己是持不同政見者,法庭宣布他
無罪。   其實,祖耶夫根本不是什麼不同政見者,他只是自己生活墮落,試圖尋找新出
路。   跟別連科一樣,祖耶夫的軍旅生涯剛開始很順利,他不但將米-24型武裝直升

機開上了天,還先後參加了各種新型戰斗機的試飛。 25歲那年,祖耶夫娶了航空師參謀長的女兒。也許生活過於平淡,他想到試飛員學校深造。由於入學要求非常嚴,他沒能如願。遭受打擊的他開始擅離部隊,與別的女人鬼混因而挨了批評,但他不思改悔,反而懷恨在心。 1989年5月19日和20日,輪到祖耶夫值班,負責飛機的進港和出港。他認為機會來了。接下來發生的故事就像偵探電影裡的情節一樣扣人心弦。   在出逃的前幾天,他假裝失眠,到多家藥店購買了大量的安眠藥。19日晚,他買了一個大蛋糕,將所有安眠藥磨成粉沫,加入蛋糕中。隨後他返回部隊,煞有介事地宣布,妻子給他生了一個兒子,要請大家吃蛋糕。晚飯時,他親自給每個人分蛋糕。當時,只有3個人沒有吃:兩個機械師一個在值班,另一個外出,而一個飛行中隊長正在准備飛行計劃。   安眠藥迅速發揮作用,許多人昏迷不醒。祖耶夫迅速剪斷與外界聯系的電話線。   接著,祖耶夫開始設法搞到一架米格-29型戰機。由於衛兵根本不讓他接近停

機坪,他只好躲在一邊,等衛兵換崗。   祖耶夫發現值班的機械師因為等人來接班,有點不耐煩了,便徑直走進值班室,謊稱接班人臨時有事,由他頂替一會兒。他接過了機械師的沖鋒槍。這時,衛兵開始換崗,祖耶夫走向停機坪。衛兵發現他神色不對,試圖阻止他。祖耶夫立即朝衛兵開槍,並迅速奔向停機坪。   由於值班戰機處於完全戰斗准備狀態,祖耶夫輕松地將米格-29飛了起來。這時,他看見飛行中隊長駕駛著另一架戰機在跑道上移動,於是便加大油門,朝海上飛去,並順利降落在土耳其一個機場。   美國人為了搾取祖耶夫知道的一切有關蘇聯空軍的軍事機密,決定為他提供政治避難。他們向土耳其施壓,要求土方不要在法庭上給祖耶夫出難題。後來,五角大樓專門同祖耶夫簽了合同。   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祖耶夫為美軍的“沙漠風暴”行動提供了很大幫助。

目前,祖耶夫在美國聖迭戈城開了一家貿易咨詢公司,專門為那些與俄羅斯做生意的公
司提供業務咨詢。祖耶夫還出了一本書,名叫《支點》。這個名字是北約給米格-29取
的綽號。   


“警戒”號事件   勃列日涅夫親自下達平叛手令   
1984年,美國作家湯姆·克蘭西出版了他的成名作《獵殺“紅十月”》。該書的情節是虛構的,但靈感來自真實事件。   瓦列裡·薩布林是波羅的海艦隊“警戒”號大型反潛艦上的政工副艦長。他認為,蘇聯政府的官僚體制已經使國家偏離了方向,決心發動“革命”奪取軍艦,把軍艦開到列寧格勒以外的公海,然後叛逃瑞典。  1975年11月6日,“警戒”號開到拉脫維亞加盟共和國首都裡加進行檢修。 11月8日19時,薩布林向艦長波圖利內海軍中校匯報工作,謊稱艦上發生異常情況。當他與艦長一同走到軍艦水聲部位時,他突然關上艙門,將艦長與艦上人員隔離來。   接著,他召來了13名軍官和13名海軍准尉,對他們說,艦長身體不舒服,軍艦將由他指揮。他聲稱,蘇聯存在嚴重的違法現象,必須通過斷然手段才能“喚醒人民”。他建議將“警戒”號開到列寧格勒附近的要塞喀琅施塔得,並宣布該地為獨立領地。

  23時30分,艦上一名軍官弗爾索夫機智地躲過薩布林同謀的監視,偷偷跳入冰冷的海水中,游到停泊在裡加港的B―49號潛艇上,並向裡加基地司令部做了匯報。當
時,很多人都不相信,有些領導甚至懷疑他是否喝醉了酒或是精神上出了問題。   薩布林得知弗爾索夫跑掉後,決定提前將“警戒”號開到海上。11月9日2時50
分,“警戒”號在薩布林的指揮下駛出裡加灣,以30節的高速沿著道加瓦河駛向波羅的

海。看到“警戒”號擅自啟錨出海,裡加基地的領導才相信了弗爾索夫的話。   4個小時後,蘇聯軍事當局將情況報告給克裡姆林宮,從睡夢中被叫醒的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親自下達手令:“炸沉它!”   蘇聯第15航空集團軍首先接到命令。它們出動了最新式的雅克―28、圖―16轟炸機和蘇―24攻擊機群。10時30分,它們開始向“警戒”號投彈,沒想到卻誤炸了一艘民船和一艘承擔追擊任務的巡邏艦。   最後,“警戒”號在瑞典與蘇聯交界水域,被飛機扔下的230公斤炸彈和30毫米炮彈命中,方向舵被卡死,只能在水面上打轉。這時,反對叛逃的30名水兵成功解救了被困的軍官和艦長波圖利內。雙方經過激戰,薩布林被波圖利內打傷,這起叛逃事件終於被制止。

  1976年7月13日,蘇聯最高法院軍事法庭以叛國罪判處薩布林死刑,“警戒”號所有官兵被解散。為消除影響,“警戒”號反潛艦被改為護衛艦,1976年轉至太平洋艦隊服役,2002年10月13日正式退役




共產陣營對這些叛變事件的人物,多是說他們生活腐化,媚美崇英。何不自省本身是極權制度,對人性極大的扭曲和凌辱,當權者說一,無人能排他意,敢試逆鱗者,身死而污其名,這就是光榮的、正確的、偉大的共產黨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