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a128852000
公爵 | 2016-3-26 17:16:37

本篇最後由 a128852000 於 2016-3-26 17:17 編輯



政大一紙要求新進教師需授英文課程的公文在校內引起教師反彈,台師大在七年前也曾提過類似構想,但後來並沒有實施。台師大副校長吳正己說,英文授課只是工具,不應該變成「目標」,課程最重要的還是讓學生能吸收;也有教授認為,英語不完全等於國際化,這樣的價值判斷太過單一。

吳正己說,當初學校曾有此構想,但經校內討論後認為不可行,並未實施,主要是認為不應把英語授課多寡當成是否國際化指標,「英語授課應該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若這堂課本質不需要英文、學生透過中文可以吸收的更好,那不應該讓英文變成學生學習的障礙。

他認為,國際化應建立在「環境營造」,讓更多外籍生、外籍老師在校園內自然與學生互動,學生自然就有使用英文的時機,外籍生也能從台灣學生身上學習華語,這才是真正的國際化。

台大外文系教授廖鹹浩表示,判斷學校是否國際化,應考量的是「外語」課程多寡,只看英文有些不公平,「難道美國學校就一定很國際化?」且每個人未來對英文的需求不同,就算有需要,也不應拿專業課程來學英文,這是本末倒置。

廖鹹浩說,培養英語能力需要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從課堂講義到講課方式,研究所再全英文授課,慢慢建置環境,盲目、沒有考量個別差異性的做法並不恰當。

台大、清大、台師大等國立大學都未訂定新聘教師需開設英語授課課程的相關規定,多採鼓勵方式,以清大為例,老師開設一門英語授課課程,學分數可乘以一點五倍。

清大教務長戴念華表示,英語授課有其必要性,畢竟外籍生來台,或台灣學生到國外就讀都需要上英語課程,但採鼓勵方式較恰當,並不是所有老師都適合以英文授課,且營造英文環境也要了解學生到底是否能吸收,而非單方面推動。


我相信英文授課當然也會是促進國際化的方法之一
培植具競爭力的人才用意固然好,但規定是死的,需要多一點配套才是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deeperinloveu + 12 + 12 我很認同+1
blueclover + 10 感謝大大分享
hokou + 5 + 5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27  金幣 + 17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hokou
王室 | 2016-3-26 17:36:58

我只知道,國際觀上面,雖然語言是重要的門檻之一
但是你沒有主動想要去了解國際上的事件或是關心的話,那麼英文可能不會讓人喜歡
這種強制性的作法甚至只會引來反彈,反而適得其反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blueclover
大公爵 | 2016-3-26 19:21:51

現在有在考英文聽力 那大學用英文上課應該也不是甚麼問題吧? 大陸很早大學裡就有用英文上課的了...(只是那個大陸地方口音很重的英文 聽起來很不習慣...)  台灣要國際化 英文是基本的溝通工具啦...再來是其它各國的語言...台灣在這方面也是落後大陸...現在也應該加強了!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