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79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gotome
區版主 | 2018-3-20 08:56:36

莫輕善小 寸愛無際

證嚴上人解說慈濟注重的「人文」精神,是發自真誠的愛心,就如慈濟醫療志業與慈善志業結合,走到貧病苦難人的身邊,治療身疾、安定心靈,進一步啟發善念。(攝影者:江展楠)

1月14日於新店靜思堂,與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國軍臺中總醫院王智弘院長、閻雲教授以及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等人談話。證嚴上人解說慈濟注重的「人文」精神,是發自真誠的愛心,就如慈濟醫療志業與慈善志業結合,走到貧病苦難人的身邊,治療身疾、安定心靈,進一步啟發善念。這分祥和人間的精神力量,就是「人文」。

演繹入心 醫療有願如藥師拔苦難

「慈濟人文最重要的是在當下發揮,用真誠的態度走入人群,將迷失的凡夫心牽引回歸原有的清淨、善良本性。」

王智弘院長昨天參加臺北慈院的歲末祝福,對於醫療團隊在典禮中演繹《藥師如來十二大願》以及《無量義經》段落,深為讚佩與感動。

上人表示,《藥師經》講述藥師如來所發的十二大願,均為關懷人間、救拔苦難,是心靈的「大醫王」;《無量義經》雲:「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切合醫療工作情境,亦指出醫者的精神與使命。

慈院醫療團隊以藥師佛的精神投入醫療工作,也與慈濟人走進苦難之處;他們將經文道理與人間事相結合,更能融會貫通,「法入心」而成為法髓,讓己心有所得,亦對人間有益。

為何是我 唯有轉念借力弘愛助人

一位男眾志工過去生活迷茫、不顧家庭,所幸家人諸事不用他操心;五年前罹癌,他深切反省,也精進投入志業,家人卻病痛不斷。他心有疑惑,為什麼用心修行、做好事,反而沒有好報?

「其實誰的家裏沒有事。聞法修行,就要將歡喜化為法喜──這分歡喜不是隨著貪、瞋、癡造作得來的,而是得到法之後,看得開人與事,自然能將大事化為小事。」

「不要執著於『我明明在做好事,為什麼還會這樣?』師父的身體也有病痛、師父也老了啊,這是自然法則。身體的疾病,交給醫療專業就對了,自己要把心理調適好。」

與榮董團隊談話時,志工陳明澤分享,尚未投入慈濟時,不知世間苦難這麼多。上人引述陳明澤所說,期待人人既已發心,就要邁開步伐;也不要輕視小事,寸步鋪路可以護大地,遼闊無際的範圍,也要從第一步開始走。

「看見來自各行各業的菁英,以真誠無私的愛,共同為社會人群而付出,感到很有希望。」在新店靜思堂進行北區第四場歲末祝福,各功能團隊齊聚一堂,上人期勉大家見苦起悲心,借力使力,發揮大愛救拔苦難人。

「科技發達,要看見天下苦難並不難;更要『見苦知福』,起於行動去救助。請大家發好願,帶動人人的愛心,希望臺灣永遠是充滿愛與善的福地。」

【靜思小語】遼闊無際的範圍,也要從第一步開始走。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慎言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愛無礙心智障礙服務方案
讓大孩子維持社會功能,培育自立生活能力,提升信心及獨立性。讓家人獲得喘息,降低社會中高壓家庭的風險。
~大孩子需要您的支持,讓愛持續前進~
劃撥帳號:22587522  
戶名:臺中市愛無礙協會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