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647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joemcc
皇帝 | 2018-10-22 08:42:12

1-151225132051512.jpg

送友人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爲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護城河環繞在城郭的東方。
我們即將在這裏離別,你就要像飛蓬一樣踏上萬裏征程。
空中的白雲飄浮不定,像你從此遊蕩各地,我無法與你重逢;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沈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
我們揮手告別,從這裏各奔前程,友人騎的那匹載他遠離的馬,好像不忍離去,蕭蕭的嘶叫著,增加了我的離愁別緒。

註釋
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築的一種外牆。
②白水:明淨的水,護城河 。
③一:助詞,加強語氣。爲別:分別。
④蓬: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蓬草枯後根斷,又名“飛蓬”,常隨風飛旋,這裏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朋友。
⑤徵:遠征,遠行。
⑥浮雲:飄動的雲,這裏就像友人的行蹤,從此山南水北,任意東西。(把落日比作自己,抒發作者對友人的難捨難分)
⑦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⑧茲 :現在
⑨蕭蕭:馬的嘶叫聲。
⑩班馬:離羣的馬。這裏指載人遠離的馬。

創作背景
此詩創作時間、地點不明。安旗《李白全詩編年註釋》認爲此詩:“詩題疑爲後人妄加······其城別之池當在南陽。”並將此詩創作時間定爲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  鬱賢皓疑爲於玄宗天寶六載(747年)於金陵所作。

鑑賞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李白他的送友詩,除了絕句《贈汪倫》之外,以這首五言律詩最爲有名。此詩歷來膾炙人口,選入教材,是個佳作。
首聯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但細細品味,那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中間兩聯切題,寫出了離別的深情。頷聯“此地一爲別,孤蓬萬里徵”,意思就是此地一別,離人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深切的不捨之情。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於對仗,別具一格。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詩人留戀而感到難捨難分。這裏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絃。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羣的馬。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爲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要消滅我的人還真不少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一堆皇帝都不值錢囉!可不可以有更高的頭銜?
多的是把自己管理的版當作是個人專版部落格的版主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叫人死不瞑目
亂刪文、惡意舉報者死全家
臺灣的職棒跟政治一樣,再怎麼爛也都有人會挺下去
社會多是雙面人,表面跟你聊得來,背地裡詆毀你到一個極致
高X裡只有一個不是渾蛋
論壇真是多采多姿時不時就有瘋狗跑出來咬人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