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最後由 費波南西 於 2018-11-8 12:24 編輯
前言 : 之前有發表一系列有關動物的性愛議題的文 , 在準備孤雌生殖的文時 , 被卡住了 . 因為有些內容太艱深 , 還未轉化編輯完成 . 但近期有關同性戀的議題發燒 , 因此就先編輯這一個議題的文 , 而且與動物的性愛也不離題 . 此文甚長 , 小弟我的習慣是編輯成簡短易懂的文 , 因此為了觀看之便 , 拆成兩部分 . 上文先大致介紹 , 下文是可能的生理機制與動物社會學範疇 , 此文一樣太學術 , 還正努力編輯中 , 明日再發 .
演化學者達爾文曾提出性擇假說,動物的性衝動是為了促進繁殖活動,因此皆以異性戀為前提的假說,學者以往也把部分動物的同性性行為當成是特例,但自然界中的同性戀,比起達爾文所想的還要普遍。
生物學者的研究報告顯示,動物界中同性戀行為是廣泛存在的。動物界同性性行為的跡象包括性交、愛撫、愛慕行為、擇偶傾向及幼兒監護行為。加拿大生物學家布魯斯·貝哲米(Bruce Bagemihl)於1999年發表了一份接近1,500個動物同性性行為的文獻,涉及物種從靈長目到棘頭動物門,其中500個物種有更詳細的介紹。而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意義至今還沒有完全了解。
貝哲米說「動物同性戀普及性與多樣性,都遠超大部分科學學派和社會人士所願意接受的程度。除了蚜蟲屬和海膽綱這些完全沒有性行為的品種外,沒有任何一個物種有證據顯示同性性行為是不存在的,而且雌雄同體的物種都有雙性戀傾向,對它們來說同性性行為並不是問題。」
動物界同性間的性行為現象,在以往從未曾有過正式大規模觀察與研究,因為研究員害怕同性戀研究所帶來的社會歧視,甚至是同事之間的取笑。喬治城大學的生物學者珍妮·曼(Janet Mann)表示:「研究這題材的學者經常被指責為製造事端,而且這些研究會受到比其他研究題材更嚴格的審查。」挪威動物學家Petter Bockman就批評過往動物學家,在遇上動物同性性行為時,都會出於懼怕觸犯人類社會的禁忌,而無視或歪曲其觀察結果。
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康納德﹒洛倫茲曾經觀察過一群大雁,在雁群中有兩隻雄性的大雁關系特別好,經常待在一起,互相理毛,互相纏繞著脖子,交嘴(接吻),發展到最後就會互相跨騎做出交尾的動作。而在另一個觀察案例裡 , 則是在一個籠子內,一隻雄斑鳩對另一隻雄斑鳩點頭哈腰,做出一系列的求偶行為。
2010年夏威夷大學在歐胡島上展開研究,在一個規模高達120隻的信天翁群體觀察到多數成員的同性戀行為。有3分之1的伴侶是雌性同性戀,DNA分析更指出部份雌性可以維持長達19年的同性伴侶關係。雖然這些雌性會與雄鳥交配,但孵蛋育雛都是由兩隻雌鳥共同進行。
胡兀鷲個體間的騎乘行為,有11-26%是在雄性之間發生的;黑背信天翁,31%的配偶對是由雌性個體組成;
綿羊有8%的公羊在雌雄皆充裕的環境下,還是選擇雄性作伴,這些結合多年的公羊的視前區(Preoptic area)前部下丘腦(控制體溫、飢餓、性慾等)的細胞組織比母羊要大得多。
美洲野牛雄性之間會進行愛撫和肛交,美洲原住民曼丹族(Mandan)人視美洲野牛為重要的民生資源,會在節慶時舉行儀式,模仿這些野牛的行為以祈求美洲野牛在下一季再次回到他們的土地來。
亞馬遜江豚會以3至5隻雄性為一組,進行非交配性行為,偶爾加入一兩條雌性,不分性別互相以口鼻和鰭摩擦,有時雄性更以陰莖插進另一個同性的噴氣孔,這是有記錄唯一的「鼻交」(相對於口交和肛交)案例。
蜻蛉目的昆蟲在交配時,雄性會以其泄殖腔在雌性頭部留下獨特的傷痕,11個品種包括豆娘和蜻蜓有20%至80%的雄性的頭部都發現有這種傷痕,推論出有頗高的蜻蛉目同性性行為。
瓶鼻海豚(Tursiops aduncus)雄性個體的性行為當中,甚至有50%是發生在同性之間。
以上這些動物的同性性行為發生頻率,還可能被低估。是因為過去認為性行為只會發生在不同性別的個體之間;另一個原因則是某些動物的雌雄個體的外型差別不大,使同性性行為不容易被觀察注意到。
|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4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