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4153 | 回覆: 13 | 跳轉到指定樓層
eric955168
王室 | 2019-1-30 03:02:43

本篇最後由 eric955168 於 2019-1-30 03:03 編輯

79581a5c647ae357f51d9e38fa115df7.jpg

要改善台灣高學歷失業與產學脫節,關鍵有三,一是減少近親繁殖與一路直升, 一是增加高教人力背景與資源多元性,同時大幅開放產學間的職涯限制。

身為本土培育的博士(俗稱土博),並踏上少數土博走上的產業與創業之路,在今年出訪多國、跟各地洋博交流就業創業心得與將來返台的機會時,相較於台灣近年的博士失業潮,心中百感交集。

這些洋博多數都曾在台受教育,那為什麼出了國就比較接地氣,不會只往學術界發展,許多都進了產業或當上創業者?不說產業成就,八成土博在台進入學界後的研究成果,似乎也落後一截。是環境還是腦袋的差別?

若說是環境差異,即便是全球排名居前的哈佛、劍橋、史丹佛,有些設施甚至比不上台灣學研單位裡的昂貴先進,顯然硬體非唯一關鍵,人跟制度才是重點。

我認為要改善高學歷失業跟產學脫節現象,關鍵只有三個,一是減少近親繁殖與一路直升模式;一是增加高教人力的背景與資源多元性;並大幅開放產學間的職涯限制。

產學脫節是台灣體制教育的通病,只是多數人到了大學後才格外有感。原因很簡單,因為多數教授只有研究專長與教學經驗、缺乏產業經歷,但多數學生不會走上學術之路,這根本不符合供需比例原則。

而台灣學界一方面不鼓勵教授兼職或創業,二方面多數經費來自政府部會,除了與產業需求疏離,更大的負面效應是為了搶錢搶人而近親繁殖。
反觀歐美學研機構,教授的經歷背景與參與產業方式極為多元,經費更有相當比例來自產業,除了讓產學接軌,也因為專長互補的分布,能降低同質競爭、提高跨領域與單位內合作意願。

除了提升師資與研究經費的多元性,更重要的是確保學生的主動性與品質。在我看來,決定學習成就動機跟社會適應能力的關鍵點不是畢業後,而是入學前。

與其讓更多博士出國,不如讓更多孩子在念博士甚至進大學前,就有產業經驗跟國際觀。
評論家楊照曾說:「在一般職場上,尤其是需要與人互動合作、需要應付反覆程序的工作,博士並不具備任何優勢。」希望有一天我們在意的不再是學歷有多高,而是經歷有多少。



個人心得:

這如同在公司就職一樣,學歷僅供參考,「經歷」才是最重要的關鍵,上述這3點道出了台灣學界必須改革的地方,值得參考。

評分

已有 6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keelouis + 30 樓主太有才啦!
deeperinloveu + 12 + 12 感謝分享
a062726765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chaston + 10 感謝大大分享
comsci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94  金幣 + 54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哈囉!小弟我現正申請「終極人氣達人」,敬請連結到以下網址按個感謝並回覆,謝謝!

https://www.jkforum.net/thread-8788697-1-1.html

怪盜基德參上
回覆 使用道具
comsci
高級超級版主 | 2019-1-30 08:22:51

本篇最後由 comsci 於 2019-1-30 08:24 編輯

改革?! 永遠是那群高學歷自以為是的在改, 法國有5~6%的高等人才就都是博士, 專於研發或教學工作,

其他人可以自由增進專業能力選擇普通(社區)大學, 門檻也不高, 在台灣要真正落實 ...哀!!

制度錯誤比甚麼都可怕!!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duyung + 30 + 30 感謝分享~ ^(oo)^
eric955168 + 10 + 10 我很認同+1
chaston + 20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60  金幣 + 4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1-30 09:14:31

這篇文章寫到了問題的癥結:「人跟制度才是重點」。

我去美國求學的時候發現我只會考試,老美都考得很差,還覺得他們很笨,結果一進實驗室做論文才發現笨的是我,因為我除了會寫考卷之外,其他什麼都不會。

美國的教育是從小訓練他們動手和思考,台灣的教育徵求考高分,其他什麼都無所謂。

在美國的學術界,基本上學校是鼓勵老師到外面去創業,反之台灣的大學的人事室就是在調查教授們有沒有在外面兼差。

台灣所有的法規制度都是防弊,買一個十萬台幣的儀器要蓋10幾個章,出了是有蓋章的都要負責。

在美國做研究,申請到了研究經費,就完全不管你以前是怎麼花,只對研究結果負責。

這就好像在歐洲坐地鐵和火車,是基於一個信任的態度,但是一旦被抓到逃票,就信用破產。

大家都知道現在台灣的博士班,連台大都招不到學生,我們的科技部長陳良基居然出怪招,說今年暑假入學的博士生加薪4萬元,後果就是很多現在的博士生準備辦休學,今年暑假再考進來,學分可以抵掉,研究也可以繼續,薪水瞬間多4萬。

所以我們的教校問題在哪裡,答案是「人跟制度才是重點」!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duyung + 18 + 18 感謝分享~ ^(oo)^
eric955168 + 10 + 10 這就是台灣與國外教育的根本不同之處.

總評分: 名聲 + 28  金幣 + 28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費波南西
威爾斯親王 | 2019-1-30 12:06:05

台灣念博士的
好像大多數
都想要進大學當教授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duyung + 12 + 12 感謝分享~ ^(oo)^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deeperinloveu
超級版主 | 2019-2-2 03:12:17

職場應該邀請有實際在工作者
回學校教書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eric955168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idwang
王室 | 2019-2-2 18:23:53

732 發表於 2019-1-30 09:14
這篇文章寫到了問題的癥結:「人跟制度才是重點」。

我去美國求學的時候發現我只會考試,老美都考得很差, ...

在美國做研究,申請到了研究經費,就完全不管你以前是怎麼花,只對研究結果負責。

剛剛回了一篇也是同樣的問題

員工要能解決問題,報告成果,而不是報告問題,解釋原因

所以我都是採取放任性態度

也不管你做了甚麼事情

我就是要看到結果

不要給我失敗的理由

台灣很多工作者習慣就是快點把問題推出去,先丟給別人在說

如此循環不斷,事情也沒有辦法解決

只要把事情丟出去,就很像不關我的事情了

如此不負責任的態度,就會逐漸向下沈淪

經濟不好是有跡可循的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duyung + 12 + 12 感謝分享~ \^0^/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2-2 18:37:24

費波南西 發表於 2019-1-30 12:06
台灣念博士的
好像大多數
都想要進大學當教授

其實這要看專業。以醫師、律師及會計師為例,大學畢業後考證照賺錢就好了,幹嘛要讀博士?當然就是為了要留在學界。
其他專業教職已經飽和,想要留在學界都留不了!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duyung + 12 + 12 感謝分享~ \^0^/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2-2 18:42:26

deeperinloveu 發表於 2019-2-2 03:12
職場應該邀請有實際在工作者
回學校教書

台灣學界非常沒有彈性。業師的鐘點費和學歷是相關的,若沒有博士學位,就只能聘作講師,鐘點費很低。
而真正在業界有本事的專業人士,誰有空要賺這種一小時幾百塊的鐘點費?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duyung + 12 + 12 感謝分享~ \^0^/
deeperinloveu + 12 + 12 原來如此~

總評分: 名聲 + 24  金幣 + 24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2-2 18:52:53

idwang 發表於 2019-2-2 18:23
在美國做研究,申請到了研究經費,就完全不管你以前是怎麼花,只對研究結果負責。

剛剛回了一篇也是同樣 ...

歐美的系統是建築在興利上,而台灣卻是在除弊。
在台灣把所有人都當成小偷,訂了多如牛毛的法規,然後聘人盯著你看有没有做任何違法的事。


這種制度之下當然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平安領薪水就好。

台灣的政府整天在講要產業升級產業轉型,最應該要轉型的就是這個顢頇不堪 的政府單位!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duyung + 12 + 12 感謝分享~ \^0^/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陳勝利
威爾斯親王 | 2019-2-5 04:24:09

台灣遍地是博士…重點是能融入市場所用嗎
引言 使用道具
君倢
王子 | 2019-2-8 08:01:14

學識養成了一堆高學歷的人,但是不能唯才是用或是投入工作後的態度與觀念不佳,才是目前社用上唾棄高學歷人在職場表現的原因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eric955168 + 5 + 5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5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yz9228
威爾斯親王 | 2019-2-8 10:35:26

博士是一個創造學問的人
自然不能老是遵循著大學的教授 一直下去
出去國外 接受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才是正道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eric955168 + 5 + 5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5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keelouis
王室 | 2019-2-8 22:33:57

博士養成非常好但應用在職場對產業與創業
經歷完整會有一定功能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哦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eric955168 + 5 + 5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5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jkf798
威爾斯親王 | 2019-2-24 03:55:47

產學脫節已經是個老問題了,不要說博士,就是學士、碩士,這個問題也一樣嚴重。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